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策略

2021-07-13张凤峰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特殊家庭小学阶段创新策略

张凤峰

摘  要:近些年,因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加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断出现离异家庭儿童、留守儿童或二婚重组家庭儿童等,特殊家庭的学生内心敏感,绝大多数学生又深受父母补偿式溺宠,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新的挑战。在班集体德育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环节至关重要,这部分小学生因为特殊的家庭成长环境,在性情、个人行为上均有特殊性,有的表现为缺乏信心和过多自尊感等性格问题,需要教师的悉心关爱和用心培养。这种在特殊家庭中成长的学生在学习、个人行为、心理状态层面会出现多种问题,也需要更多呵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需要对这种特殊家庭学生给予正确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可以在教师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阶段;特殊家庭;学生德育;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6-0020-03

On the Moral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Children from Special Families in Primary Schools

ZHANG Fengfeng  (Huangjiayuan Primary School,Kongtong District,Pingli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people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temptations,coupl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some bad atmosphere,there are children from divorced families,left behind children or children from second marriage and reorganization families. Students from special families are sensitive in heart,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students are deeply spoiled by their parents' compensation,which has brought great pressure and new challenges to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 moral education,the moral education link of students from special families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special family growth environment,thes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particularity in temperament and personal behavior. Some show personality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confidence and too much sense of self-esteem,which need the careful care and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This kind of students growing up in special families will have a variety of problems in learning,personal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state,and also need more care. In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it is necessary to give correct guidance and help to students from this special family,so that they can grow up healthily and happily under the care of teachers.

【Keywords】Primary school;Special families;Children's moral education;Innovative strategies

1.特殊家庭學生德育发展中的不足

(1)存在心理问题

第一,自卑而敏感。

因为家庭原因,他们的自信心往往比不上其他学生,有的特殊家庭学生甚至觉得自己矮人一头,担心他人谈起自己家中之事,害怕老师、同学们瞧不起自身,因此,对他人看待自身的心态尤其敏感,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第二,孤单的心理。

特殊家庭的父母常要扮演双向人物角色,而这类双向人物角色的权威性遭受一定程度上的伤害,缺乏一个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人。这种学生通常不肯与正常的家庭环境的学生相处,而喜欢和同种类家庭中的学生相处,在他们的身上有极强的同病相怜的趋向。

第三,青春期叛逆。

特殊家庭的学生由于非常期盼家庭回归完整,导致了特殊家庭学生心理上存在对父母的不信任、厌烦和负面的抵抗心态。这类抵抗心态造成了学生的青春期叛逆提前来临,而家长束手无策。

第四,警惕心高涨。

特殊家庭学生在经历家庭解体前后纠纷后,心理成熟较为早。当见到同学在父母的爱护下无拘无束地生活,心中便会有一种挫败感。当不自信、自卑、压抑感、憎恨的心理状态交织在一起,就会有可能对他人、对社会存在不信任的负面情绪,为了求得心灵的平衡,非常容易寻衅生非、聚众斗殴等,容易有过激行为。

(2)不良生活习惯

特殊家庭的事务比较琐碎,不容易被一般家庭学生理解,所以特殊家庭学生容易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主要表现为不守信用、爱撒谎;不在意其他人的体会,爱捣乱;不在意整体利益,独来独往;有一部分存有偷盗状况;有一部分吸烟、饮酒,甚至聚众斗殴,兴师动众,和社会人士交往过密等。

(3)缺乏善心和责任感

一部分特殊家庭的学生,因为自己的经历和父母的缘故,导致了心里缺乏善心和责任心,不愿意投入真感情,担心再次遭受伤害,不敢相信他人,自己也不愿意做一个善良的人。

2.特殊家庭学生班集体德育对策

在对待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问题上,教师要动脑子、想对策、下苦功,走进学生心中,掌握学生的真实需求,用善心和温暖为学生疗伤,用细心引燃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优秀班级温暖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1)摆脱负能量,爱来疗伤

特殊家庭学生性情上的缺点、不良的个人行为、学习上的落后,一般因为内心的伤害而产生。教师只需选准学生内心中的渴望,用善心去治伤,便会获得这种学生的信任。要做学生的真心朋友,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内心期待,与学生真心实意地沟通交流,必须注重沟通方式。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剖析问题,去正确引导,学生才会相信你,才会说实话,才会倾诉。要做好亲子教育的指导工作,许多特殊家庭的父母对学生德育引导无可奈何,也十分急切地希望帮助到学生。当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之后,要与父母以诚相待,沟通交流,具体指导家庭教育,共同参与学生成长,协调减轻父母与学生之间的分歧,排除学生的心理疾病。教师要做好学生内心的治疗师,正确引导学生换一个方向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也有自己的选择和生活,引导学生感受优秀班级的暖意和感受愉悦,长此以往,特殊家庭学生才有望摆脱心理问题,治疗心理创伤。

比如,班里有一位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从小失去父亲的关爱,学生沉默寡言,性情并不开朗,但一直能见到他的笑容,学习也较为勤奋,而且喜欢帮助其他学生,还是班里文明行为监督岗的组员。但这学年教师却发现这个学生变得更沉默了,工作失误也多,课堂上也看不到他举手回答问题了。课后,教师找他闲聊,询问他是否碰到了困难或是有哪些心事,教师讲了很长时间,学生才逐渐打开心扉,支支吾吾地告诉教师,他妈妈给他找了个继父,他不理解妈媽的这个选择。教师给他讲了妈妈生活中的艰辛,希望他一定要学着去了解自己的母亲,还告诉他要努力学习,集中精力,不要给母亲添压力,过后教师又叫来学生的妈妈、爸爸,把学生最近的情况和学生的心事向父母讲述,进行了家校沟通交流,还专门和学生继父打电话开展沟通交流,期待他能多关注学生,早日创建起和睦的家庭成员关系,爱学生。根据多次聊天沟通、交流,这名学生焦虑不安、抵触沟通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学习状态逐渐好转。可见,特殊家庭学生成长中对自身很不自信,继父的到来给学生带来了各种不适,又让学生愈加内向和沉闷。教师及时地进行各类问题的沟通和交流,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深入了解学生的心事,和父母一起协助学生逐渐开启心扉。

(2)感受班集体温暖,插上自信的翅膀

一个和谐的优秀班级将成为特殊家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因此,在对待特殊家庭学生的问题上,大家要大力支持和关注。要在生活中多关注,每日见面时一个激励的笑容,节假日一个简单的问候,生日时一份小小礼品,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他们肯定会报之以李,以实干精神来感谢教师、同学的关爱。教师要常常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干部运用碎片时间为他们填补差距。当他们稍有发展时,教师应立即予以夸奖,让他们品尝到取得成功的愉悦,鼓励他们不断发展。要在情感上多温暖,及时理解他们心里的烦闷,给予他们认清前路的办法,并指出详细的规划,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和独立精神。

有自信的人,能够化平凡为杰出,化平凡为奇妙。因此,在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要为他们插上自信心的翅膀,让他们展翅翱翔。要让他们适当地承担一些班集体的义务,教育特殊家庭学生做好班集体中的分内事,感受到自身是班集体中不可以缺失的一分子。要发掘他们的一项专长或者优势,并为其构建展现专长的服务平台,使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成功时大家的鼓励。要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理想,为未来努力,融合他们的专长,协助其勾勒一个美好的前景。

(3)坚持不懈有韧性,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学生都有其相应的成长历程,作为一线教师,应当善于发现班里的特殊学生,要高度重视这些性格内向、个人行为出现偏差、责任意识差、心理不健康、学习不认真和厌学的学生。要多方面调研,掌握特殊家庭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实际家庭氛围,做好详尽的记录。在了解了详细的家庭背景后,要有目的性地依据每一个此类学生的差异状况,制订关爱计划方案和心态变化的防范措施,优化执行流程,在平常的课堂教学和各种各样校园活动中,自觉找寻干预点,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高效正确引导,一旦选准干预点,取得进步,就需要锲而不舍,做好微小的变化的正确引导,针对这种学生身上细微的发展和进步,也要立即激励夸奖,从细处见变化、从细处促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亮点,教师的德育更需要把握住突破口,因人而异、适时地开展教育转化工作。作为教师,特别是要特别留意这些特殊家庭、心理状态非常敏感的学生,更要善于发掘和捕捉这种学生身上的亮点,要敢于把握住其心理状态产生纠纷的大转折。例如,教师班里有一位随班就读的脑瘫儿童,她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因脑瘫而自小两腿肌肉萎缩,骨骼发育畸形造成四肢无力,不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走动,常常摔倒,并且讲话缓慢、逻辑思维反应慢,拿笔做作业也较为艰难,而且这一小姑娘幼时父母离婚,再婚后把她交给年迈的姥姥养育照料,十分可怜。但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一直在静静地学习,勤奋追逐着别的同学学习的步伐,教师和同学们没有歧视、不取笑,在协助她学习的同时,把握住她默默地勤奋、不向运气低头、坚强不屈学习的亮点,对她表彰和激励,使这个学生慢慢寻找自信心,性情也不那么内向了。在德育工作上,一方面,做细做实她的日常生活照顾,组织学生成立善心工作组,做好上、放学的专车接送相助工作和协助她处理饮水、如厕等困难;另一方面,在做好心理状态危机关注工作中,想办法使她获得大量关爱。积极协助她塑造自信心,消除羞耻感、无力感,拉近她与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她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团体大家族的温暖。此外,针对班里的离异家庭学生,需要给予大量的关爱,多和学生闲聊、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协助他们一起解决烦恼;针对留守学生,多和父母沟通交流,积极拉近留守学生和父母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不容易害怕孤独和憋屈:针对顽皮、约束偏差的学生要提升时间观念教育,协助其慢慢改变自制力差的不良习惯。总而言之,积极主动关爱特殊家庭少年儿童,坚持不懈,采取不同的标准,把握住教育机会,适度进行德育,才可以使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获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4)潜移默化影响,力促全面发展

环境影响人的方方面面,所以特殊家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发展方向也与处于什么样的学习环境相关。教师能否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班级环境是学生是否可以形成好的人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班风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面貌与人格特征,在课堂上,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班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带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了解红色经典,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课余时间,教师开展了一些关于红色经典的竞赛游戏,增加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同时,更能加强红色经典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任务不重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中增加红色经典抢答小竞赛,使特殊家庭的学生也有很强的好胜心,会追求胜利和荣誉感,会渴望关注和赞扬。对于答对红色经典知识较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对红色经典有更充分的记忆,进而加强德育。

在课堂上,教师会合理规划出时间,让学生讲述一个优良的品德在当今时代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德育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的课堂形式多样,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好地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开展过故事分享会,分享身边平凡人的不平凡事,通过身边的真实的故事分享,为学生更好地树立榜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可以让使特殊家庭的学生模拟盲人的生活,学生蒙上布条开展一节课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频繁看手机带来的后果,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有更好的学习状态,或者带领学生外出,参与农事劳作,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辛苦,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更好地理解父母和珍惜粮食。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可以让使特殊家庭的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意义,在实践中感知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优良品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教师们的教学目標明确的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开展教学,促进特殊家庭的学生的道德修养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加强德育,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德育,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多和学生沟通,分享自己的故事和观点,从而引导学生开展对话,向教师打开心扉,教师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学生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曾经的一次课堂上,教师和特殊家庭的学生分享自己读书时候的故事,讲一讲自己小学时是如何学习的,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特殊家庭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更容易对教师诉说自己面临的困难,也更容易参考教师的意见,对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善于德育反思,及时调整策略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教师需要常常反思自身的管理方法,反思和特殊家庭学生沟通交流中存在的不足,反思特殊家庭学生的关爱是不是真实、切实落实,以便能够立即吸取经验,更改对策,长期、细致地坚持不懈,做好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中。

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由于家庭对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特殊家庭环境决定了他们获得的家庭关爱较少,感情上存在疑惑,性情发生改变,处事方式随意。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同时,家也是学生受到影响最大的地方。因此,当学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与学生家长的接触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如何在德育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为特殊家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学生在课内、课后、校内外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习惯的形成和维护。家长与教师,甚至学校的沟通,是文化教育和学生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比在校的时间更长,家庭的影响因素又时刻存在,师德再深也无法替代爸爸妈妈对学生的爱,也不能彻底取代学生的原生家庭。因而,要改变学生身上的这种不良习惯,改变他们心里的孤寂和无奈,一般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就取得成功,不太容易获得一劳永逸的德育效果,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常常反思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方式与成果,积极主动吸取经验,及时调节、正确引导,长期坚持不懈做好关爱工作,引导和保护特殊家庭学生,在小学德育环节利用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思想观念。

3.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园丁,小学时期是确立一个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针对这些成长在特殊家庭的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给予他们关怀,温暖他们的心灵,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用深情去关注扶助这种学生,逐渐完善他们性情方面的缺点,协助他们塑造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产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从而可以走出孤独,逐渐可以和班里别的学生一起健康成长,变成快乐的人,变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覃飞年.基于班主任视角的山区特殊家庭学生德育实践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1).

[2]王春妮.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过程中的特殊作用[J].家长,2021(14).

猜你喜欢

特殊家庭小学阶段创新策略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