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抑郁情绪的诱发因素及应对策略
2021-07-11孙路闻
孙路闻
〔摘要〕与抑郁症相比,抑郁情绪是一种尚没有达到临床诊断标准,却真实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消极情绪状态。个体的抑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地应对,往往会进一步发展为抑郁症,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本文综述了诱发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因素和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学校教师、父母和学生提供了一些调节和处理抑郁情绪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抑郁情绪;青春期;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4-0066-02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速度的加快,个体越来越容易罹患抑郁症。抑郁症(depression disorders)是一种个体产生持续的心情低落、意志消沉、兴趣减弱、缺乏精力、厌世,甚至出現自杀观念或行为等临床特征的心境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全世界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年来,抑郁症患者数量高速增长,截至2019年,中国已有超过9500万的抑郁症患者。学生人群作为抑郁症多发的核心群体之一,学业压力往往是诱导学生产生比较严重的抑郁情绪,进而增加罹患抑郁症风险的原因之一。
抑郁情绪指不符合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的、持续负性的情绪状态,它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最终演变成抑郁症[1-2]。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业压力、青春期心理发展等不稳定性因素,都可能引发抑郁情绪,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初中生更多的心理关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综述了造成初中生抑郁情绪的诱因和减少诱因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教育者提升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一、初中生抑郁情绪的诱发因素
诱发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源于自身、家庭、学校三方面。
(一)自身因素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正在快速发展,在心理上更加具有成人感。他们试图在各个方面寻求独立、成就感。与此同时,初中生的生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例如身材变高、声线改变、第二性征发育等[3]。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使得初中生在心理上更加敏感、矛盾,更加注重自我内心感受,更加在意外界对自身的评价。他们在极度需要来自他人关切的同时,又对个人私密感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当初中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碰到一些阻碍或者不顺时,例如父母的呵斥、同伴关系的恶化、学业上的打击等,都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此外,由于心理上的封闭性和缺乏安全感,当产生抑郁情绪时,部分初中生不能及时地向周围的人倾诉,增加了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二)学校因素
在学校环境中,有两个因素可能会导致初中生产生抑郁情绪。一是学业上的压力。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校更多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在初中阶段,学校、任课教师都把学生的学业成绩看得更为重要,他们认为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初中学习成绩优异了,才能够上更好的高中,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施加较大的压力,布置更多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对学业投入更多时间等。当学生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偶然发生一次失误时,某些教师不但不能给予学生应有的安慰,反而进行严厉的批评,让心理上倍感无助的学生心理防线变得更加脆弱,极易诱发抑郁情绪。二是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可能会诱发初中生的抑郁情绪。有的教师虽然是出于责任心对学生进行批评指正,但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方法,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最终导致学生产生抑郁情绪。
(三)家庭因素
亲子关系问题也会引发初中生的抑郁情绪[4-5]。
首先,青春期的初中生与父母存在年龄代沟。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两代人接触的事物差异变得越来越大,在价值观念上、眼界水平上、对新鲜事物的了解程度上,差异越来越大。有些父母不理解孩子的世界,孩子也没办法跟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出现抑郁情绪。
其次,一些父母欠缺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不能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困惑。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一般家庭的父母欠缺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无法全面、客观、科学地看待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当孩子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或想法时,家长很少采用适合孩子的心理疏导方式,而是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此外,受到传统文化氛围的影响,家庭中人际关系之间的界限不明确,这与青春期孩子对私人空间的强烈需求之间形成冲突,容易致使初中生产生抑郁情绪。
最后,课外辅导压力大也是诱发初中生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因此会给孩子安排各种课外辅导班,这让已经被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初中生变得更加焦虑,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四)同伴关系
不良同伴关系也容易对初中生的抑郁情绪起到诱发作用[1,6]。初中时期的同伴关系更具有小团体的特征,每个小团体一般由2~3个亲密伙伴组成,彼此间关系更为紧密,情绪的传递与影响更为强烈[3]。此外,初中生的性别意识在快速发展,异性之间的友情变得更加复杂,社交禁忌变得越来越多,对于社交技巧较为欠缺的初中生来说,遇到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时,往往使他们手足无措,极易诱发抑郁情绪。
二、应对初中生抑郁情绪的有效策略
(一)学校角度
学校应该适当调整教育方法,在注重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其他综合素质,贯彻落实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学校应注重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定期开展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职业素质,提升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中学生形成积极情绪,提升自信,降低消极情绪出现的概率。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尤其要对那些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定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例如,习惯内归因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不高,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没有能力,易陷入自责的漩涡,导致抑郁情绪产生。心理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指导,鼓励学生多记录成功的小事,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班主任应该对自己班上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定期家访,与父母多聊聊学生最近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当发现学生出现抑郁情绪,应家校联合,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避免抑郁情绪进一步加重。另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暂时抽出身来,舒缓身心,调整情绪。
(二)家庭角度
家长应该多学习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青春期的孩子保持恰当的人际距离,留给孩子更多的私人空间,尊重孩子的自我人格发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重方式方法,学会用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去教育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理解和关爱;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当发觉孩子有焦虑、抑郁、悲伤等消极情绪的时候,及时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排除消极情绪,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在温暖、和谐、包容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心理更健康,人生态度更积极,才会产生更多正面的情绪体验,降低抑郁症发病率,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三、总结
本文从学校、家庭、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等角度,综述了影响初中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養;父母应该学习心理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家校携手,为初中生的成长构建和谐的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侯金芹,陈祉妍. 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界定亚群组及其影响因素[J]. 心理学报,2016,48(8):957-968.
[2]侯金芹,陈祉妍,李新影,等. 青少年抑郁情绪的行为遗传学研究[J]. 心理学报,2012,44(10):1329-1338.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党清秀,李英,张宝山. 不同类型人际关系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自尊和性别的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1):69-73.
[5]刘洋,张伟波,蔡军. 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特征与研究现状[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2):53-56.
[6]陈少华,周宗奎.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4): 76-79.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