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新
2021-07-13娄保云
娄保云
【摘要】纵观语文教学漫长历史,多次改革,多次突破。理论上来看,思辨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就教学实践来说,思辨性阅读教学仍旧止步不前。理论与实践难以同一,时代对思辨人才的需求难以满足,使得思辨性阅读教学备受重视。思辨性阅读教学是针对当今阅读教学现状的一次积极探索,目前关于思辨性閱读教学的研究仍处于开发阶段,不够成熟。本文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对象,通过分析思辨性阅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策略。。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思辨能力;教学策略
一、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辨活动难以顺利进行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未知因素太多,难以保证思辨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得到预设的答案,需要具备出色的提问技巧,且需要教师在首个答案后一步一步地推进,学生才能够更接近课文。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一些文章本身很难,所以很难搜索和筛选材料。在思考辩论过程中,不仅要筛选材料,还要加工材料,而由于材料的复杂性,在思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遗忘等问题。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思考上,那么老师的教学任务将很难完成。
(二)学生展示的机会较少
在教学中,虽然一些教师注重与学生的合作,但进行提问时总是以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主。且在提问时,教师总会以自己的答案为讨论方向,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进行思考。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形式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它可以提高学生之间辩论的凝聚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是不利的,如果只采用全班合作的形式,很多学生会出现偷懒的状态,秉承着只要其他人思考就好的侥幸心理,会使得这些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动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不仅没有了原有的学习热情,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造成很大问题。
(三)忽略课堂生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认为课堂应该自己做决定,甚至问题都是有方向性的,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言与思维。然而,教师需要理解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在接触问题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发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发现统一起来,指向教师心中的答案,忽视课堂的生成,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错误,会导致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问题逐步训练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推导论点和论点之间的关系,以此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是学生思维过程的体现,通过可视化的形式,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情况。特别是文言文,由于内容很难理解,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但如果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推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剥离思维过程,就能及时打开学生的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尽可能提出有关课文的问题,并利用头脑风暴方式来填充教学。头脑风暴法是激发学生提问思维的有效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自由思考和自由讨论,尽可能激发创造力,并产生进一步的想法。在头脑风暴法中创造自由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无论这些问题是否合理,即使这是一个荒谬的想法,教师也要采取鼓励的态度。提出的问题越多,出现有价值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发挥其思维能力来参与教学。
(二)深化学生对思辨性课堂的认同意识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传统的语文课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课必须顺应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也需要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育,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了师思课堂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思辨性课堂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辩论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例如,可以针对《祝福》这课中的祥林嫂的形象,建立一个辩论赛,以“残酷的现实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和“悲剧的性格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创设一个利于辩论的情境,然后分组进行辩论,不仅满足新课改中倡导的小组合作模式,还落实了语文课情景化、生活化的要求。
总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人才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也将其视为语文核心能力的要素之一。在人才培养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因为这种能力不仅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适应时代的必要前提。幸运的是,尽管目前对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它已经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教师正在对此进行研究,以探索一条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可行途径,并努力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加入思辨色彩,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培养其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党绪.批判性思维应成为教师的必修课[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0):84-85.
[2]余党绪.作为理智美德的批判性思维及其育人价值[J].语文学习,2018(11):12-17.
[3]余党绪.比教学范式建设更迫切的,是改善我们的思维—关于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8(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