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或缺的“背景”

2021-07-13祁小绒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2期
关键词:朱自清教学思考背影

祁小绒

【摘要】朱自清散文《背影》历来被视为中学语文语文教育的典范之作,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因知识水平、教学理念的的局限,往往忽略了“背景”在文本中的重要性,割裂了“父子离别”的中心事件与“背景”的关系,导致课文分析肤浅、学生感知体验模糊的通病。《背影》中的“背景”在丰富“背影”意象内涵、深化主题、表达感情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是教师和学生了解作品的切入点,它与文本意义的关系不容忽视,可以实现学生从理解文本到认识作家的质的飞跃。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背景” ;教学思考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五四“美文”的代表作,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具有不可撼动的经典价值。但是从学生接受目标的达成度分析,教师课堂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而对文本的主旨、作家的情感理解比较肤浅,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背影》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讲授只侧重对中心事件(离别场景)的解析,忽视了“背景”的丰富意义,使“背景”与中心事件疏离,而目前施行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过分强调学生的个人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作家主体的生命体验,忽略了《背影》作为文学经典的永久性价值。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接受视野,导致课文内容解析不透彻,对作家情感把握不够准确,讲课难以吸引学生。《背影》的独特之处是将中心事件发生的背景故事纳入到文本的开头和结尾,开篇讲述家庭变故,结尾点出作家写作《背影》的动机,这部分内容占据了《背影》相当的篇幅,体现了作者很深的用意。《背影》中的“背景”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中心事件前后关联,是教师和学生接受文本的重要切入点,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对这一部分内容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正确把握“背景”与中心事件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背景”蘊含的人文精神。

一、“背景”再现了普通人的生存本相

《背影》通过对一次普通离别场景的描写,表现了父子之间的至情至性,一般教师分析这篇散文时普遍把重点放在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忽视了背景内容与文本意义的关系,“背景”包含了丰富的现实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普通人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文本开头两个自然段简要交代了包括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光景惨淡、父亲谋生等事件,这些内容构成了父子离别的特殊“背景”。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以亲历者的身份真实地还原了朱家彼时遭遇家庭变故后惨淡凄凉的景象,把读者带到民国时期的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中,作者回忆中流露出的感伤情绪,使他的讲述成为《背影》中“背景”故事的最好注脚。

“1916年,我家境况已大不如前,父亲尽了最大的努力,非常体面地为自清筹办了婚事并送他上北京大学读书。自清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独自北上,这以后不久,父亲的公卖局长职交卸了,他老人家特地关照我:不要写信把这些琐事告诉大哥,以免他学习分心。……  几乎与此同时,家中又发生了一系列变故,祖母去世,二哥即将中学毕业,想考大学,都要花费一笔不少的钱。父亲设法变卖了一些家产,又在扬州借了一些高利贷,为祖母办了丧事,对二哥物华上交大的愿望,却是再也无力成全了。……正在这时,自清接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与父亲同路奔丧回扬州。只有在这时,自清才真正感到家境的凄凉:父亲的差使交卸了,一切丧事费用均靠借债和变卖典质;花厅上只剩下几幅清人字画,一张竹帘。往日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早已进了当铺,满院枯枝败叶,一派萧条景象。”[1]

朱国华详细介绍了《背影》中提到的事件,但是还有一些故事没有透露,如父亲的纳妾风波是导致祖母去世、家庭败落的主要原因,其专制作风令朱自清对父亲不满。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后曾在在江浙一带中学教书,其间因经济问题致使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升级,作家无奈带妻儿离家,直到1925年朱自清接到父亲的来信后,才真正理解了父亲一生的不易,触发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昔日的离别场景历历在目,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流露出对儿子关爱之情,令作者感动不已。”背景“故事再现了朱家遭遇多重打击后很快走向衰落的境况。生计的艰难使父子关系趋于紧张,这些内容从侧面展示了小人物辛苦挣扎、辗转飘零的惨淡人生,勾画出一幅民国时期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世相图,流露出底层人物无从把握人生命运的悲哀,它使父子离别场景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不仅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也让读者印象深刻。浓郁的父子之情和冷漠的世态人情使文本透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凉感和命运感,读者从中能获得对作者所生活时代的认识,对普通人生存状况的思考。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最新修订版)在“阅读”层面对学生的要求是: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2]初中生对现实已经具有感性层面的认知,并且具备了基本的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审美想象,因此,教师对文学经典的讲解并不仅仅是传达知识,还要充当学生认识文学与人生关系的精神导师。

结语

中学语文新课程目标实现了对传统教育理念的突破,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但其缺点是形成了同质化的教学模式,最突出的弊端是忽视了作家主体的生命体验,中学生虽然对社会具有感性认知的能力,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基本的感知和审美想象,然而由于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对文意理解肤浅,因此教师的课堂讲授就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对学生提出问题、答疑解惑,或者以当代人的视角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也需要教师对作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和作家的生命关怀。

参考文献

[1]朱国华.《朱自清写〈背影〉的背景》[EB/OL].(2013-10-23).

https://www.doc88.com/p-9522934447394.html.

2021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新增和修订成分)[EB/OL].(2021-04-12).https://www.doc88.com/p-87087138660021.html?r=1.

[3]朱自清.背影.《朱自清选集》(上)[M].背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2

[4]潘正文.爱的玄机——朱自清《背影》解读,)[J].《名作欣赏》,2020(5):113.

[5]林非 《中国现代散文史稿》[M].北京1981.4.

猜你喜欢

朱自清教学思考背影
清芬正气朱自清
主题:背影里的爱
背影
背影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