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021-07-11吴文锋
吴文锋
【摘 要】地理思维能力是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集中展现,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地理学习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活动和方法,不断探寻更好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逻辑思维;教学策略
随着地理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考试命题和培养目标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自主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离不开逻辑思维的运用。
一、通过抽象概括来形成概念的认识
地理作为一种逻辑思维较强的科目,对初中生的学习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它既有理科比较晦涩、难懂的内容,又包含着文科类科目中的众多的概念和条例。这使得大环境下,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和排斥心理,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学好地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最基础的概念知识入手,打通学生的顾虑,帮助学生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来认识和学习地理概念。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基本方法,也是形成地理概念理解的基本逻辑手段。要对地理概念建立认识,就要将修饰性的、非本质属性的内容加以淡化,只保留对于地理最本质的内容的学习和深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抽象。把抽象得来的知识和本质属性在头脑里进行连接的内化的过程就叫做概括。地理概念通过对地理感性知识进行抽丝剥茧地提炼、分析、比较、概括,最终以定义的形式表述出来。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还不够完善和严密,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违背科学性和正确性,要为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运用过程一定是教师严格把控方向的正确性的,这样能够将重点放在考点、难点上,让学生从熟悉的大量的事实出发,尽可能地体会概念的推导和形成过程。在逻辑思维的运用中,学生得到的不光是概念本身,还能学到其中思考方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逻辑思维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是完全可以握在手中的,一件有规律可遵循的、自然而然的事情。
例如在学习“荒漠化”这个概念时,很多住在平原地区,尤其我们都居住在城市,离这样极具特色的自然化景观很遥远,就觉得难以捉摸和把握,实则不然。教师可以先向同学们展示一系列图片: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南边的萨合勒地区,那里有大片的牧场的农林变成了不毛之地;中国西北部地区的黄土高坡,黄河流经的地区,带走了丰厚的土壤;还有中国云贵地区,因为碳酸岩的分布,使得人们不断地开垦荒地,导致原有的植物被破坏,需要成百上千年才能恢复,留下沟壑纵横。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概括其中的相同点就能进一步抽象和概括荒漠化的概念,深化学生的理解,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运用分析比较法提升逻辑思维
初中地理的学习涉及到众多的概念和知识清单,在记忆的过程中很容易相互混淆,例如在地形和地貌、华北平原和华中平原等等。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相类似的概念或地域的混淆,使得所有的知识变得混乱、无秩序;另一方面随着知识量的学习越来越多,可能出现思维定式的负迁移,不能很好地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因此,面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維能力,帮助学生借助缜密地思考分辨类似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分析比较法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精选一些比较有可比性的、典型的比较对象来进行比较形象、客观的说明。通过举一反三、思维探究,发展学生的分类、比较的能力,有助于解决相应的地理思维障碍和困惑。通过分析比较法,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掌握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能够基本掌握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挖掘内部的中心,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整体和个性的探究,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分析比较法,将新知识与以前相关的旧知识之间建立链接,形成极具个性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学习美洲地区人们在开发土地资源时明显导致了湿地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大多数会收到其他相似地理知识的影响,产生思维定式的负迁移,常规地认为它是因为人活动带来的影响,而忽略了美洲本地的自然因素。通过分析比较法的运用,学会以一个要素的变化来观察和思考其他要素的变化,不仅要比较和区分同为“生物”的因素,还要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要素和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等等因素。这一逻辑思维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辨析“湿地”的概念,建立起相关的知识网络体系,减少地理概念的混淆和负迁移的思维障碍,逐渐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完善相应知识的构建。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和归纳
思维导图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知识归纳和总结的办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为了树立知识清单、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清晰的网络图、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仍旧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一个章节的内容讲授完结后,教师可以一边梳理,一边大概地在黑板上展示手绘的简单的思维导图,或者在试题的讲评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对思维过程进行总结和加固,其中的目的就是使教师抽象的讲解转化为生动的图示,复杂、无章法的记忆内容变成逻辑、条理清晰的流程图。这样的思维过程使得教师内部的思考过程变得更加外现,能够将逻辑思维过程变得简单、凝练,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确的逻辑思维过程,关键的地方也能得到充分的注意。同时,根据教师的简单的思维导图的引导,更重要的作用是“抛砖引玉”,使学生在知识总结或者解题过程中也能充分地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理顺自己的思路,将图文材料中的描述进行提炼,促进学生对材料信息和已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学会自主地梳理思维的过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例如我们在学习南北方的农作物种植时,一方面要考虑生产状况和气候条件的关系,另外还要考虑作为一种粮食或经济作物,它的需求状况和实际用途,这其中就能展开知识的填充的梳理,涉及到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类型和特点,与南方的比较,优缺点;还有它在我国从相关产业中的发展状况、实际的需求两点等等。这一系列的思维导图做完,不仅相关的知识都罗列清楚了,自己的地理逻辑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还有学科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长久的利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建立起自我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变得越来越喜欢地理,喜欢思考,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锻炼。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要着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教师可以通过分类比较法、思维导图法、抽象概括法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思维障碍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甘著生.解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9):215+217.
[2]李明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