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2021-07-13丁星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究

丁星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形式含蓄、诗文凝练、充满画意,寓意深刻、极富美感、寓意深刻。因此,古诗词的学习和积累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但是,古诗词存在的显著特征体现在语言精练和内涵深刻、内容抽象等多个方面,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往往缺少较高的积极性,且学习效果也差强人意。面对此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环节,就要深刻思考怎样帮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充分激活热情、兴趣,借此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究

引言:

近年来,语文教学中更多的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上。在小学阶段,中文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古代诗歌的地位仍需要得到保证。目前我国小学对古代诗歌的教学方针还有很大的误区亟须纠正,主要问题是教学仍然停留在对大多数诗歌的词语的简单解释和诗意的理解上,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针对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就是要让学生学好古代诗歌。为了改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有必要研究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1]。

一、重视备课,深入解读

要想完美地上完一堂新课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备课就显得极为重要。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同样也是保证上课质量的基础。老师们必须深入阅读课文,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深入研究,将自己视为读者,并专心于古代诗歌,这样才能有所领悟。每首古诗都是不同的,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样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理解。老师通过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诗歌课堂才会令人兴奋,充满激情[2]。

二、创设教学情境,走入古诗词中

古诗词和我们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所以学生学习时的难度较大。而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能引导学生切实融入古诗词中。

以孟郊的《慈母情深》这一古诗词内容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可先将意境图展示给学生,之后引导学生围绕插图进行观察,插图中主要介绍昏暗灯光下坐着一位老人,她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衣服,而即便是夜深人静的时刻,她仍然保持着十分专注的神情。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位老人缝的衣服是谁的?为什么这么晚了她不休息,在想什么?如果她是在给自己的儿子缝衣服,那么面对这么大年岁仍然在操持生活的老母亲,做子女的应不应该孝敬她?此时学生借助自主预习和组内交流探讨等,自然能够保持强大的动力和热情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与此同时,学生脑海中对诗的认知也会逐渐清晰,之后学生就会跟随此种情感走进诗的学习中。此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呈现出入情入景的现象,也能对诗的意境美进行切实体会,这一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学习难度降低的这一目的,同时也利于学生兴趣的切实激发[3]。

三、图文并茂呈现,有效理解诗意

从古诗词字词意义方面进行分析,其和现代文之间有巨大差异存在,所以学生理解其意义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巨大难度。此时,如果借助图文辅助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行对应学习情境创设,自然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难度的大幅度降低。

例如,教学《竹石》这一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即先将一幅情景图展示给学生,图中描绘牢牢生长于岩石缝中的竹子,其紧紧扎根于岩石之中,图下面有这样的诗句存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咬”“不放松”等词的运用、竹子的恶劣生存环境进行体会。之后,教师可将相应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强风刮起,折断了大树枝丫,甚至连根拔起了一些大树;虽然大风刮弯了竹子的身子,但竹子的腰身不一会儿就会挺直。在学生观看这一视频后,即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与此同时,教师可将相应诗句展示给学生,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让学生与视频、诗句相结合进行学习,此时自然利于学生对竹子精神的切实体会,借此向为人处事要刚正不阿等美好品质方面进行延伸、拓展,借助古诗词的学习实现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

四、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随着年级的升高,有难度的作品成梯度地增加,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遣词造句,培养其诗歌鉴赏能力。学生不仅要能背诵原文,更要体会语言的用词选择,感受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内学习的诗词阅读和鉴赏方法,可以延伸到课外阅读。如教材中语文园地“我爱阅读”及扩充的诗词,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延伸阅读。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由于知识储备不足,人生阅历有限,对作品的体会和感受不深,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补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在学生对诗人及其生平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再去鉴赏诗词,进入诗词营造的意境就会容易很多。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板块的《渔歌子》时,学生可以先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并注意其中的生僻字,了解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等知识后,进行分析和鉴赏。这首诗歌主要描写了江南水乡渔家生活的情趣,寄托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自由的情怀。选取的景物和细节极富江南水乡特点,笔法欢快,将西塞山前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流水潺潺、渔翁垂钓、鳜鱼肥美的场景清晰地呈现出来,十分具有画面感,便于学生想象和理解。渔翁戴着箬笠,穿着绿色的蓑衣,在微风细雨中悠闲地钓着鱼,乐而忘归。几个字就将渔翁的悠闲自在描摹出来,十分生动传神。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自学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其二),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借助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第一首借助池塘的水清澈见底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入的事理,揭示学习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自由畅行在水中的事理,揭示出艺术创作需要灵感。

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高度重视古诗词教学,借助教学进行民族优秀文化的渗透、传承,确保学生能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对其的独特魅力进行真正感受,借此推动语文课堂上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目标的逐步实现,使立德树人这一教学本质追求充分展现出来,最终弘扬我国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傅晓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与对策[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2):11.

[2]周慧珊.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2):31.

[3]黄维.解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2):66.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