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2021-07-13刘婷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小学

刘婷

【摘要】理论知识主要来自日常生活,最终目的也是作用于实际生活,生活化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进行更密切的联系,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来理解专业知识内涵,用理论知识内容引导现实生活,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因为抽象思维能力和知识阅历的不足,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生活化课堂教学能够减轻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困难,从而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从无秩序慢慢地过渡为有秩序,而所谓的无秩序便是指无法接受他人的管束,同时对自我没有道德方面的要求,而所谓有秩序则是指能够接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并接受了外部的管束,同时对自我也有了相应的道德要求。但在无秩序阶段,儿童对道德问题缺乏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但为了让学校可以由这样的阶段逐步过渡为有秩序的发展阶段,就必须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育,而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时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到道德和法治的基本含义。也正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儿童三观的建立,以及他们的成长发育有着紧密的关系,使得教师更应该强调课堂生活实践,也就是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不仅要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注意与道德和法治有关的内容,使他们逐步地建立良好的道德观。

二、学校思想道德和法治生活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践的教学环境,融入道德

结合学生生活实践构建课堂情景,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构建自己的生活教案时,也将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选取所讲解的生活案例。同时还可以开展教学课前的调查研究活动,来对海量的问题案例加以筛选来提高教学质量。而法治教育则注重于把科学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挑选出科学合理的的品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和思想,学生能对课程教学内容掌握与渗透,自己探究出认识的本质。通过对事例的剖析与探究,可以发现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中最关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眼界。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注重自身公共形象与言行举止,以模范人物作为学生的学习的楷模,并通過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衡量自身的综合力量,从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的角度中汲取正能量,从而得到正确的生活指引。对于法治教师,需要发挥出作为教师的视角筛选合适的法治案件,以及对于相对具有时代性的法治材料加以筛选与把握,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到思想道德和法治的精髓,并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传统的文化底蕴,尤其选取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民族精神代表的人物形象、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名人名言。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以至人之老,幼吾幼,以至人之幼”等,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培育学生坚毅不拔、孝敬、谦逊的品质,以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而同时名人名言也能成为学生的生命警句,使学生在持续的精神鼓舞中学习与发展。

(二)开展生活和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以来,学校课堂结构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课堂,而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实现了扩展,教师积极开展各类实用性课堂教学,对学校教育理论加以了灵活运用,并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感受,进而强化了课堂的教育效果。在开展实用性课堂教学时,教师能够将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得到有机结合,进而做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

例如,在课堂教学《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时,教师就可组织学生出去游览家乡的景色,让学生认识家乡的美丽,既可以是大自然的田园风光,也可以是各类风土民俗景观,还可以是各类的历史人文景观等等,让他们对自已的家乡有比较全方位直接的认识,在游山玩水中逐渐形成对家乡的亲切感与自豪感,并以此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同时训练他们的认知技能和情感价值。

(三)制定明确的生活化教学目标

现代科技日益成熟,小学生参与网络的形式也越来越多,许多小学生知识不熟练,对网络缺洞悉一二。但是网络文化对他们“三观”所产生的冲击往往是双面的,如果他们被在网络中传播的消极讯息所干扰了,对他们日后的人生和道德观念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也将是致命的影响。为更好地达到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目标,在课堂教育中,教师有必要界定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教育目标,并立足现实生活,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道德理想,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制定合理、科学的人生教育目标。所以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要单纯地以教学材料为依据,而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解决教师选择的教学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差异较大的问题。

例如,以“不做‘小马虎’”这一篇章的内容为例,本章的教育目的是介绍“马虎”这种不好生活习惯给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使学生在平时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果使用传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或者单纯地告诫学生不要“马虎”,不仅无法使学生意识到这种习惯在生活中产生的影响,预期的教育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所以,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收集那些和“马虎”相关的录像物料或是图文物料当作例子,给学生展现他人因为“马虎”所导致的不好结果,并且,让学生回顾与反省在自身的日常生活中因为“马虎”导致的问题,让学生在深思中真实感“马虎”在生活中的危害,从而促进学生们自发地转变习惯。

三、结语

总之,每一位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深入认知并掌握生活化课堂的内容与外延,通过持续地反思和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策略,使每一位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松弛身心,调整思维,最后达到课堂教学从质变到量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J].考试周刊,2017,(88):81.DOI:10.3969/ j.issn.1673-8918.2017.88.073.

[2]陈万敏,.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J]. 好日子,2019, 0(36)

[3]黄齐喜 . 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J]. 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8,15(6):201-20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小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