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图书害虫防治浅谈

2021-07-13

大众文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害虫

(南通市通州区图书馆,江苏南通 226300 )

图书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图书的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护其不受各类因素的威胁与破坏,延长图书寿命是图书保护工作永恒不变的课题。其中,图书害虫对图书造成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对图书害虫进行科学防治,是图书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江苏省地处长江、淮河下游,滨临黄海,属我国亚热带气候向北方南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省内河川纵横,湖泊密布,水体面积大,降水量比较丰富。湿润的气候和充沛的水源易造成室内湿度增大,给图书害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威胁到图书的安全。尤其是梅雨季节,连续的阴雨天气,加上一些区县图书馆保管条件差,管理方法不当和工作人员的疏忽,更易致使图书害虫大量孳生。

一、江苏省图书害虫防治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客观因素

1.梅雨期长,湿度大

梅雨是我省特有的一种天气,江苏省梅雨期降水可以分为三类雨型,分别为北部型、苏南型和江淮型,且各类雨型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年来,江苏梅雨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梅雨量偏多的年份较多,梅雨雨型以北部型出现得最多,雨带位置略偏北,淮河流域梅雨期降水偏多;入梅略偏早,在6月19日左右,出梅略偏晚,在7月9日左右;梅雨不典型,环流形势复杂,许多年份入出梅很难确定;梅雨量与夏季旱涝变化的相关性减弱,尤其表现在苏南地区。

持续不断的梅雨使空气中相对湿度增大,有利于图书害虫的生长繁殖,严重影响图书寿命。

2.夏季较长,高温高湿

江苏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平均气温大于26℃的暑热期,我省大部分地区自6月底或7月初开始,至7月底或8月中上旬结束,南京更是“三大火炉”之一,十分炎热。我省全年相对湿度均处在适宜图书害虫生长繁殖的范围之内。因此做好防高温,降低湿度工作也是图书害虫防治的重要环节。

3.极端天气多,强度大

江苏省6至9月多发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若是不做好灾害预防措施,则会引起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灾害。极端天气在造成图书直接损失的情况下,也给图书害虫的入侵以可乘之机。2014年7月18日台风“威马逊”登陆广东省雷州市,该地图书馆虽已做好防台准备,但此次台风威力巨大,致使馆外树木被连根拔起,图书馆窗户被大树砸破,楼顶爆裂变形漏水,书架被狂风掀倒,图书散落满地,一些重要书刊和名人字画被毁无法修复,经过全体图书馆员的努力,最终将险情排除。这一例子警示我省图书馆工作,对极端天气要严加防范。

(二)人为主观因素

1.部分区县图书馆保管条件差,设备不齐全

我省各级图书馆总体而言具有较好的图书保管条件,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县级图书馆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譬如设备老化,年久失修,使用效果不明显,有些图书馆没有配备必要的空气调节设备和防虫基本药物。致使图书害虫孳生,大量图书蒙受损失。

2.图书馆员缺乏保护意识

一是部分图书馆员缺乏对图书害虫对图书危害的正确认识,没有尽到保护图书的责任。一些图书馆的图书害虫为患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二是大部分图书馆技术人员匮乏,工作人员对害虫防治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畏难情绪,图书出现虫害却讳疾忌医,导致图书大面积受损。

3.全省范围内缺乏统一指挥协调

一是全省范围内统一的图书害虫的统计调查工作仍未展开,目前我省图书害虫虫种及其分布情况不是十分明确,不能确认图书害虫的种类、明确分布区域,也就不能为制定全省图书虫害防治工作整体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阻碍了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给统一指挥协调防治图书害虫工作带来不便。二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指挥体系,各地各级图书馆在图书害虫防治方面往往是各自为政,图书害虫的防治无章法可循,一盘散沙。

二、江苏省图书害虫防治措施

江苏省的气候复杂多变,图书害虫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图书害虫给我省图书保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可参照档案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各个馆室应当根据图书受害状况,结合环境、设备、经费等情况,选择科学的、适宜的、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书害虫的预防可以通过控制室内温湿度、做好室内清洁、图书入馆前进行检疫、馆舍建筑防虫、药物防虫等手段进行。而图书害虫的杀灭可以通过物理灭虫设备,使用低温冷冻杀虫法、微波辐照法、γ射线辐照杀虫法、真空充氮法等便捷安全的物理方法进行。在虫害严重的情况下,也可以聘请专业的杀虫公司使用化学熏蒸的方式进行杀灭,在使用时应避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三、结合IPM策略,形成江苏省图书害虫防灾减灾体系

(一)IPM对图书害虫防治工作的启示

从农业病虫害控制与防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病虫害综合治理(IPM)”策略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有害生物作为其所在的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来研究和调控。IPM在农业生产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值得图书馆学习、借鉴,并形成适合我省的图书害虫防灾减灾体系。

农业领域中的IPM强调的是:只有在害虫的危害达到或超过经济阈值的前提下才进行防治,并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害虫治理,并提倡利用自然环境和天敌等因素,尽量少用化学药剂。也就是说,允许农作物上存在一定数量的病、虫害,只要它们的种群数量不足以达到危害经济水平,就不必进行防治,同时IPM也考虑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就图书害虫而言,一旦发现就已经威胁到图书的安全。因此,图书害虫治理的经济阈值与农业领域不同,其经济阈值应尽可能的低甚至为零。由此看来,图书害虫治理的IPM策略应该更侧重于预防,即综合利用各种有效防治措施,在提高防治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的同时兼顾图书受损程度最小化和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最低。

(二)结合IPM构建图书害虫防灾减灾体系

由于我省图书害虫种类多,生活习性有差异,应该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的受灾状态、不同的季节选用合理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以防为主,综合治理”。

1.提高图书工作人员防灾意识

正确认识图书害虫对图书的严重危害,是做好图书害虫综合治理的关键。首先要增强各级文广旅局及公共图书馆领导的图书害虫防灾意识,把图书害虫的治理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来抓。其次要组织馆员学习图书害虫防灾减灾知识,消除工作上的惰性,增加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图书害虫防灾减灾工作。

2.完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事业开始走向法制轨道。图书害虫防治从简单防治层面上升到综合治理水平需要法律依据、技术支撑、标准引导,那么就必须制定与我省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图书害虫灾害管理法律法规、技术规范、防治标准。

3.建立健全图书害虫防灾减灾指挥系统

科学有效的指挥体系、及时准确的组织指挥是提高应对图书虫灾水平的关键。一是要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应依托现行的领导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按灾情及时调整,明确责任分工。二是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图书害虫防灾减灾组织体系,组织多方面力量对图书害虫的综合治理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三是要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要组织图书工作人员学习正确的图书害虫治理方法,加强抗灾救灾的技能训练,有针对地训练应对不同虫灾的解决办法,保证在灾害来临时能从容应对。由此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条块结合的综合防灾减灾指挥系统。

4.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加强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现存各图书馆的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不能适应防虫工作需要的设备要及时更新换代,缺少必要的除湿与空气调节设备的图书馆要及时添置符合标准的设备。新建的馆室要对馆舍选址、房屋结构、室内设备等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杜绝图书害虫为患的可能性。

(2)因地因时制宜,因害施策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定期开展图书害虫调查工作。只有定期了解全省范围内图书害虫的种类、分布,灾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才能掌握虫害发生的规律,为害虫的分类、分地区、分季节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同时,根据虫灾的严重程度,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药剂,精确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减少对图书和人员的损害。

(3)科学制定防灾应急预案

一要立足我省图书害虫种类、实际分布情况,预想可能出现的各种灾情,提早制定经济高效的防灾预案。二要根据我省图书害虫总体情况的不断变化完善预案,建立完善、配套、适用的应急预案体系,并结合演练和各种实际行动不断完善。

(4)系统管理,分级保护

分级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在图书害虫综合治理中,建立一个自省级到市级再到区县级图书馆的分级保护策略,根据各级馆室的建筑条件,设施状况以及经济情况,选用不同的防治手段,条件好的馆室可采用对图书损伤小,成本稍高的防治办法,条件差的馆室可选用价格低廉且效果良好的措施防治。其二是根据图书价值不同进行分级管理,对涉及国家、城市和地区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书籍要特别重视,保证珍贵图书原件的安全,在灾害发生时优先抢救和处理珍贵图书。

(5)积极开展珍贵图书数字化工作

加紧珍贵书籍数字化工作,形成电子库。保证即使图书原件损毁仍有复制件或电子档案,将图书虫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5.坚持科技进步,技术创新

依托江苏省图书馆,联合能提供技术支持的部门,建立江苏省图书害虫灾害防灾减灾研究中心,构建一个可对全省范围内图书害虫危害进行风险分析、监测预警和危机应急应对技术研发的平台。适时引入图书害虫综合治理新观念、新方法、新药械,提高图书害虫防治的效果和效益。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害虫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防火防灾”大作战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