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运用补肝汤经验探讨

2021-07-12王慧杰沈悦倩周天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血虚桂枝黄芪

王慧杰 沈悦倩 周天梅,2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 杭州 310007 2.国医大师熊继柏传承工作室

国医大师熊继柏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从事临床工作60余年,通晓中医经典,谙熟药方,学验俱丰。熊教授始终坚持读经典、用经典、讲经典,提倡灵活运用经典理论指导诊断和用药,将经典贯穿于临证实践中。笔者现总结熊教授运用补肝汤的临证经验,以飨同道。

1 补肝汤源流

2 补肝汤方义解析

补肝之法,历代多有争议。明代张景岳《质疑录》、清代杨寿山《寿山笔记》、徐延祚的《医粹精言》中均有专篇论述“肝无补法”之说。时医治肝之疾多有偏废,执平肝、伐肝、清肝之法,损其有余,妄用克伐,令肝木亏虚,子病及母,殃及肾水。究其缘由,因后世狭义理解“补”法之义。《理淪骈文》所云“气血流通即是补”[3],扩大了补法的外延。《质疑录》所谓“肝无补法者”[4],谓之肝气不可补,而非肝血不可补。以此,费伯雄[5]《医方论》亦有“养血便是补肝”之说,补肝汤即为该理论之证明。

补肝汤方专以四物汤涵养肝之阴血,方中熟地黄、白芍柔肝养血,合以当归、川芎活血和营,动静结合,令气血流通补而不滞;麦冬、甘草甘以缓急,酸枣仁、木瓜酸以化阴,顺肝之性,木气畅达,谓之补肝。《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肝之病,补用酸……益以甘味药调之。”张景岳[6]亦谓之:“则急者可平,柔能制刚也。”补肝之法乃益阴养血,补肝之体,故而肝气通畅,营血周流全身。

3 补肝汤临床应用范围

3.1 肝血虚损,目失濡养 肝之外窍为目,《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目能视物辨色,赖以肝气旺盛,气行则可推动气血循经上濡眼眸。若肝之阴血失濡,则易导致两目干涩、目眩、目眶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或因血虚生风,而令两目斜视,甚则目睛上吊。肝血虚损,津血不能上荣舌窍,则舌象应淡;脉道无以充盈,脉来细而无力。

3.2 肝血亏损,筋骨不利 筋为肝之所主。肝血充沛,筋骨得以濡养,则筋力强健,耐受疲劳,故肝素有“罴极之本”之称。《素问·五藏生成》曰:“……足受血而能步……”若肝阴亏损,主筋无权,筋膜不得濡养,而常见肢麻筋颤,甚则四肢痿废,不能自行。血不荣舌,则舌色浅淡;筋脉不畅,则脉来应涩。

3.3 肝风内动,肢颤身摇 《通俗伤寒论》云:“血虚生风者……实因血不养筋……通称肝风。”[7]肝乃厥阴风木之脏,其性主动。血亏虚之轻者,关节拘紧,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若肝阴不可濡养筋脉,则见手足蠕动、四肢活动较为僵硬;若津血大伤,血不营筋,可见四肢抽搐明显,牙关紧闭,肢体摇晃,甚则摔倒。肝阴不足,敛阳无力,虚阳上扰,则舌红苔少;肝脉其应弦,又兼血虚,故其脉来弦细无力。

3.4 血不养筋,不荣则痛 《金匮翼》载:“肝虚者……阴虚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8]《素问·举痛论》亦提出“血虚则痛”的原理,“不通则痛”谓之实,“不荣则痛”谓之虚。因气血不足、阴精虚衰,则人体脏腑经脉、四肢百骸失却温煦、濡养,其疼痛性质大多呈隐隐作痛,拘挛疼痛,绵痛不休,遇劳则甚。血不荣筋,脉失津濡而脉络紧张,其脉应弦。弦脉为肝胆之基础脉,若疼痛明显者,可见弦紧之脉;疼痛日久,病邪入里者,其脉为沉细。

3.5 肝肾同源,久病入肾 “肝肾同源”源于《素问·五运行大论》:“肾生骨髓,髓生肝。”肾藏精,精生骨髓,而肝靠髓之充盈;血归于肝,亦可化精。肝肾阴亏日久,精血化生失源,肝络失滋,则胁部隐痛;肝肾津亏,水不涵木,肝阳易扰脑络,则自觉头部眩晕如坐舟船,胀痛不忍;精血失充,清窍失养,则耳鸣目眩;腰部脉络不和,腰脊不举,则腰膝酸软,隐痛不休;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虚热内蒸营阴,则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气血不足,脉来应为细而无力;若血亏明显,阴不制阳,灼伤津液者可见舌红少苔,脉细数。

4 补肝汤之加减化裁

补肝汤为熊教授临床较常使用方剂之一,运用范围甚为广泛,包含内、妇、儿各科,其因有二:一者,肝素有“血海”之称,补肝汤即为涵养肝血之义,血脉充沛,以滋周身,气机畅、津血足,则病无所入;二者,肝为“五脏之贼”,若肝血不足,载气无能,肝气易亢易逆,迁延五脏六腑。临床上补肝汤的使用,可使肝气调和,气机顺畅,万物生发,诸脏安和,故熊教授临证使用时常在原方基础上适当加味或与他方合用,以全解病机,标本兼顾。

4.1 组方严谨,明辨主症,稍加衍化 若气血亏虚,精神倦怠,汗出稍多者,常合党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顾护津液;若津伤明显,肢冷脉厥,情绪不安者,则以人参易党参,因人参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安神益智;若津液耗伤以致阴虚内热者,去党参代以甘凉之西洋参;若心阳不足,心悸怔忡、动则汗出者,常合以煅龙骨、煅牡蛎以镇静安神、敛汗固精;肾阴亏耗,腰膝酸软者,合以牛膝、菟丝子、续断以滋补肝肾、填精益髓;血虚生风,肢颤头摇者,合以天麻、钩藤以息风止痉、平抑肝阳。

4.2 兼顾病传,主次分明,善用合方 若气血不足、病传血痹时,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可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若四肢抽搐不停者,可合用天麻止痉散以祛风止痉;久病入络者,可合用黄芪虫藤饮以搜风通络止痛;肝郁化火者,可合用金铃子散以清肝泄热、活血止痹痛;对于因湿阻滞者,可合用二妙散类方以利湿清热止痛;颈胀不适者,合用葛根姜黄散以疏通颈部经络;肾阳虚衰、下肢痿痹不用者,可合用四斤丸以强筋健骨;情绪失和、夜寐不安者,常合用安神定志丸以定志安神、益气镇惊。

5 验案举例

5.1 肌无力案 谢某,女性,31岁,2018年5月30日初诊,诊断“无力原因待查”。患者产后右手足明显无力半年,近期加重,蹲下站起困难,时而痉挛,右侧从面部到腿部肌肉明显消瘦,右侧胸骨凹陷,无麻木,精神疲乏,月经量多,手足冰冷,面色苍白无华,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无力。中医诊断:痿病;辨证:患者产后血虚,偶感风寒,血虚寒痹,故见怕冷,手足冰凉;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月经量多,肝血亏虚更甚,肝血虚而筋膜失养,故见肌肉消瘦而痉挛,手足乏力;脉细亦为津虚液少之脉象。治以补津养血、和血通痹,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加参补肝汤加减。处方:黄芪40g,木瓜20g,炒枣仁、麦冬各15g,白芍、炙甘草、熟地各10g,生晒参8g,桂枝、当归、川芎各6g,生姜3片,大枣5枚。共30剂,水煎服。

2018年6月20日二诊。病史同前,右面部,右上肢及小腿明显消瘦,下蹲可缓慢站起,病情进展得到控制,苔薄白,脉细数。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补肝汤加味。处方:黄芪40g,木瓜30g,鸡血藤、海风藤各15g,桂枝、当归、川芎、甘草各6g,炒枣仁、麦冬、白芍、炙甘草、熟地各10g,生晒参8g,生姜3片,大枣5枚。共30剂,水煎服。

2018年7月26日三诊。病史同前,诸证缓解,现无明显不适感,右腿萎缩好转,偶有肌肉跳动,右半身肌肉消瘦明显改善,时而痉挛。舌苔薄黄腻,脉细数。继续服用黄芪虫藤饮合补肝汤40剂,此后患者肌力渐渐恢复正常,肌肉跳动、痉挛未发。

按:中医无肌无力的病名,此患者手足明显无力,右侧从面部到腿部肌肉明显消瘦,此病名为痿证。朱丹溪[9]认为,痿有热、湿痰、血虚、气虚之别。《景岳全书·痿证》云:“元气败伤……血虚不能营养者。”[10]患者产后正处气血亏损状态,肝血不足,血不养肝,经络失于濡养,肌肉生化无源,血虚风痹,故肌肉乏力,肢体痿弱不用。血虚生风,客居肢体,津血更不得输布,治疗上应标本同治,熊教授使用补肝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补肝汤养肝血,肝血足则正气足,气血化生有源,精血筋肉得以温养;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可补表之卫气,桂枝可益气温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芍药养血通痹,与桂枝合用可通调营卫,生姜辛温,精血得温以行,又助桂枝通痹之力。三诊过后正气充足,改黄芪桂枝五物汤为黄芪虫藤饮。此方为熊教授经验方,由黄芪、全蝎、地龙、僵蚕、蜈蚣、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组成。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取气行则血行之意,气足则无顽麻;藤类药轻灵,易通利关节而达四肢,与虫类药同时使用,通经脉闭塞,防肌肉萎缩,使正气足、经络通;加上精血生化有源,输布得法,肢体筋脉得以濡养,故终使患者肌肉生长,畏寒减轻,手足无力改善。

5.2 抽动症案 吴某某,男性,16岁,2018年8月18日初诊。患者面部抽动、耸肩、晃头、四肢活动不利病已半年,伴有口苦,咽干,咽中红,易疲乏,情绪较差,寐差,易疲乏,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颤证;辨证:证属气血亏虚、虚阳上扰。患者精神状态较差,易疲乏,精血不能濡养四肢百骸,肢体活动不利;血虚生风,故不自觉面部抽动,头部摇晃;而咽干、口苦,当属虚火上炎,此为肝之阴血不足,而致阳浮风动之证。治法:补肝养血、平肝熄风,主方:补肝汤加味。处方:白芍、当归、酸枣仁、地龙、熟地各10g,天麻20g,僵蚕30g,川芎6g,木瓜15g,全蝎5g,甘草6g。 共30剂,水煎服。

2018年9月19日二诊。原抽动症服药后显减,但仍有失眠,情绪一般,苔薄黄腻,大便稍秘,脉弦细数。主方:补肝汤加味。处方:白芍、当归、熟地、酸枣仁、地龙各10g,川芎6g,天麻20g,僵蚕30g,全蝎5g,木瓜、茯神各15g,黄连3g。 共20剂,水煎服。

进服1个月后,精神转佳,睡眠可,面部抽动症状完全消失。

按:中医古籍中并无抽动症病名,可将其归为“肝风”“抽搐”“慢惊风”等疾病的范畴。肝藏血而主筋,因肝为厥阴风木之脏,若因津血不足,筋脉失养,更易血虚生风,故养血柔肝亦为平肝之常法。患者就诊时,面部抖动较剧烈,伴有咽中红、口苦,但疲乏、舌苔薄白,故不属于阳明实热之口苦咽干,而是阴虚内扰之虚热,因此不可用石膏法大清实热。患者在二诊时,抽动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有失眠,情绪较差,故合茯神、黄连以清虚热安心神。熊教授在治疗该病症时用补肝汤护肝养血,精血来复,虚热自除。在补肝汤的基础上合以天麻以息风止痉,养阴血而缓疼痛;配合僵蚕、全蝎、地龙虫类药物定痉止搐,标本兼治。全方共用,可行舒筋活络、祛风养血之功,故能内风消散,药到病除。

5.3 不安腿综合征案 潘某某,女性,30岁,2018年7月27日初诊。患者下肢胫腓骨缝处反复酸胀麻木痒感6年余,需使劲捶打才能缓解转移,夜间加重明显,自觉疲乏,与情志变化有关,情绪一般,月经先期,舌紫,苔薄白,脉细数。中医诊断:痹症;辨证:血虚生风、风胜则痒。治法:益气活血、温经通络,主方:补肝汤合黄芪虫藤饮加减。处方:黄芪、钩藤、僵蚕、炒枣仁、木瓜各30g,鸡血藤、海风藤、熟地、当归、白芍、地龙各10g,全虫5g,蜈蚣1只,麦冬15g,川芎、甘草各6g。 共30剂,水煎服。

2018年9月30日二诊。患者诉下肢酸麻痒感服药后减轻,但精神紧张时四肢不适感加重,寐可,月经量较少,苔薄白,脉细。主方:安神定志丸合补肝汤。处方:西洋参8g,石菖蒲20g,炙远志、白芍、熟地、茯苓各10g,龙齿、炒枣仁、木瓜各30g,茯神、麦冬各15g,当归、川芎、甘草各6g。共30剂,水煎服。

按:小腿肌肉出现感觉异常,尤其是夜间或者静息状态下加重,活动后方可缓解,此症状与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相似。薛己[11]提到:“夜间少寐……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展转不安。”患者就诊时,自觉疲乏,精神较差,月经先期,均提示正气亏损,筋膜失去濡养,故关节骨缝处感觉酸麻痒,夜间加重。病在阴分,病久入络,瘀阻经脉,熊教授选用补肝汤合黄芪虫藤饮,补足正气的同时借助虫类药和藤类药,直达病位,驱邪外出,故二诊时患者感觉下肢酸痛缓解。患者诉肢体与精神状况相关,也与肝血不足有关,故用安神定志丸合补肝汤,进服一个月后,正气来复,肝血滋生,情绪转佳。

6 结语

熊继柏教授临床常用的补肝汤源于《医学六要》,后经吴谦发展于《医宗金鉴》,该方在养血补血之四物汤基础上合以酸枣仁、木瓜、甘草,既可养血又可舒筋,共奏养血滋阴、柔肝荣筋之功效。现代医家常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2],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不调[13],腓踹转筋、夜间磨牙及小儿夜啼[14]等疾病的治疗。熊教授常用补肝汤方治疗因肝血虚损而致的肢体经络病症,如肢体痿废不用、筋脉关节疼痛、四肢震颤抽动等;同时谨遵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性,常合甘平之药品以养血柔肝,并加辛散之藤类、虫类药物以助肝气升发,以调达气机。从文中三则病案分别为肌无力、抽动症和不安腿综合征,虽然诊断各异,但都辨为“肝血虚”证,故均可运用补肝养血之法[15]。以上病案,也充分体现了熊教授临证重视辨证论治、分析病之所属、深入辨识病机的思想理念[16]。

猜你喜欢

血虚桂枝黄芪
黄芪“跑步鸡”带领乡村产业“跑”起来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黄芪枸杞茶补气血虚弱
黄芪是个宝
血虚≠贫血
喊魂
血虚≠贫血
我的发现
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