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环境对设计类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2021-07-13

大众文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环境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一个国家若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要在知识创新中处在领先位置,由此高校的设计教育越来越重视培育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便是创造力,同时创造力也是设计类人才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一、影响设计类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高校的设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营造适宜设计类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创造力的发展,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知识水平

在创造的具体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个体所拥有的知识面越广、专业领域知识水平越高,那他可以搜集到的信息就越加丰富,也就能提供更多可以处理的信息给创造性思维,从而越有益于个体创造力的发展,但也有研究表明知识和创造力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只会一味汲取知识而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么这些知识反而会阻碍创造力的发展。

2.思维风格

个人所习惯的在思考时候使用的思维方式就是思维风格。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用心智自我管理的理论来说明思维风格,他提出拥有立法型思维风格的人会更具创造力,这类人不从众、习惯以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立法型思维风格并不是唯一能产生创意想法的风格,但这种不“亦步亦趋”的风格相较其他思维风格更有利于创意思想的产生。以绘画为例,不能只知临摹别人优秀的作品,而应多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技法和不同的表现方法大胆创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作品出彩。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个体永远只能当一个“画工”而不可能成为“艺术家”。

3.人格特征

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对创造力的表现和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斯滕伯格认为进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以下五种人格特征:第一忍受模糊性,能够容忍探索问题时候的焦躁感,直到获取最好的解决方案;第二有保持克服挫折的想法,在创造性活动的进程中肯定要面对逆境,只有战胜困难才可能做出创造性贡献;第三有成长的意愿,唯有愿意成长,才能积极抓住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新机遇,并进行新的与以往不同的创造性工作;第四勇于冒险,如果害怕冒险,就不可能去创新从而得到创造性成果;第五自信,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4.动机

从事创造性活动,必然离不开动机,动机由外部动机以及内部动机组成。内部动机是个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关键因素,它能直接作用于个体在创造活动中的感受,从而对个体的能动性造成影响,最终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发展。正如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他年轻时候是一名职业拳击手,建筑学习是前往各国旅行、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开始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安藤忠雄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建筑风格:建筑元素与自然元素相结合,简明的外观、丰富的内部空间。正是因为从始至终内心对建筑的热爱使他成了一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5.环境

环境一般指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所处的环境是促进还是妨碍思路,将对个体创造力的发挥造成极大的影响,个体的动机、知识水平、人格特征等因素除了一些基本的潜能是天生具备的,其他大部分都是通过环境的影响得来的,优良的环境能够促进创造力的产生以及发展,而不合格的环境则会损害创造力的产生以及发展。学校环境对设计类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尤为重要:高校的设计教育有固定的教育场所,有一定的培养目标,有精良的教育设施,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组织周到的教育活动,而这些都是在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难以做到的。

二、学校环境因素对设计类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上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模式的改变和学校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近二十年来,学者对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弗莱特在研究中发现学校环境因素中的校园活动、学校教育体系、教师态度、教学策略以及班级气氛会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李海燕研究发现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包括了规章制度、物质环境、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以及同伴关系。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类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学校环境因素中的班风学风、校容校貌、教学策略以及硬件设施和设计类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1.班风学风

班风主要指班级同学一起营建的一种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相似倾向的一种风气。学风指班上所有同学在课堂上、课堂外所呈现的学习气氛和状态。在设计教育中,我们发现拥有良好班风学风的班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力水平也会较高,究其原因,在于良好的班风学风对增强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供了保障。

2.校容校貌

校容校貌。主要是指学校建筑、广场、图书馆等的形貌设计和布局,再加上建筑小品、景观、道路等的组合,在符合基础功能要求的条件下,营造出适宜师生学习和工作的环境。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可以使师生心情舒畅,从而更好地激发设计类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进而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发挥起到促进作用。

3.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主要指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内,为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以及实现教学的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施行方法以及制订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善教学策略以培养和训练设计类学生的创造力。相关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才识渊博、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在平时授课、课程作业中给予学生更多创造性活动的机会,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4.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主要指学校的管理制度,其关键功能是发挥管理的作用,保证校园能够运转流畅同时还具备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用。设计类学生不但具备大学生的共同特点,还具备他们自己的群体特质:个性鲜明、有出色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虽然是很好的品质但也造成了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显得更具个性且不受束缚,有时会发生迟到早退以及旷课的现象,因此学校应有目的性地制订相应规章制度。高校的规章制度要人性化,美国心理学家艾曼贝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学校过度的外界评价、监督或者奖惩等做法都会妨碍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在设计教育中应努力创建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硬件设施

学校的硬件设施主要指学生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设施,包括教学过程中需使用的设备、教学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其中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硬件设施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联系最为紧密。如设计类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和模型制作课,这两门课对硬件设施就有一定的要求,电脑的配置是否能流畅运行设计软件、制作模型的工具是否齐全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用于传授学生如何使用和自己的专业紧密联系的各类设计软件,这培养了学生对相关设计软件的运用能力,设计软件拥有便利、精准、便于保存与修改等特点,特别适合设计类学生的设计与创作;模型制作课能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作品外形和内部结构等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增长了学生对材料、制作工艺的认识,启发设计灵感、拓宽设计思维。

三、培育设计类学生创造力的建议

1.改善学校的物质条件,创建优美校容校貌

高校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改善学校的物质条件,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加投入,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有些高校还不能提供设计类学生完善的模型实验室或者机房来教学,为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更好地培养设计类学生的创造力,应对模型实验室以及机房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依据学校资金投入情况对实验室和机房的建设或改造进行长期规划,分时期购买并更新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此外学校内的建筑和室内空间等都应合理规划、布局,建筑的外观以及学校内的景观都应用心设计,使它们和谐统一,营造出舒适的学校环境。

2.改进教学策略,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在高校的设计教育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气氛变得呆板、沉重,学生依赖于教师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仅教学效率低还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气氛往往是活跃的,这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得到培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一具体设计任务展开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最后进行评价,这种头脑风暴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此外,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个性等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最后,教师应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内部动机是创造性活动的关键,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环境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