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三改三进”传统文化建设行动研究
2021-07-11杜盛林
杜盛林
近年来,全国各地十分重视学校育人功能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实践和教研活动。
基于上述现状,我校对传统文化建设行动进行研究,加强校园、各教学楼和教室文化建设,实现校园文化环境育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促进我校的教书和育人双轨并行,教书和育人两只脚同时走路,不仅为学生植入文化基因,使学生将来成为有文化的有用之才,为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这种“三改三进”传统文化建设行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改变校园面貌,以传统文化为基调,以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建设校园文化墙、校园文化走廊、校园文化角、校园文化石,将文化经典渗透在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和篆刻艺术之中,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的文化魅力和艺术美感。
2.改变楼层面貌,在教学楼和综合实验楼以及学生宿舍的走廊两侧墙壁上,用扇面、人物介绍、墙画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县的人文风景,讓学生了解我县的历史传统,增加文化厚重感。
3.改变教室面貌,美丽教室创建活动,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共同参与,在教室的四壁,以多种形式和不同内容来呈现,包括班级精神、教师寄语,班歌和班徽,包括学生作品、摄影和绘画等成果,以班歌彰显学生成就,展现班级凝聚力。
4.文化进教材,编写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将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加以整理和选择,编辑为校本教材,让学生学习起来有本可依。
5.文化进课堂,制订晨诵暮省计划,排列出班会文化传播制度,建设国学讲堂,语文教师轮班在国学讲堂开展传统文化讲座。
6.文化进头脑,全体教师身体力行,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示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集会、运动和活动中,用传统文化的理念来要求自己、审视自己。教师队伍和全体学生通过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逐步转变班级成员不良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形成善良淳朴、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奋发努力的美好品质。
学校通过组建传统文化建设团队,制订班校本教材,形成传统文化建设制度。结合学校实际,考核班级提出的班级愿景、制定的班名、班徽、班规、班训、班级格言、班级奋斗目标和班级吉祥物等,“完美教室”文化学习氛围;草拟班级德育考评标准并付诸实施等方式改变农村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和班级评比活动,深入推进全校学习和实践优秀传统文化。
积累学校传统文化建设经验,提升教师文化育人能力。在校园、楼层和教室实现文化面貌的改变,在教材、课堂和师生的头脑中不断强化和渗透文化符号和文化内容,针对农村学生在初中学校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帮助他们学会反思和反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中,不断培养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学校传统文化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三个方面来改变学校面貌(即改变校园面貌、改变楼层面貌和改变教室面貌),从三个方面来渗透传统文化(即文化进教材、文化进课堂、文化进头脑),提升校园美感,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在我校开展传统文化建设,对校风、班风和学风进行“三风建设”,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用先进的文化来熏陶学生,要面对广大学生的文化渴求,对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设计出文化行动方案,在校园建设和班级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具体而言,为农村学校传统文化建设找到了抓手,农村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从以前的毫无头绪、漫无目的,转为有方法与内容,有方向和目标,具有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为文化育人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讲道理和说教,在编写校本教材、讲解和读诵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本人和学生同时受到了文化的洗礼和美感的熏陶。班主任在美丽教室建设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促进了班级管理自我发展。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传统文化为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渗透文化教育功能,是摆在我校面前一项急迫的任务。通过调查研究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发现当前农村学校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研究制订哪些方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熏陶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何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通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班级文化,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班级,采用文化建设的途径把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做到人格化和感性化,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做人的含义,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逐渐培养起良好的文化道德行为习惯,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一个自信、自重、自爱和自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