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物理项目式教学新探索

2021-07-12邓李君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教学做合一

邓李君

摘要:目前的初中项目式教学缺少对“做中教”的探讨。对此,通过系列探究实验课的实践,形成“教学做合一”的物理项目式教学新模式:课前完成“亲子作业”,形成“教学做合一”的初体验;课中引入“卡甘结构法”,提升“教学做合一”的实效;课后“亲子作业”迭代,巩固“教学做合一”的成果。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项目式教学;平面镜成像

一、项目式教学与“教学做合一”

项目式学习属于归纳教学法,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在于真实情境、问题驱动、探究、作品导向,因此它是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绝佳方式。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项目式教学是未来学科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和方式的集大成。但项目式教学也暴露出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和缺点,需要重新认识和加以完善。

回溯项目式学习(教学),其源自美国杜威的“做中学”理念,随后被引入美国医学教学中,直至被用于各个学科乃至跨学科,并发展成风靡全球的教学模式,中学物理学科也不例外。但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物理项目式教学存在两种偏差:一是“学”过度,即完全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忽视了教的价值,教显得无足轻重;二是“教”过度,即教师全面操控项目流程,使各环节充斥着教,表现为教项目,而不是学项目。即便没有这两种偏差,项目式教学也只是将“做中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很少去探讨“做中教”。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展开的“国民教养”调查发现:借助“实践体验”(做中学)的学习巩固率是75%,而“教别人”的学习巩固率是90%。由这一发现可以知道,基于“做中学”的项目式教学,缺少“做中教”的体验和点化,使学生的深度学习遇到了阻碍,学习效果难以巩固和深化。

陶行知先生继承并拓展了杜威的“做中学”理念,使“做中学”“做中教”上升为“教学做合一”——它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即视“教学做”为一体,“教”和 “学”都以“做”为中心,要求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从而使“教学做” 三者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同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也可以为先生,即“小先生”;“即知即传”是“小先生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用自己读的书教人,一面温习,一面把学问传给他人。因此,陶行知先生拓宽了教的主体,即教者不仅指教师,还可以是学生;也拓宽了学的主体,即学习者不仅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综上所述,“教学做合一”包含两层意蕴:一是教和学都立足于做,立足于实践,教和学要结合实践来进行;二是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做中学”“做中教”的主体。由此,在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引入“教学做合一”理念就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锦上添花之举。

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发了“我教爸妈学平面镜成像”“我教爸妈学光的反射”“我教爸妈学密度的测量”等系列“教學做合一”的项目式教学创新课例,初步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进阶式项目式教学模式(如图1)。该模式适用于物理实验探究类课型,一般规划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项目式教学。其中,“亲子作业”是这一教学模式的特色,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亲子作业”的细化项目,并让“亲子作业”项目任务和资源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思路。

二、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物理项目式教学实践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适合采用项目式教学。笔者于课前一周精心设计了“教学做合一”融入项目式教学的措施,创新构建了以“我教爸妈学平面镜成像”的项目式教学方案。

(一)课前完成“亲子作业”,形成“教学做合一”的初体验

为实现课前学生为主体的“做中教”,笔者设计了亲子互动形式的作业,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关爱与安全感。同时,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物理的内驱力。“我教爸妈学平面镜成像”的“亲子作业”内容如下:

(1)自学课本实验。

(2)教爸妈学“平面镜成像”实验、虚像原理、平面镜成像作图。

(3)出题检测爸妈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4)拍摄制作第2步的实验教学视频(2分钟内)

此外,笔者围绕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设计了“做中教”指导单(如下页表1)和“我教爸妈学平面镜成像”任务单(如下页图1),帮助学生提高“做中教”的有效性。“我教爸妈学平面镜成像”的“亲子作业”立足于学生先学后教,即先在做中自学,后在做中教爸妈,形成课前阶段的“教学做合一”的体验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学生提交的实验教学视频来看,一些学生在家里挂上白板边做实验边教父母,“小老师”味十足。

基本特征“做中教”的要点问题教爸妈围绕核心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事实教爸妈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问题的证据解释教爸妈依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问题作出回答、得出结论;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要有耐心评价通过出题给爸妈做、爸妈“做中学”来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我教爸妈学平面镜成像”任务单

课前“亲子作业”完成后,学生上交任务单给教师进行评价,实验视频则带到课堂上小组内展示。

(二)课中引入“卡甘结构法”,提升“教学做合一”的实效

本阶段是核心环节,分为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为了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引入美国卡甘教授的“合作学习结构”。“合作学习结构是与内容无关的可重复使用的结构化序列,它体现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并使学生系统地相互作用”,包括发言筹码、随机抽点、配对即时分享、聚头协商、内外圈、切块拼接法等200多种结构。

1.“小先生”组内“做中教”。

首先,教师启用“智慧课堂”多屏互动系统(每个小组6—7人围坐,每组有一台小组学习的显示屏和若干平板电脑),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对组员的实验教学视频进行组内评价打分,填入视频作品评价表(如下页表2)。如果学校不具备条件,也可以将这个环节放在课前,学生采用在线评价形式完成。

视频作品评价表的评价项目既注重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教材的突破以及高阶思维,不仅起到评价学生“亲子作业”的效果,还是课中学生二次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小先生”实现“做中教”的教学支架,也是课后再次教爸妈平面镜成像的指南针。

然后,学生小组进入讨论环节,即组员讨论视频作品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对评价表中所列出的未探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讨论时采用“发言筹码”结构。“发言筹码”可以物化为实物硬币,组内每人发两个,在讨论过程中,组员每发言一次,就拿一个“发言筹码”放到桌子中间,组员踊跃发言,直到所有筹码用完,第一轮发言结束,再进入下一轮发言。同时,采用“随机抽点”结构,避免无人发言的尴尬,促使人人动脑思考,最终实现学生均等发言,形成高质量的讨论。表2“我教爸妈学平面镜成像”视频作品评价表

内容评价及分值优秀(3分)良好(2分)一般(1分)不合格(0分)课本实验探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探究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探究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对课本实验的突破与拓展探究物与像的形状关系探究物与像的上下关系探究物与像的左右关系探究物与像的运动情况探究像的虚与实高阶思维提出了与本课相关的独创性且有价值的问题发现并解释了玻璃板成像有重影的问题能归纳出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方法能解释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思想方法注——优秀:能教会爸妈相关知识与技能,注重启发式教学,视频制作良好,结构完整,出题检测效果好;良好:基本教会爸妈相关知识与技能,视频制作较好,结构较完整,有出题检测;一般:没有完全教会爸妈相关知识与技能,视频制作一般,结构有缺失,没有出题检测;不合格:没有教会爸妈相关知识点,没有出题。

最后,學生小组进入“做中教”环节。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三套“平面镜成像”实验套装及个性化拓展性器材,学生在之前讨论的基础上,对于“亲子作业”中未解决的探究问题,参照“做中教”指导单,采用“配对即时分享”结构:两人配对,一方教、一方学,直到学会;然后两人互换角色,再重复来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人都有机会“做中教”,提高所有学生的存在感和课堂融入程度,从而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对于组内都不会的集体性问题,如厚玻璃板成像重影问题,则提交给教师。

2.“小先生”组间“做中教”。

学生在完成组内二次实验探究及“做中教”之后,教师收集到全班7个小组各自没解决的问题。由于组间的差异,此小组的还未解决问题可能对彼小组而言早已解决了。因此,教师抛出所有小组的问题,先由各小组采用“聚头磋商”结构进行讨论。然后请各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先生”,边做实验边教全班。此时,其他学生可以两人一组,边学边做实验,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在教虚像成因和平面镜作图法时,教师展示展示一些优秀的“亲子作业”任务单,由相关学生进行“教班”。在课中练习环节,也可以利用“亲子作业”任务单上学生出的一些优秀习题,让其他学生进行训练,充分利用好“亲子作业”这一学习资源。

3.教师“做中教”。

学生组间“做中教”后,一般只存留极少数疑难问题,如“为什么透明玻璃板可以充当平面镜成像?”“透明玻璃板成像清晰度和光线明暗程度有什么样的关系?”等。这时需要教师出场,与实验相关的探究需“做中教”,与推理有关的应尽量图形化、思维可视化地教学生。教完后,可用“随机抽点”结构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同时激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课的尾声,对于整节课的知识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思维导图来整理、总结,并限时完成本节内容的课堂小测。

(三)课后“亲子作业”迭代,巩固“教学做合一”的成果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作品得以评价,项目式教学似乎结束了,课后只需要布置相应的巩固练习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学生在第一次“亲子作业”中存有诸多遗憾和不足,且初中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成功欲以及表达分享的渴望。因此,基于这样的诉求以及项目迭代的需要,笔者设计了课后二次“亲子作业”:

(1)回家对照视频作品评价单,反思第一次“亲子作业”的不足,再次教爸妈学平面镜成像(含实验、虚像、作图三个知识点),并拍摄实验教学视频。

(2)将视频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组内二次互评打分,计入小组个人成长积分。

(3)每个小组挑选出最佳实验教学视频,利用“爱剪辑”等一些视频编辑软件,合作完成剪辑、文字编辑等优化工作。

(4)各组提交最优实验教学视频,班集体按照评比细则投票,评奖计入小组积分。

在二次“亲子作业”中,要体现分层作业的理念,因为一些优秀的学生第一次“亲子作业”已经完成得非常好了。他们可通过完成拓展性作业,如制作潜望镜、万花筒等,参与额外加分的评比。

“我教爸妈学平面镜成像”项目式教学实践效果突出:其一,学生通过三阶段项目式学习的层层深入,形成了较强的探究能力;其二,学生通过虚像等教学实践,物理观念的生长更繁盛、扎根更深入;其三,学生通过进阶式探究诸如玻璃板成像重影问题、证明物象等大的等效替代法等,形成了有一定深度的物理思维方法;其四,学生在探究与创新、现象与质疑、教爸妈和教同学中,锤炼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与求真务实的责任担当;其五,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与兴趣的持续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融入“教学做合一”理念的物理项目式教学,提高了学生教的机会和比重,让学生教父母、教同学乃至教老师,从“学”到“教”,能够切实提升项目式学习的效果。

*本文系教育部“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中小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编号:DHA1803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蔡小瑛,蔡潇,刘徽.项目式学习:一种风靡全球的创新学习方式[J].上海教育,2020(26).

[2] 马睿, 丁永文.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初中物理作业创新设计[J].中学课程资源,2017(7).

[3] Dr. Spencer Kagan, Miguel Kagan. Kagan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uctures[M]. San Clemente: Kagan Publishing, 2009.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教学做合一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