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语言艺术
2021-07-13汲广梅
汲广梅
教学中很多教师是关注打动孩子的心灵。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得到激励。当孩子有进步时,他们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声激励的话语,一个幽默的动作,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发自内心的鞠躬,一双伸出的热情大手……让孩子们经久难忘。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语言表扬激励是教师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一种有效手段。老师们精妙的教学艺术让我们叹为观止,更耐人寻味。他们是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化平淡为神奇的?
一、自然、亲切
优秀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赏:“你提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想到,真好!”“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儿了,你真是老师的知音啊!” “今天同学们正是走了当年科学家探索发明的道路,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同学们心中一股强烈的爱祖国、爱民族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样的语言,充满了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呵护,充满了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欣赏。在这种语言的激励下,学生怎么会不乐于参与,自主探究呢?
二、理解、宽容
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麦克劳德遇到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他的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这言行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也是情感魅力的体现。
三、幽默、谐趣
幽默是师生关系的的润滑剂。因为,幽默显示的是教师的智慧,传递的是教师的关爱,承载的是生动的启示,激活的是愉悦的情感,所以运用幽默的地方,总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地方。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一位小学生提着书包跑进教室的时候,上课的铃声响了。他心里一急,脚下一乱,“扑”的一声摔倒在地,书包摔出去老远。老师大步走过去,蹲在他的面前,故作惊奇地询问“逮住什么了?”学生摔得够痛,眼泪都流出来了。听了老师的话,咧了咧嘴,破涕为笑,仰起脸说:“没逮着,跑了。”老师扶他站起来,帮他拍拍身上的土,又提过他的书包,笑着说:“坐到自已的位子去吧。”这里,老师的幽默传达的是对学生的同情和关切,摔得够痛却能破涕为笑,是因为学生受了老师幽默的感染。一个好的老师,会把自已慧心妙口创造的幽默当作“极品味精”,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投放”于工作之中,使自已的教育教学活动趣味百出,美味无穷,使人咀嚼,令人回味。
言语激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学生,教师的话讲得得体就是感染力,讲得精彩就是影响力,讲得智慧就是催生力,讲得深情就是冲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充满智慧的激励性语言打动孩子的心灵,除了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魂,丰富的教学机智外,高超的教学技巧,更需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一、多读多悟——练好内功
一名出色的教师应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开阔的课程视野;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有远大的职业境界。除了修好内功,丰富学识,提升自我,切实提高专业水平,还应多读名师成长记录、课例实录,体会、揣摩激励性评价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移植别人优秀的、成功的基本成果,善于借力,可以夯实自己的科研基本功。
二、多仿多創——厚积薄发
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注意适度,适量,分清对象,因人而异,讲究方式;还可以辅以手势、体态、表情赞许等非语言方式,将口头、书面激励性评价语言和评价客观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明确指出好在哪里,教师指出学生在那些方面有良好的表现,揭示其发展的成就,帮助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建立自信,由此激发其继续学习的愿望。
三、多用多评——贵在坚持
脚踏实地,善于学习,重视积累,贵在坚持,在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上绝无捷径可走。平时多用激励性语言,并请同仁对自已的课堂语言进行评价,促进自已不断进步。
记得徐迟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里,记叙了这样一位中学数学老师,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200多年来难住了无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然后热情洋溢而又意味深长地对学生们说:“真的,昨天晚上我还做了一梦呢,我梦见你们中间有一位同学,他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些话像甜甜的蜜,粘住了学生们的心;这些话更像猎猎的风,驱动着孩子们年轻的心在广阔的世界中翱翔。果然,几十年后,这群孩子中的一个——陈景润,就在这一方面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正是教师真正懂得学生的心,真诚地欣赏、鼓励学生,才塑造了学生美妙的一生。总之,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化平淡为神奇的催化剂,能使看起来普通的课程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让人若干年后记忆犹新,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