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本位下的“中国书画”模块解析

2021-07-11许高斌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并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以此作为衡量普通高中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标准。文章通过比对2003年实验版与2017年版的美术课程标准,从彰显中国文化的重要性、紧密中国书画的关联性、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凸显“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导性四个维度对2017年版中的“中国书画”模块进行解析,在倡导问题情境教学的美术教学实践中,从“学以待用”转化为“学以致用”,希望能为现行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带来些许启示。

[关键词]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书画模块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相较于2003年实验版,整体变动较大,不仅体现在课标的架构方面,在基本理念、选课模式、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转变与更新也很多。其最大亮点就是推出“学科核心素养”,并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以此作为衡量普通高中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标准。

作为中国画专业的普通高中美术老师,笔者尤其关注其中的“中国书画”模块。《课标》中指出:“中国书画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国画、书法(含篆刻)艺术的统称。”在这一学习模块中,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即中国画部分和书法(含篆刻)部分。当然,中国画和书法(含篆刻)自诞生之初因为工具的趋同,本身就有着天然的关联,尤其在宋代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将诗境融入画境,将诗文和书法结合构图,使绘画艺术发展成为一门需要具备多种综合素质、多项才能的综合艺术之后,中国画和诗文、书法、篆刻之间的关联就尤为密切,即常说的“诗、书、画、印的结合”“书画同源”等。基于此,《课标》把中国画、书法、篆刻整合为“中国书画”模块就变得合情合理,既凸显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又便于引导学生在综合状态中进行学习、认知与运用。

一、彰显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画、书法、篆刻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学习和了解中国书画能帮助其认识中华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中突出中国书画的地位显得尤为必要。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中国画的教学内容是包含在“绘画·雕塑”模块之中的,中国书法与篆刻则单列为“书法·篆刻”模块,而《课标》把中国画、书法(含篆刻)整合为“中国书画”模块,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地位。

二、紧密中国书画的关联性

中国书画的关联性首先体现在工具材料的一致性,即我们常说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以毛笔为工具,在宣纸、绢、帛等材料上进行绘制,通过墨中含水量的多寡获得变幻万千的墨色深浅变化,构成了中国书画的共同特性之一,维系着中国画与中国书法之间紧密的联系。

这种关联性还体现在评论标准的相通性。中国画与中国书法都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笔墨、气韵构成中国书画独有的评判准则。南朝齐谢赫“六法论”中第一条即为气韵生动。经过历代文人画的发展,“诗、书、画、印”的结合,进一步把书画密切联系在一起。

三、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中国书画包括中国画、书法、篆刻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从传统中国书画领域来看,涵盖“笔墨纸砚”和“诗书画印”。如果仅仅从理论上进行阐释,一般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实践是“中国书画”模块教学的内驱力,离开实践操作,学生就很难获得对中国书画的感性认识。“了解不同书体(如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篆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式” ,对书法(篆刻)的具体内容做出了有关规定。“学习中国画的笔法(如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点厾、皴擦等)、墨法(如渲染、积墨、破墨等)和布局等”,对中国书画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细化。在中国书画具体技法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贯彻实践性原则,只有借助实践操作才能使学生对中国书画达到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学习中国书画要加强对工具材料的认识和感受。中国书画中笔墨纸砚的组合,构成了中国书画独特的艺术特征。比如,中国书画中的毛笔从笔的软硬程度划分为羊毫、兼毫和狼毫。这些笔在同一张纸上有着不同的表现特点和表现效果;同一管毛笔在纸上用不同的运笔方式就能形成中锋、侧锋、逆锋、顺锋、拖锋等不同的笔法;不同的纸,如生宣、半熟宣、熟宣与不同比例的水和墨触碰能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偏离了实践操作,便难以掌握中国书画的内涵和精髓。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凸显对实践性特征的认识。

四、凸显“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导性

之前的美术学习比较关注美术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一般只在每一个模块“成就标准”的最后一条涉及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比如,在“书法·篆刻”模块中表述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书法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而《课标》凝练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阐述,在美术学科本体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强调在情境中学习美术学科知识,而不是以往的“为学而学”。如其中指出:“通过专题展览、校园艺术节、网络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运用所学的中国传统画论、书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术语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习中国书画的兴趣,加深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理解。”专题展览、校园艺术节、网络作品展示既是中国书画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又是中国书画模块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利用这些平台和渠道,营造学习中国书画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书画模块的信心和兴趣,从而真正达到理解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培养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三维目标主导的美术教学中,在“知识与技能”目标里,“通过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能认识水墨山水画的特征,区分中国画青绿与写意山水的表现形式”等类似文字经常出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类“知识与技能”究竟能培养学生的哪一种素养,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对此,教师心中是不够清晰的,因此有必要对每一条描述都设计针对性的素养目标。

综上所述,在学科核心素养本位下的中国书画美术教学,既彰显中国文化的重要性,紧密中国书画的关联性,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还凸显“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导性,在倡导问题情境教学的美术教学中,将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3]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钟传平.模块3:中国书画[C].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美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9-109.

[5] 钟传平,郁献军.运用问题情境实现高中美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7):132-137.

[6]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7] 常銳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许高斌(1979—    ),男,江西万年人,万年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论美术课程对高中学生的重要影响
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