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刍探

2021-07-13贾麟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0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贾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头等大事,思想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前途、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和向心力。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地位”的战略部署。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加强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任务。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固地扎根于社会,真正保证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意识形态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我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了良莠不齐的所谓的“新”思潮的冲击和挑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和继承者,是主流政治文化重要的传播载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创新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载体、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以确保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

1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态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质上是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关键在于把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才能真正适应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安全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的意识形态事业进一步发展。

1.1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把牢意识形态主导权

大学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同时又是思想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场所。在社会主义大学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铸魂工程”。

1.2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把牢意识形态领导权

习近平在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因此,在思想政治建设中,领导力是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其主要表现在对领导力的争夺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牢固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领导权,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领导权,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朝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向推进。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引领作用

2.1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本质

意识形态指:“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这两个概念的一般定义中不难看出二者是相互融通的。

2.2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历史性展现

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一般来说,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每种社会形态都有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都有为意识形态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管这种工作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和名称。在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脑力劳动成为奴隶主的特权和专利,而奴隶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且被剥夺接受教育的权利,奴隶主利用神话、宗教、哲学等形式来维护其在经济和政治的统治。

比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所提出的“哲人王”的观点实际上是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合法性提供理论辩护。而封建的“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成为绝对的意识形态。它要求人们服从上帝的意志。它鼓吹神权和君权为一体的神权政治,为君权辩护。奥古斯丁的“原罪”说将人贬为上帝的臣民,实际上也是君主的臣民。当时,基督教会开办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进行宗教教育,并通过培养僧侣、宣传教义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教会、服从君主。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虽然意识形态的内容极为庞杂,但其内核仅仅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代表着资产阶级立场的英国哲学家洛克通过天赋人权说论证了培养“绅士”的重要性。像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也在加强开展政治教育,以便让人们增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认同。

2.3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安全的保障

经济利益总是通过代表经济利益的政治要求体现出来,这种政治要求又总是通过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式表现出来。当今世界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斗争表面上呈现弱化趋势,但实质是强化了。西方国家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求实现其西化、分化图谋。一些西方的政治思想家认为,在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最终起历史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而不是武器。如果不战胜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那么一切军事的、政治的和外交的胜利都会前功尽弃。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路径

3.1强化一元指导,理直气壮地灌输马克思主义

20 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做过一次千年伟人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荣膺榜首。为什么在经历了苏东剧变和资本主义的无尽诋毁之后,马克思仍然赢得了全世界?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马克思学说的科学性和价值性。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源于它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向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源于它把理论之根深深扎进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社会实践的沃土中,从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营养供应;源于它以辩证法的批判精神,把自己的学说定位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与时俱进而从不固步自封;源于它把自己的理论诉求、政治理想和实践目的定位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用鲜血与生命做出的历史选择。历史已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历史还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很好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真谛,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和失败,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3.2强化价值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中,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和教育进一步推进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表述不同,但精神实质是相同的,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然而,在文字表述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明确指出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里所谓的“坚持”不仅指某个个体或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接受和认同,而且指党和国家要坚定不移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到每个人的心中,并转化为每个人行动的精神力量。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4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它肩负着维护思想道德的责任。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巩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领导权和话语权。但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思想被西方敌对势力渗透、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陈旧、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尚需加强等问题,需高校积极采取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学、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等措施,坚决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全力保障意识形态安全。

参考文献:

[1]田世宏.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启示[J].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20(02):147-167.

[2]汪康. 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宁波大学,2020.DOI:10.27256/d.cnki.gnbou.2020.001241.

[3]赵梦舒.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DOI:10.27137/d.cnki.ghusu.2020.001215.

[4]莊蕾.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辽宁大学,2020.DOI:10.27209/d.cnki.glniu.2020.001369.

[5]陈猛. 网络载体视域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DOI:10.27675/d.cnki.gcydx.2019.000310.

[6]高琳. 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9.DOI:10.26989/d.cnki.gdlhu.2019.000974.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