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人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的效果观察
2021-07-12陶春霞沈佳庆
陶春霞,杨 晴,蒋 骅,沈佳庆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21500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高发急腹症之一,病人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呕吐、发热等,且大部分病人会合并感染,使病情进展迅速,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于胆道结石、炎症等造成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受损、胰腺组织自我消化的疾病[2]。老年病人由于对疾病及治疗相关认知度较低,因而易出现悲观、抑郁等多种不良心理情绪,所以需给予病人有效干预[3]。动机性访谈干预是一种新型健康宣教方式,其将病人作为健康宣教的中心,并确立以纠正错误认知,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其机体尽快恢复[4]。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人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现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人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男20例,女36例;年龄61~85(70.27±5.25)岁。观察组:男22例,女34例;年龄60~83岁(70.19±5.36)岁。纳入标准:所有病人均经临床症状检查及CT检查确诊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年龄≥60岁;病人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模糊;存在精神障碍或既往精神病史;合并严重肝、肾、肺等脏器功能不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中途退出此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干预人员向病人发放急性胰腺炎知识手册,向其讲解疾病及胰腺相关知识,嘱咐病人禁食,在腹痛消失、肠鸣音恢复后进少量流质食物。此外,干预人员告知病人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并多与病人沟通,帮助病人改善不良心理情绪。观察组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方法如下。
1.2.1 组建动机性访谈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科室护士长、专科护士、心理辅导师。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并对组员进行动机性访谈相关知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急性胰腺炎相关知识、诊断措施、治疗方法、致病因素及相关并发症防治措施等。所有组员均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实施干预。
1.2.2 制定生活行为情况调查
小组成员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根据病人疾病的特点制定生活行为调查表,内容包括:①病人一般信息资料(姓名、年龄、性别、电话等);②生活方式,主要为病人日常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③住院情况;④就医情况。
1.2.3 访谈措施
干预小组向每位病人发放生活行为调查表,以充分了解其生活行为状况及不良生活方式。访谈分为4次,每次时间为30 min。①首次动机性访谈。干预人员在病人入院后当日为其发放生活行为调查表,汇总收集病人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②第2次动机性访谈。时间为病人入院后第4天,干预人员与病人交谈的重点在于使病人充分认知到自身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并知晓其可对病人机体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使其转变传统错误意识和思想。③第3次动机性访谈。时间为病人入院后第5天,干预人员向病人家属介绍病人日常行为方式改变情况,并积极与其沟通,使其主动监督、配合病人的改变。对不愿改变的病人给予积极劝导,使其明确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对疾病改善的重要性。④第4次动机性访谈。时间为病人出院前1 d,干预人员明确病人行为改变的行动,并与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纠正错误日常生活及行为方式措施,同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共同探讨下解决。
1.2.4 出院后随访
出院后每月1次电话随访,每次15 min。重点了解病人居家饮食、生活行为情况,对已改变的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给予充分鼓励,并为其解答疑问,对存在行为转变不良或反复者,约定时间实施再次访谈和针对性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心理状态,主要包含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躯体化9项内容,共90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评分越低则心理状态越好[5]。②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病人谨遵医嘱服药并积极配合治疗;部分依从:病人偶尔出现漏服或中断服药;不依从:病人经常中断服药,甚至私自更换药物。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③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生活质量,主要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8项内容,共36个条目,每项内容0~100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6]。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单位: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单位: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单位:分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病人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且治疗后复发率高[7]。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病人数的10%~20%[8]。而有研究结果显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与病人日常饮酒、高脂血症、胆石症等因素相关[9]。降低急性胰腺炎复发的有效措施为纠正病人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提升其对于疾病认知度。动机性访谈是一种以咨询者为中心,并通过鼓励的措施充分挖掘咨询者在行为改变中出现的矛盾心理,进而提升其改变自身不良行为的内在动力,促使其行为改变的指导性干预措施[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人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分析原因主要为,绝大部分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人已退休,其人际交往明显减少,且部分病人由于独居等原因,最终产生焦虑、悲观等多种不良心理情绪[12-13]。而动机性访谈干预能够通过多次与病人亲切交谈,拉近与病人间的距离,同时深入了解其过往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并与病人及其家属在讨论后明确纠正上述不良行为的方案,在医护人员、家属等鼓励下,使其树立纠正不良行为的信心,促进缓解不良情绪[14-15]。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为96.43%,较对照组更高(73.21%)。分析原因主要为,该干预措施可充分调动病人改变不良行为的内在动机,使其从内心感知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对于机体恢复及避免疾病复发的重要性[16]。此外,通过多次动机性访谈可促使病人不断提升其内在动机,提升改变行为的信心,最终提升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表明动机性访谈干预,可显著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主要为,干预人员首先对病人生活行为进行调查,帮助病人寻找不良生活行为状况,并通过4次动机性访谈措施循序渐进帮助病人逐渐认识、理解和明确纠正不良生活行为的措施及意义,在治疗依从性提升及负性情绪的改善下,使其做到出院后规律生活,合理饮食,最终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17-18]。
综上所述,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人引入动机性访谈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