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 G背景下线上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与疏导

2021-07-13

大众文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儿童情感活动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00)

5G背景下,线上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特点在于强调学龄前儿童通过利用线上学习的互动感和时效性强的优势,在受教育过程中收获难忘的学习体验。美术教育是以体验活动、创造力为基点的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创造能力和感知能力,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可从视、听、触、嗅、味等方面做起。针对儿童的五感,线上美术教育可以通过5G移动通信技术所具备的技术优势,更有效率的通过线上教育去提升学龄前儿童的感知能力,并释放情绪,起到激发兴趣、增强语言交流等作用。

一、儿童可能会出现的生理与心理问题分析

以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儿童为例,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

1.儿童可能会经历的常见的生理变化

特殊时期,户外活动减少,长时间隔离在家中,考虑到学校无法正常开学以及儿童发育特征等因素,儿童心理压力会增加,容易变得易怒,从而导致躁动,亢奋,冲动和情绪不佳。应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家庭所有成员和儿童可以共同进行缓解情绪的活动或游戏,比如互动小游戏、绘本读物朗诵、绘画等等。

2.儿童可能会经历的常见的心理变化

当儿童因久居家中、开学延误而缺少玩伴和老师的随时关注与引导时,缺乏社交时,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可能出现不爱说话、注意力无法集中、缺乏活力、无精打采,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等表现。应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家长除了应该与儿童多进行交流外,还可以找到一个合适媒介或者方法让儿童去宣泄情绪,表达内心的情感需求。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5G背景下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可以与线上新媒体交互软件相结合,并具备优势去帮助儿童疏导在特殊环境下可能会产生的消极心理与生理变化。

二、5G背景下线上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优势

1.超低延时可提升线上美术教育活动质量

5G的超低延时体现在网络传输的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持续时间是毫秒级。同样的,超低延时意味着能够毫不费力地传递大量教学教育用的数据包,可很好地满足线上教育中美术教育教学中所运用到的高质量教学素材。5G超低延时的优势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减少因为4G、Wi-Fi等卡顿造成课堂效果不理想、打断课堂进度等问题。超低延时彻底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儿童可以随时随地实时感受到美术教育所带来的良好学习体验。

2.提升线上美术教育的交互感与沉浸式学习体验

利用线上儿童美术教育中沉浸式体验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儿童对生活和环境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启发其对美的良好感受,从而激发儿童欣赏美和体验美的能力,使儿童更顺畅地接受和理解艺术教育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掌握一定程度的艺术技巧或技能。而沉浸式的应用也为儿童创设可观可感的交互体验及沉浸式学习环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调动了学习者的感官,并使学习者能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进行探索和创作。

3.5G超高速率提升线上儿童美术教育个性化

5G具有强大的移动宽带,可实现从资源客户端服务模式到资源云端服务模式的转变,这使得3D、VR等技术在线上教学中常态化使用成为可能。因此,5G超高速率提升线上儿童美术教育个性化体现在:可丰富教学传播的内容与种类,可容纳超高清视频,包括4K、8K等,支持VR、AR教学,可以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场景,帮助儿童实现个性化学习。此外作为学习工具的VR、AR等虚拟仿真资源,还能辅助线上儿童美术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需要让受教育者更好感受自然与造型,可以创设“虚拟厨房”“虚拟海洋”“虚拟森林”等,增强其感知能力与学习兴趣。

同时,儿童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目的性发展,他们选择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更应以培养兴趣为主,将线上教学应用于儿童美术教育,通过课程中的交互性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利用5G背景下线上教育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碎片化、互动性强的线上美术教育给予儿童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结合线上教育的优势,为儿童营造充满情感和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其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收获趣味性体验。

三、5G背景下线上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优势对儿童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第一,线上美术教育活动不受地点和环境的限制,随时随地实时感受到美术教育所带来的良好学习体验。这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适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适用于情感或心理障碍的人,也适用于因为外界应激事件而导致心理不适的儿童,也需要接受心理疏导。例如疫情隔离期间可以通过线上美术教育活动的课程设计与安排,鼓励儿童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此作为媒介自由充分地抒发内心的需要和情感,在与外界隔离封闭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宣泄点与沟通点,通过这种方式对孩子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明显改善效果。

第二,沉浸式学习,提升儿童兴趣与专注力,让儿童在游戏中感知美。随着人机交互和虚拟交互环境的出现,沉浸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将会广泛应用于教育、艺术、体育和游戏等领域,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并改善他们的情感和认知表达。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使孩子处于一种境地,让他们逐步学习艺术教育活动,并引导孩子参加各种自主和自发的业余爱好活动,从而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利用AR技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将使受教育者从生活中出发去思考与观察,这可以更好地教育儿童感知生活和环境的美好因素,从而激发对美的良好情感。即便由于疫情给儿童心理造成一定消极影响,但可以通过线上美术教育传达生活依旧是美好的,我们要去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好,面对困难应当充满信心的积极情绪,类似该形式的线上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很好缓解儿童紧张害怕的心理,让儿童更好感受美术带来的乐趣与对美的感受,从而帮助其心理得到积极暗示与影响。

第三,通过线上美术教育的互动性,增强参与感,缓解消极情绪。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新媒体交互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混合现实技术(MR)、动态捕捉交互、模拟仿真、多点触控、小程序、互动橱窗等。在线上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上我们可以添加相应互动技术与元素,例如在界面设计上,部分学习环节可以通过触动、点击等方式触发,使儿童与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从而更快融入情境,用户的每次点触都可进行互动,使儿童获得良好参与感。针对由于疫情原因封闭隔离下的儿童,类似游戏形式的互动性线上美术教育,可以转移儿童对于当前封闭环境的注意力,使儿童在创作中收获良好学习体验,在收获学习体验的同时可以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分享,家长也可以倾听孩子在游戏互动中得到的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即便是在居家的环境下,也可以达到良好的亲子体验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缓解心理的消极情绪。

第四,线上美术教育传播效果的特性,有助于缓解儿童孤独感与失落感。线上美术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是,对传播内容的情感化需求程度由低到高可分为信息层次、情感层次、态度层次,并最终促进儿童行为层次的转变。信息层次传递给儿童的教育信息可以更完善、明了、立体且丰富。情感层次指在线上美术教育的作用下,儿童可以获得持续感受美并获得美术知识的途径,这种多方面学习互动与交流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认同感与互动感。态度层次指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边界必将更加模糊,教学方式也趋向“个性化、互动、社群以及数据化”,即便隔离居家不能开学,依旧可以和老师及同学产生良好互动,可以相互线上交流作品,可以在线上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中设置“打卡”小程序,分享每节课的创作作品,可以在作品下方互相留言鼓励。行为层次指儿童在线上美术教育学习中表现出更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学习行为,从消极接受信息转变为积极接受信息的过程,使儿童可以不感受到孤独与失落,依旧可以用积极的状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综上所述,基于5G背景下线上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互动性强、时效性强的优势,可以弥补线下教育在灵活性上的不足。作为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建设者,不仅要注重活动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还要注重儿童的情感教育。现今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中仍存在薄弱部分,我们应利用线上美术教育的优势,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儿童的线上美术教育活动,合理、科学的调动五感积极性,促进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感觉的交互响应,发生交流和协作,有助于社交能力、语言能力、认知情感等发展,为儿童全方位发展服务。利用5G背景下线上美术教育教学辅助儿童绘画创作的教学目标就是改进儿童美术教育中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儿童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在不限制空间和时间的学习中收获知识,更好促进学龄前儿童全方面发展与成长。

猜你喜欢

儿童情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