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对中国经贸的影响分析
2021-07-12蔡亿林
蔡亿林
(新南威尔士大学 商学院,新南威尔士 悉尼 NSW 2052)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召开,会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十国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历时8年的艰难谈判,这个覆盖人口22.7亿、GDP总量达26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贸易区正式成立,同时也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圆满结束。
于中国而言,RCEP是中国在谈的13个自由贸易区中参与度最大、经济规模最大、地缘政治影响最大的自贸区,是中国自贸区战略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经济外交的战略性胜利。同时,RCEP的最终签署也意味着,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亚太国家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并继续通过实际行动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从而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合作。RCEP正式生效的第一年恰逢中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RCEP的达成不仅会给中国宏观经济和相关产业带来更多的福利,也会对冲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具有极为积极的作用。2020年5月20日美国白宫发布的《美国对中国战略方针》报告中指出,中美关系完全可被定义为“大国竞争”,通过加征关税、技术封锁等多种手段对中国施压。随着拜登政府的上任,美国再次承诺领导所谓的自由国际秩序,围绕伙伴关系和规则制定的国际体系的竞争会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加速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便成了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及保护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强有力的武器。
一、相关概念与背景
(一)相关概念
1.RCEP
RCEP是2012年由东盟十国首先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6个对话伙伴国参与,“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协定谈判从2012年11月启动,2019年11月4日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宣布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将启动法律文本审核工作,印度因‘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暂未加入协定”[1]。
2.CPTPP
CPTPP原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成立的一个多边贸易协定,其宗旨为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之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加入TPP,并于2016年10月在奥克兰正式签署协议。而后,美国于2017年宣布退出TPP,日本等11国决定继续推进TPP进程,签署了新的自由贸易协定,TPP更名为CPTPP(意为“更高水平的TPP”)。
3.RCEP与CPTPP的关系
如图1所示,RCEP与CPTPP并非互相独立或水火不容,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互相包含,且可并存。而未来的RCEP与CPTPP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中美关系。
图1 RCEP与CPTPP成员交集图
首先,RCEP与CPTPP最终可能会成为亚太地区并行的两个自贸协定,融合成FTAAP(亚太自贸区)的可能性极小。原因有二:一是拜登成功当选,美国大概率重返CPTPP。因为拜登是奥巴马掌舵时期的副总统及重要参谋,其沿用奥巴马时期的对华政策,即遏制中国发展。TPP协议达成时,奥巴马曾直言道:“我们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来书写国际经贸规则。”言下之意,即中国没有资格去进行贸易准则的制定,甚至是参与这些贸易准则的推进,故而RCEP不一定为美国所认可。二是特朗普任期内,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的贸易协定中曾经出现过一个“毒丸条款”,即任何一方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议时,应允许其他各方在发出6个月的通知后终止本协议,并以它们之间的协议(即双边协议)来取而代之。简而言之,便是孤立中国。若拜登推动美国重返CPTPP,其携带此条款进入,无疑会让既身处CPTPP又参与RCEP的国家面临艰难的选择。
其次,两个自由贸易协定本身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如果CPTPP允许,中国亦可以考虑加入CPTPP,甚至RCEP也不会排除美国等国家的加入。但如前文所述,若美国确认重返CPTPP,中国在加入的进程中可能会阻力重重,前景不甚乐观。虽然如此,RCEP为什么也不会轻易被CPTPP挤兑掉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东亚很多国家对于中国贸易的依赖性很强,于他们而言,无法承担失去中国市场所带来的损失,所以会积极加入由中国主导制定的贸易规则里面来。
综上两点,RCEP与CPTPP更大程度上会是一种并存的状态,即使美国重返CPTPP,RCEP也不会因此而失活。
(二)背景
RCEP最初的构想为:以东盟—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印度五个自由贸易协定(FTA)为基础,建立一个更加庞大、覆盖面更广的亚太自由贸易区,从而使亚太的自由贸易由碎片化向更为集中化的方向转变。东盟此举意在维护其在亚太自由贸易网络之中的中心位置。然而,面对中日关系僵化、美主导之TPP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加之许多参与RCEP谈判的国家本已身在TPP的情况,东盟自己主导建立一个既能维护其自身凝聚性又能在整个亚太贸易网中占得中心地位的自由贸易协定略显吃力,因而RCEP初期的谈判举步维艰。
随着美国退出TPP,剩余11国在日本等国的推动下达成了新的CPTPP,其占全球GDP总量的比重如图1所示。由图1不难发现,缺少美国的CPTPP,不论是从GDP占全球总GDP的规模即该组织的体量,还是从其所含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来看,均与美国参与时相差甚远。由此便可以理解,为何美国“退群”TPP之后,各国对于推进RCEP落地变得积极主动起来,再加上特朗普奉行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从一定程度上对于国际贸易秩序起到了破坏作用,因此亚太地区各国都希望RCEP成为维护亚太自由贸易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平台。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践行大国使命,以现有的与东盟各国的“一带一路”合作为基础,积极推动RCEP的谈判进程。在这一系列的因素助推下,RCEP最终在2020年11月正式签署。
二、RCEP对中国经贸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RCEP这一庞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近乎整个亚太地区,其影响力和意义自然非同小可。它对中国经济、经贸关系及相关产业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RCE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RCEP的成功签署使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国际平台,提升了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同时也将为中国的内外双循环注入强大动力。
首先,扩大了中国的“朋友圈”。在该自由贸易协定的框架内,中国可更便捷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甚至未来有可能达到全面“零关税”的贸易状态。从表1中也不难看出,中国从2017年到2020年的前五大进口来源和出口对象的国家/地区中,除美国外,全部集中在亚洲。RCEP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助推了中国商品进入东南亚市场。美国老牌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RCEP将使成员国国民收入每年新增1 860亿美元,助力成员国GDP年均增长0.2%。另一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看法更为乐观,认为到2030年RCEP将使成员国国民收入每年新增2 090亿美元,为世界贸易增长贡献5 000亿美元。“十四五”期间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往来会大幅提升,而RCEP中涉及的“覆盖90%的商品类别的货物贸易关税下调直至零关税”也为国内进出口和RCEP成员国之间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进一步降低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让各国之间在未来真正能享受“零关税”所带来的福利。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中国积极推动该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亚太各国真正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使得经济全球化的红利能够尽可能最大化地被亚太各国所享有。
表1 2017-2020年中国前五大进口来源或出口对象国家/地区
其次,提升了中国与日韩两国贸易自由化程度。中日两国双边自贸谈判在RCEP这一平台的推动下,首次达成了中日双边关税减让的协议安排,两国的贸易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性的成果,这也为以后达成更加互惠互利的双边自贸协定提供了可能。同时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仍处在谈判过程中,其2002年便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被提出,直到2012年才启动谈判,历经16轮谈判仍未有结果,而RCEP的成功签署也为这一贸易区的落成提供了参考。“建设中日韩自贸区,符合三国人民利益,惠及地区与世界,是一件互利共赢的好事,三国经济目前都面临加快转型升级的共同需求。”[2]
最后,使中国市场更具活力。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21日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4]。而RCEP的成功签署并落实一方面为中国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捷径,另一方面其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等经贸议题上的较高标准,促进了中国尽快适应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升级并调整现有产业结构,使中国市场规模和生产体系的优势转化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北京大学知名学者林毅夫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计算:“从2008年以后,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按市场汇率计算,是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第一大经济体;不仅如此,过去每年30%的市场扩张在中国。相信在新发展格局下,不管外部有什么不确定性,每年全世界30%的市场扩张会在中国。”[5]从以上的计算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绝对不可能割裂开来,通过RCEP这一平台,二者就能更好地联系在一起,使中国市场更有活力。
(二)RCEP对中国经贸关系的影响
RCEP使中国在对外开放领域及地缘政治与经济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RCEP的成功签署不仅为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身处RCEP的各国享受到了极高的经贸红利,中国在地缘经济中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首先,RCEP的成功签署也为中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为更多国家与中国进行互联互通、互惠互利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地区政治经济的话语权。RCEP的成功签署对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联系与发展同样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东盟各国基本都处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之中,如泰国外长敦·帕马威奈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RCEP则通过协调跨境贸易和投资规则,加强软件的‘互联互通’,两者具有互补性。”[6]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世界经济呈现整体下滑趋势,而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契合使得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企业间的“点—线—面”的合作使得本地区产业链得以显著优化,有效提升了亚太地区产业链的生产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RCEP可以逐步减少中国对美、欧市场的依赖。利于中国通过RCEP区域价值链培育新技术、新市场,向制造业上游移动。若出现华盛顿希望从经贸关系上通过CPTPP这一平台彻底排挤孤立中国这一极端情况,难度无疑大大增加,因为同样身处RCEP的日韩东盟等国亦同样清楚RCEP对其带来的红利有多么巨大。基于此中国在地缘政治经济上便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同时中国目前积极推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也同样需要广阔的国际市场的支持,而RCEP与“一带一路”的相互协调作用也有利于改善区域供应链结构,使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外交地位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在RCEP和“一带一路”合作的整体框架下,中国的经济增速对周边地区国家的带动作用也会十分显著。据分析,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实现了复工复产,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了2.3%,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同时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全球投资监测报告》中显示,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同比下降42%,而中国FDI流入增幅4%,达到1 630亿美元左右,成为全球第一大FDI流入国,中国正在以一个极为开放和包容的形象践行着大国使命。从表1中不难发现,在中国的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中,东盟、韩国、日本都身处RCEP中,而中国的经济体量与经济增速通过RCEP这一自由贸易协定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源源不断的经贸红利,更让各个成员国之间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这使得中国不仅仅在自身经济体量上处于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让中国在与亚太国家构建双边或多边经贸关系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为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RCEP的很多成员国亦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以RCEP为基础,“一带一路”合作的影响力将会更加广泛,同时也让更多的国家越来越依赖中国的经贸发展,这也使得中国的地缘经济中变得举足轻重。
(三)RCEP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影响
身处RCEP的各个国家在其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工中都在国际社会上存在一些固有认知,且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国直接的上下游关系也基本固定。基于此,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互动协作将会更为频繁且成本更低,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会逐步向东盟迁移,原因有三:
其一,RCEP签署之后,由于关税的降低,各个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成本也在慢慢下降,而东盟国家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土地资源,在该方面的竞争上存在着天然优势,故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逐步向东盟国家迁移。
其二,RCEP关于投资准入的条款涉及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便利化与投资自由化四个方面,极大地便利跨国投资的发生,且RCEP的签署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研究表明,“中国对于东盟的直接投资更多是基于双方贸易关系的内在因素和东道国经济条件等外部因素为基础的,即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开放度的提高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会显著提升中国对于东盟的直接投资”[7]。RCEP让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其三,观察中国近几年的发展不难发现,很多制造商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很多企业便选择通过“借道出口”①即中转的第三国的中间商对进口的货物未经加工再出口,或者中间商将进口货物在当地保税仓库做了简单的加工,如进行分级、混装、加包装、贴标签等。来缓解其过剩的产能,而这终究不是长久之策。近几年很多企业开始逐步将厂区迁往东南亚,这样易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著名经济学家麦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居的。群聚能够提高生产率,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改革动力,促进创新,促发新企业的诞生。
对于国内的各行各业来说,RCEP的正式签署无疑对冲掉了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RCEP的对冲下,机械设备、钢铁及金属制品、建材、轻工、公共服务及建筑业等国内生产中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比较大的产业,在RCEP的对冲下其国内生产均有所恢复,且几乎所有产业的进出口都出现了增长,尤其集中在农产品及轻工、手工制品等”[8]。
三、结论与启示
RCEP的正式签署不管是对于中国还是世界都是一个利好消息,它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内外双循环,同时进一步推进了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且使亚太各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有利于亚太地区国家认清现实、摒弃成见、面向未来,同时伴随着RCEP的成功签署,东亚太平洋板块的贸易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了质的提升,重要性大幅增强。未来我们仍需更加努力,进一步强化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参与制定此类规则的话语权。
首先,RCEP的成功签署为亚太地区日后建立起一个超大型的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另一种可以借鉴的思路。RCEP与CPTPP虽涉及国家大部分都同属亚太地区,且其目的都是各国间互惠互利并建立起一个高水平的经贸规则体系,但其建立方式及准入准则仍有些许差异。在研究CPTPP时不难发现,其准入门槛则较高,更关注数字经济、服务业、高科技、金融、保险、医药专利等。以中国为例,若想加入CPTPP协定,其对于中国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国企待遇、环境及数据流动等方面的挑战较大,但也正因为其严苛的要求,使得其运营成本得以大大降低。RCEP更注重成员的多元性和市场的丰富度,如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RCEP是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大型区域自贸协定。从RCEP所涉及的国家不难发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在其列,各个国家市场制度也各式各样,其进入门槛较低,规则也更为灵活、更为弹性。但也正因如此,其后续的运营及维护成本可能偏高。虽存在诸如成本一类的疑问或短板,但并不影响RCEP成为另一种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方式。且从其体量来看,该协定是中国目前为止参与的规格标准最高的超大型自由贸易协定,自不必说该协定囊括了亚太多少国家,单说其占全球GDP总量便能看出其日后对于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会有多大。该协定的设计和运营对于中国日后在国际市场尤其是亚太地区参与或牵头制定此类协定提供了先例和范本。
其次,应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进程,推进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并考虑适时加入CPTPP。如前文所述,虽然中国加入CPTPP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国企待遇、环境及数据流动等方面存在不达标的情况,但对于中国来说,加入CPTPP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中国加入CPTPP可改善自身国际贸易环境和地缘政治生态,为中国赢得经济发展与合作空间,使中国可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的调整和重构。同时,加入CPTPP也可进一步倒推中国国内加快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开放程度并深度融入国际经贸体系,也能让中国在国际规则的制订及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甚至形成完整的FTAAP的进程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最后,应推动印度加入RCEP。虽然日本此前宣称不考虑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RCEP,而RCEP最终还是成功签署,但我们仍然需要考虑,印度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其本身对于中国经贸发展起到的作用。根据研究表明,“没有印度加入的RCEP对中国的正面效应有所下降”[8]。故而仍应以“一带一路”为框架,加强中印政治互信与经济互动,使RCEP对中国的正面效应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