APP下载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师资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以云南省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为例

2021-07-13孙慧峰马振东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师资云南省

孙慧峰,马振东

(曲靖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从200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会议的召开到2015年各类配套政策的实施,十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校园足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第一阶段收官之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力争为每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培训至少一名具有中国足协D级或同等水平教师或教练员[1].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发现问题和成绩并存,审视该阶段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特色学校师资培训的现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措施,为实现既定目标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5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域内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任教的足球教师、足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分别以校园足球、足球特色学校、师资培训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2015年至今的期刊论文216篇、学位论文106篇,并通过教育部、体育总局及足球协会官方网站查阅相关政策文件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此次问卷利用问卷星调查网站进行设计制作,采用自填式问卷方式,在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发放.回收问卷46份,有效问卷44份,有效率95.7%.

(3)数理统计法:通过excel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 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师资现状

2.1 基本情况

根据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师资基本情况统计表(表1),结果显示现任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教师和教练员中男性占总调查人数的79.5%,这和体育学科各专业方向在校学生的男女比例基本相符[2]。其中教师岗的女性占该岗位总人数的55.5%,教师和教练员双肩挑的女性占该岗位的14.3%,无女性担任教练员.从校园足球开展以来女生选学足球专项的人数明显上升[2],但在选择就业方向上却以教师为主兼任教练员.从年龄构成来看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人数的79.6%,整个师资队伍呈年轻化态势,这得益于校园足球各类政策的实施及云南省各类教育专项扶贫计划的执行[3].从毕业学校来看,其中61.4%来自综合性院校、22.7%来自单科体育院校,专科院校和中专学校仅占15.9%,这和41岁及以上教师和教练员占整个年龄范围的20.4%的比例相差4.5%,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相符.其中综合性院校和单科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选择做教练员或教师的差异较小,说明这两类高校人才培养趋于同质化.对教师编制的调查中事业编占94.6%,合同制占5.4%,这和文件提出鼓励多渠道、多方式配齐足球教师的政策有一定出入[4].教师职称是反应教师队伍各项能力的综合指标,其中32.4%的教师具有中级职称,64.8%的教师已取得高级职称.在整体师资队伍偏年轻化的态势下,职称结构却形成以中高级为主的人才梯队,说明云南省足球特色学校已形成围绕职称晋升为中心的激励机制.

表1 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师资基本情况(N=44)

2.2 教龄结构

教龄反应教师直接从事教学的工作年限[5],从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龄结构情况统计表(表2)看出:从事教师岗16年以上的为骨干教师,占从事教师、教师和教练员总人数的35.1%;11~15年称为青年骨干教师,占13.5%;6~10年为青年教师,占37.8%;5年以下的为新入职教师,占13.5%.从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经形成骨干教师、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传帮带的人才梯队.其中从事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工作7~9年和10年以上的教师总共占18.1%,4~6年的占比61.4%,与2015年开始设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相符,这其中有政策驱动的功劳,也可能由于晋升或转岗需要导致老教师没有继续在一线从事教学或训练工作.从这时开始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出现了一个教练员的新职务,占总调查人数的15.9%,与教师20.5%的比例相差不大,即当教师又当教练的占63.6%.这表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师资类别正在成多样化发展态势,出现教练员、教师、教师和教练员双肩挑三种岗位.在调查中发现从事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工作的人员中6年及以下的占77.3%,与从事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工作的同时间段81.9%的占比相差不大,说明绝大多数从事课余训练的教练员也同时从事教学训练.教练员、教师及兼任两者的岗位职责的区别及配套管理与激励机制是否健全是我们亟需落实的问题.

表2 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龄结构情况(N=44)

2.3 获等级证书情况

从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获等级证书情况统计表(表3)看出: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担任教学或训练任务的人员中非足球专项占调查总人数的63.6%,其中担任教师的占比77.8%,担任教练员的占85.7%,同时担任教师和教练员的占53.6%.这说明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师资人员背景复杂,虽然政策鼓励有兴趣且足球技术优异的人员担任专兼职足球教师和教练员,但现阶段是否有完善的考评标准来保证所有从业人员水平是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在针对运动员等级调查中,无等级人员占86.4%,尚未有达到一级运动员等级的从教人员.此项调查表明我们现在从教的师资人员可能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也可能因为集体项目通级对团队的整体能力要求较高,导致水平高的个人难以达到高运动员等级.在针对足球裁判员等级调查中无等级占43.2%,一级仅占6.8%,没有国家级和国际级裁判.在足球教练员等级调查中无等级占到36.4%,C级及以上占4.5%.通过十年来的努力我们已经在代表裁判能力的裁判等级和训练能力的教练员等级上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3 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获等级证书情况(N=44)

3 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师资培训情况分析

3.1 培训需求强烈,参培率高

参与调查人员认为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工作非常必要的占90.9%,必要的占9.1%,总体来看在职的教师和教练员普遍认为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且有学习提高的需求.参加过国家、省、市、县四个级别培训的人员占18.2%,参加过其中任意三个级别培训的也占18.2%,二个级别的占20.5%.参培率已达100%,其中52.3%参加过国家级培训.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在已基本实现“十三五”校园足球普及行动中对5万名校园足球专兼职教师进行一轮培训的目标[6].现阶段需要解决的是培训机会供给存量充裕性与现实需求下的短缺矛盾.

3.2 制度满意度不够理想,需优化培训形式

审视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相关文件,其中涉及到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的核心任务、培训的关键内容及战略路径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汇聚成一个复杂的体系,通过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任职教师、教练员的调查,其中对政策非常满意的占18.2%,满意的占36.4%,还有45.5%认为培训政策一般甚至非常不满意.足协联合各部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项资源,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教师和教练员的技术、战术、教学方法、竞赛规则、比赛组织等内容进行了大量培训,对教师和教练员的综合能力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需要改进的空间还很大.在针对培训形式的意愿调查中选择参加脱产长期的占50%,脱产短期的占36.4%,假期集中培训的占9.1%,线上培训仅占4.6%(见表4).调查结果和当下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的“速成班”有一定的出入,单向供给的培训计划难以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应进一步优化培训形式,形成长期与短期、脱产和假期、线上和线下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实施路径.

表4 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师/教练员培训满意度及形式调查(N=44)

3.3 培训成效显著,但仍需优化培训内容

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足球教师和教练员通过参加适当的培训达到提升相应能力的目的.参培人员能力的提升是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解决师资数量不足、水平堪忧的有效手段.在调查培训内容是否对校园足球实践提供帮助时,发现技术实用性占总调查人数的93.2%,参与全面性、方法灵活性、理念新颖性、互动有效性均达到70%以上,比例最低的反思及时性也达到了54.6%.在针对足球业务水平的调查中认为培训对足球训练能力有提高的人数最多,占95.5%;认为对教学能力、竞赛组织能力、裁判能力有提升的比率均达到80%及以上.在针对综合素质的调查中认为培训提高了实践能力的人最多,占90.9%;其次是应用能力,占72.7%;对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的认可度较低,分别为31.8%和29.6%(见表5).从调查数据来看,开展的校园足球培训对教师和教练员能力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如社会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其次,在开展校园足球师资培训时应从精准化上面下功夫,完善培训内容和需求的对接.

表5 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培训成效调查表(N=44)

4 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师资培训体系优化路径

4.1 深化“平台+基地”培训模式,增强资源互通的应力

在针对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形式的意愿调查中选择线上培训的仅占4.6%,这反应出当前线上培训技术应用在以实践性为主的足球项目上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成熟,线上培训不仅具有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的优势,还能进一步加大优质资源共享的力度、增强沟通的时效性、缩小教育鸿沟、降低培训和学习的成本.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创设“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实现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相匹配,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提高培训的效果.

针对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的需要,足协牵头设立培训的网络平台.平台分课程、案例解析、专家面对面、论坛、精彩赛事赏析等模块.足球教师和教练员根据需求自行通过课程模块选学足球技战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竞赛规则、比赛组织等内容.案例库包括难度技术、创新性战术、典型判罚等,通过借鉴案例库里的素材达到提高创造力并应用于实际教学训练中.专家面对面模块采用虚拟远程交互和视频解析两种模式,首先采用AR、VR、MR、XR等人机交互方式形成智能检测和3D建模的一个及时反馈系统.有条件的学校在学习训练时可穿戴设备把数据实时上传,系统为训练者时时提供精准反馈及个性化指导.其次,还可以采用上传视频的方式,系统自动匹配专家来达到专家面对面对寻求帮助者提供建议及指导.论坛采用发帖子和留言的方式,为学习者或专家架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精彩赛事赏析主要帮助学习者了解足球文化,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的品格、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及尊敬对手的素养,为学习者提供陶冶性情的一个窗口.其次,在现有培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级别,并根据其资源优势合理布局“模块化”培训基地.通过“线上平台+线下基地”模式来弥补传统培训的不足,扩大培训的范围、增加培训的人数、降低培训的成本.同时借助外力达到多元共治的目的,最终形成“平台自主学习+基地培训+校本团队实践”的复合培养模式.

4.2 推进“层次+模块化”培训内容,提升精准供给的内力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担任教学或训练任务的人员中非足球专项占调查总人数的63.6%,其中担任教师的占比77.8%,担任教练员的占85.7%,同时担任教师和教练员的占53.6%.教师和教练员专项的多样性决定其足球业务水平的参差不齐,现阶段培训通知一般是通过中国足协或省足协下发,低级别的培训对参训人员的筛选条件较为宽泛,针对高一级别的培训要求具有低级别的证书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这种情况下统一的培训内容,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培训效益,制约培训效果.

现阶段是通过运动经历和执教经历、教学或带队实践情况证明、为中小学足球教育服务的情况和学校师生评价情况证明及持有低一级别证书满相应时长且在有效期之内等条件作为参培人员的选拔标准[7].通过对网络平台各个模块增设测试环节,来了解学习人员对足球业务各模块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在线反馈给学习者.学习者根据反馈可以继续在已取得证书等级层次中选择线上模块学习,并根据教学训练需要向系统提交相应模块的线下培训申请.系统统计相同层级相同模块的培训需求,及时协调对应的培训基地安排相应的线下培训,以达温故知新的目的和保证每一等级培训的质量.学习者也可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专门选择不同层级的一个模块进行持续学习.平台通过设立学分银行来记录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内容、学习频次及参加测试情况并给予一定的学分.学习者的学分银行达到相应的分数就可以申请对应级别模块的线下培训.这种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以需求导向来优化培训内容,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形成“层次+模块化”培训内容体系,实现精准供给来提升培训效果,使培训回归教学训练本位.

4.3 优化“固定+兼职+流动”岗位配置,形成校俱联动的合力

在对教师编制的调查中事业编占总调查人数94.6%,合同制占比5.4%,表明现阶段校园足球教师以在编和合同制两种聘任形式为主.在对从事校园足球教学和课余训练的年限的调查中得知,从2015年开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出现教师、教练员、教师和教练员三种岗位,虽然岗位名称不同但推测三类岗位还是以设立编制和政府购买服务力的全职为主.教育部在2017年就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指出选聘兼职教师担任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特定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等工作是整合各方资源,破解当今和今后一段时间师资紧缺的重要途径[8].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县管校聘”改革,通过促进该县义务教育系统内教师的流动起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首先,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根据学校教学训练需求,设立一定数量的固定岗,在教育系统内聘任体育教师任职足球教师和教练员.其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根据发展规划,聘请俱乐部里的高水平教练员和优秀球员兼任本校足球教练员从事课余教学、训练、竞赛工作.第三,由国家校足办根据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规模和评定等级情况选派由高水平教练员、优秀教师、足球科研人员等组成的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团以进驻学校的形式对该校提供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等全方位指导.最终集合各方力量形成“固定+兼职+流动”岗位配置,全方位提升师资水平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

4.4 完善“培训+晋升”制度,增强学习的动力

在针对足球运动员等级调查中,无等级人员占86.4%;在针对足球裁判员等级调查中,三级及以下等级占68.2%;在针对足球教练员等级调查中,E级及以下等级同样是56.8%.整体来看云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教师和教练员取得高级别证书的较少,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阶段足球教师和教练员都有非常强的培训需求,但仅靠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在2020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健全考评体系[1].

从职称晋升方面:一是改革晋升条件把足球教练员等级、足球裁判等级、参加培训情况等纳入职称晋升考核依据之一.二是完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教师、教练员以脱产长期和脱产短期的方式到职业俱乐部跟岗访学制度.三是制定青训体系和职业俱乐部中的优秀教练员采用“送教”的模式,送教进校来带动学校师资水平的提升.其次,基于教师和教练员专业标准评价方面,完善教师和教练员从业资格认证,如健全定期培训、定期认证、定期评估制度.再者,通过满天星训练营构建“职业教练员—精英指导员—足球教练员”体系,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并打通校园足球教师和教练员走向职业足球教练的通道.

5 小 结

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可谓是扩大足球普及程度和提高竞技水平的基础工程,也事关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和深化体教融合的探路工程.一线足球教练员和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决定了足球发展的质量,通过对云南省5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域内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任教的教师和教练员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优化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师资培训体系,打造一批专业技术强、心理素质硬,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新型师资队伍,为实现中国足球跻身世界强队的中期发展目标夯实基础,也为校园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项目的推广提供可借鉴的治理体系.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师资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