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高校海外办学的动因、矛盾与创新路径*

2021-07-13

大众文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相关者办学利益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

一、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利益相关者”概念最早由美国斯坦福研究所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初期应用于公司治理方面。198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详细阐述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将该理论应用于企业战略与公司管理中。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在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受到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1](马燕霞,2020(4):25-32)。

20世纪70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进一步发展并被引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随后得到广泛应用。高校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经常与高校有业务和利益往来,或者与高校组织之间能够彼此施加影响的团体和个体,如学生、教师和企业等[2](罗正业、刘定巧:2020(07):101-105)。

根据与高校海外办学目标实现的关联度、利益相关程度、对海外办学法的影响力,高校海外办学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相关者指海外办学的直接影响者和受益者,如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教辅人员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指与之间接相关的政府、投资者、企业、社会公众、社区、媒体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在高校海外办学中的角色和责任各不相同,参与海外办学的动因也不同。

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高校海外办学的多元动因

(一)外部利益相关者

1.政府寻求地方经济发展动力,服务国家战略的需求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我国开始着力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追赶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3](王光荣,骆洪福,2017)。在此背景下海外办学成为一流大学建设及提升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推动本国高等教育“走出去”的重要使命,也是加强国家间文化交流、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高校整合优势资源,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引进输出双向并进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挖掘本地经济发展动力,通过海外办学带动本地资源“走出去”。

2.投资者或企业寻求新发展路径的必然结果

投资者、企业参与高校海外办学是其不断探索创新发展道路,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内在需求。该类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校海外办学的主要动因之一为获取人力和科学技术。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国际化人力资源储备基地,获取先进技术及科技资源,实现自身发展目标。从长期发展战略看,企业软实力的提升势必对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提出新要求,与高校合作开展海外办学,可扩大海外知名度。从短期目标看,可帮助企业解决短时用人需求,减轻企业正式员工负担,为企业储备人才。

3.社会公众、社区等机构参与高校管理的新要求

社会公众、社区等对高校发展的影响力不置可否,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大众化,我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其与社会公众、社区等机构的联系日益紧密,在高校管理方面的参与度逐渐增强,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高校海外办学场所的社会公众、社区等机构参与海外办学决策,提供办学参考意见,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也有助于海外办学院校适应国外本地需求。

(二)内部利益相关者

1.高校教育国际化,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路径

国际化系数已经成为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成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象征,我国高校海外办学的根本动因是提升自身教育国际化系数、加强市场竞争力,建设一流大学。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倡导者,在项目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高校面临着如何将本国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的挑战。建立境外分校,成为高等教育国家化“走出去”的第一步。此外,海外办学也是国内高校加强与世界高校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擅长拓展国际业务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方式。因此,近年来国内高校海外办学热度持续升温,发展规模迅速壮大。

2.管理者应对高校之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

面临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开设海外办学机构,抢占高等教育国际市场,是高校管理者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学校提高绩效评估分数的重要手段。如今,政府根据学校评估情况分配资源支持办学,这便加剧了高校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是“双一流”政策的实施,国内高校对本校排名关注度持续上升,我国高校提升学校竞争意识越来越强,高校领导在建立学校品牌方面的关注持续加大。因此,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顺势成为高校领导做出开展海外办学决策的重要动力之一。

3.学生及学生家庭对就读学校排名和国际认可度的要求逐年提升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学生及学生家庭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就读院校的国际化声誉提出了新需求。劳动市场人才招聘对学生毕业院校,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导致学生及其家庭选择就读院校考虑的首要因素为学校国内外排名及专业就业情况等,上述因素也成为高校开展海外办学的重要动因之一。

三、我国高校海外办学过程中的矛盾

(一)利益相关者的预期利益与办学现状的矛盾

学校、企业或社会投资者等利益主体希望通过海外办学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能够输出优质资源,吸引国外学生入校学习,提升国际声誉,国际化办学有效开展,企业或投资者希望通过该类合作宣传企业及产品,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但目前中国海外办学规模小,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分布范围较窄,成效并不明显,且投资周期较长,回报率较低,各方诉求未能有效实现,导致各方利益者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风险面前各自为营,面对利益冲突互不让步,以致海外办学融资艰难,甚至被迫终止。

(二)所设专业单一与输入国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据调研,目前我国境外海外分校办学层次单一、课程设置单一,主要提供本科教学,所设专业主要为汉语言专业,如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主要培养汉语言专业本科学生,该校东京学院则主要提供汉语培训业务。开设专业未结合输入国大众实际需求,未能发挥母校学科优势,利用办学输入国当地资源,开发适合输入国学生的专业课程,导致专业及课程设置对本地学生吸引力不够,招生人数与预期相差较大的现象。

(三)联合办学模式与利益冲突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高校海外办学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联合办学与独立办学。联合办学即与输入国政府或企业联合创办学校,保障学校正常运转资金支持,减轻办学压力,促进学校持续经营。目前选用联合办学的模式较多,联合办学势必需要制定统一的办学标准与管理机制,各高校普遍做法为采用国际统一标准,并结合本地特色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但不同国家间多元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容易导致各方利益主体在涉及自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从而影响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影响办学的有效开展与管理机制的运行。

四、我国高校海外办学的创新路径

(一)顶层设计,分类实施,各方保障

政府根据我国高校海外办学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制定相应的海外办学指导意见、统一的办学标准,并由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等协助高校逐级实施,发挥政府部门在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领导作用,为高校海外办学提供切实指导,协助高校加强与海外办学相关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减少制约海外办学的政策,鼓励高校海外办学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帮助高校解决办学资金问题,促进办学可持续发展。

(二)各方协同,多样合作,风险共应

国内外高校之间、高校利益相关者之间开展多样合作,东西结合,强强联合,取长补短,突出优势。积极利用市场、政府及其他部门力量,建立多元供给模式,挖掘各方社会力量吸引境外投资,保障资金链持续供应,为后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高校海外办学机构建立层次分明的办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与本校特色资源科学设置专业,开设多样化、深层次的课程,加大招生宣传投入,提升教育输入国当地学生入学率。此外,海外办学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应加强联系,及时解决与办学相关的问题,勇于承担风险,促进海外办学良性健康发展。

(三)标准统一,本土融合,制度完善

海外办学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结合本地需求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制度、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体系。我国高校海外办学应立足于海外市场,制定战略规划,开发“本土品牌”,突出特色,服务当地经济,加强文化互通,带动中国教育品牌“走出去”,设立独立的海外办学质量评估部门,制定符合当地办学机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入多方评估,保障办学质量,持续改进办学,提升海外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平台辅助,壁垒打破,跨境共享

国内外高校、政府、企业、投资者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多方参与、实时交流、会话的信息共享平台,打破办学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封闭的局面,及时共享国内外办学政策,企业及投资者的投资意向,居民的教育需求,各国海外办学现状等信息,引导高校海外办学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到办学管理与运用中,促进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为海外办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与保障。

猜你喜欢

相关者办学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绩效评价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利益链与新垄断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