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 在疫情应激反应干预中的运用

2021-07-11周华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应激反应

周华仙

〔摘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是一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期心理治疗技术。本文简要阐述了SFBT的重要理念、流程及基本框架,并探讨了SFBT在疫情应激反应干预中的运用。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应激反应;心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5-0052-05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它是一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技术。SFBT源自家庭治疗,是短期治疗中的一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史蒂夫·德·沙泽尔(Steve de Shazer)和其妻子及一群有多元背景的小组成员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密爾沃基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建立,从此,SFBT作为一个新兴学派便正式创立。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SFBT愈加成熟,其研究和应用领域亦不断扩展,广泛地应用于家庭服务、心理康复、公众社会服务、儿童福利、监狱、学校和医院等领域,并得到积极的肯定。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的基本理念

(一)事出并非一定有因

SFBT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事出并非一定有因。寻找事情的原因是传统心理咨询的一贯分析思路,即以“问题”为焦点,这种分析思路的基本假设,就是目前有一个明确的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原因,正所谓“事出必有因”,而找出原因就可以解决问题。SFBT则认为,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很难确定,在短期内也很难解决甚至无法解决,因此可以寻找以“解决之道”为焦点的咨询思路取代传统的以寻找“问题原因”为焦点的思路,让来访者发现资源,获得力量。

(二)每个问题都有例外

通常来访者会认为问题一直在困扰他们,事实上那些问题并非一直持续存在,它们时强时弱,有时甚至会完全消失。只是来访者过分关注自己怨恨、愤怒或无助的消极状态,无法意识到问题的消失或减弱。SFBT认为,找到这些问题消失、减弱或例外的情境,就为解决问题找到了方向。找到这些例外,会减轻来访者的焦虑与困惑,使他们看到自己长期忽略的资源和能力,增加自我控制感、效能感。例外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咨询师与来访者谈话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都会用来寻找并细说例外。

(三)小改变可以引发大变化

SFBT认为小改变是成功的一半,尤其是最先出现的小改变是曾经发生过的成功例外时,行动就会更加容易。所以,帮助来访者意识到小改变可以引发大变化,推动他们自己首先做出一点点正向的改变,引导他们看重小改变的价值,促进小改变的发生与持续,帮助来访者意识到他们拥有比想象中要大得多的控制力,就能增强来访者面对更大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四)来访者自身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资源

在心理治疗中,不能高估咨询师的专家角色,而应该更多地重视来访者的能力与资源,挖掘来访者的力量和优势,咨询师只是帮助来访者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推动他们运用自己的力量与资源向积极的目标付出努力。SFBT相信来访者自身就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因此更强调他们过去曾经有过的成功经验或问题例外,而不会探究他们的人格缺陷或是幼年创伤、情结等。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的流程与基本架构

一次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晤谈时间约为60分钟。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晤谈阶段、暂停阶段和正向反馈阶段。第一个阶段约为40分钟,其他两个阶段各为十分钟左右。

在第一个阶段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以对话为主,期待透过建构解决途径的对话架构,在共情、倾听等基本咨询技术的基础上,加以目标问句、例外问句、假设问句、奇迹问句等SFBT中重要咨询技术的使用,以形成良好的咨询关系,完成信息收集及目标确立。

第二个阶段是暂停阶段。在此阶段,咨询师会离开会谈场所,回顾与整理第一阶段中来访者对其问题的解决所提及的有效解决途径,并思考如何给予来访者有效的反馈。

第三阶段是正向反馈阶段。在此阶段中,咨询师再回到晤谈地点,并提出正向反馈、建议、鼓励,有时候还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以促进来访者行动与改变的发生。

三、应激反应

应激是个人感受到某种应激事件,无法摆脱和解决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应激事件又称应激源,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只要对个体或群体产生超过其应对能力的冲击性事件都是应激事件。

面对应激事件,人们通常会有生理、行为、认知和情绪上的一些反应,这就是应激反应。生理上,通常有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失眠、入睡困难或嗜睡等;行为上,则容易出现社交主动性降低、易激惹、表达欲望差等;认知上,则会有注意力收窄、认知出现偏差、判断力降低、受暗示性升高等;而情绪上则可能出现沮丧、焦虑、害怕、安全感降低、更敏感、易生气等。

四、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在疫情应激反应中的干预实践

2020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学校延迟开学。小L是一名六年级的男生,独生子,平时性格较为内向,学习成绩中上等。父母皆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程度,平时对小L的教育方法较为简单,沟通和互动都较少。因为疫情影响,父母都在家办公。

在家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小L每天都会关注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看完大量信息后常会出现焦虑、担忧、愤怒和无力感;生理上出现疲劳、睡眠不佳、食欲不佳等症状;几次父母和他说话,他都粗暴地打断了,非常容易发脾气。上网课常常走神,上课效果不佳,作业完成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他自己觉得很不解,于是就打电话向辅导老师寻求帮助。

作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扰乱,更是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威胁,使人们处于不安之中,由此人们往往会出现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虽然是人们面对应激源出现的正常反应,但如果应激反应过于强烈,或已影响个人的生活或学习,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小L出现的上述生理、行为及情绪反应,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一种应激反应,由于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因此心理辅导是必要的。

辅导教师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对小L进行了心理辅导,并对本次辅导中使用的SFBT中相关技术进行了梳理、记录和反思,以期在以后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对SFBT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本次辅导分为晤谈、暂停和正向反馈三个阶段,其中晤谈阶段主要分为建立关系、确立目标、寻找例外三大步骤。

第一阶段:晤谈

1.建立关系

由于辅导老师是小L的副班主任,平时和他比较熟悉,并且小L主动向辅导老师电话求助,可見小L对辅导老师是比较信任的,咨询关系的基础良好。尽管如此,当小L在讲述自己目前的状态时,辅导老师依然用大量的共情,理解支持其当下的反应,并且尽可能保持好奇,以放空的心态来倾听。这既使小L宣泄了部分负向情绪,也使辅导老师收集了更多的信息。

2.确立目标

好的目标,不但是成功的开端,也是引导来访者进行正向行动的驱动力之一。有时候来访者并不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需要咨询师渐进引导。特别是当来访者在焦虑、恐慌中时,更是难以觉察自己的目标。

辅导老师:那你今天打电话给我,主要是想解决什么问题?

小L: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每天我都很焦虑,一直会去看很多关于疫情的信息,也不想学习,睡也睡不好,而且常常和爸爸妈妈吵。我其实很想和爸爸妈妈好好说话,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辅导老师:是的。当我们在面对一些从未有过的状况时,焦虑、紧张、害怕等情绪会出现,身体也会有一些不舒服,就像你刚才说的不想学习、睡不好等,这都是我们面对突发情况的一些正常反应。

小L:哦,原来这是正常反应啊,可是虽然说是正常的,但我还是很烦啊。

辅导老师:听起来,你很想改变目前的状态。好,现在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假如今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生了奇迹,你今天跟我谈的问题都解决了。但当时你因为在睡觉,所以并不知道奇迹发生了,一夜之间你的问题都解决了。当你第二天醒来时,你会发现有些什么不一样,而让你可以知道你的问题都消失不见了?

小L:我可能不太会一直去查看网络信息,也不会不专心学习了,睡眠不会这么差,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也不会这么差。

辅导老师:能讲讲不太会去看信息、不会不安心学习、睡眠还有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也不会这么差,具体是怎样的呢?

小L:就是我不太会一直去看信息了,会安心学习,睡眠会好一点了,脾气也好一点了。

辅导老师:奇迹发生了,你就“不太会一直去看信息、会安心学习、睡眠也会踏实一点,脾气也好一点了”,你是怎么发现自己的这些不同的呢?

小L:我早上会准时起床,不会一睁开眼就想着感染的人数,就开始查看最新的信息了。然后吃早餐,准时坐到电脑面前,专心看学校的网课,认真完成作业后及时打卡,晚上差不多10点就准时睡觉,不会再玩手机到很晚,和爸爸妈妈也会聊聊天、一起看看电影什么的。

辅导老师:当你准时起床、吃饭、睡觉,专心上网课,认真完成作业后及时打卡,愿意和父母一起聊天、看电影时,谁最会先看出来?

小L:应该是我爸爸妈妈吧。

辅导老师:他们会看到你跟原来有什么不同呢?

小L:变得积极、主动了,不会再莫名其妙发脾气了。生活也更规律了,学习也有计划了。

在这个环节中,辅导老师通过询问,引导小L确立目标,帮助其厘清真正的需要和期待。首先,辅导老师给予小L充分的时间让他表达他目前的境况,并正向提问“你今天打电话给我,主要是想谈什么问题”,引导小L表述自己的咨询目标。一开始小L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需要辅导老师耐心引导。当辅导老师以开放、倾听等方式接纳,小L就能表达更多。

其次,在引导小L确定自己的目标时,辅导老师使用了“奇迹问句”,邀请小L描述奇迹发生后的美好愿景,引导其将自己在困境中的模糊、抽象的反应转化得更具象、可操作,小L也可以从问题模式的无效思维中跳脱出来,不再胶着于目前的困境,如“一直去查看网络信息,不专心学习,睡眠差,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也差”,而是慢慢转向“解决困境的目标”上来——“变得积极、主动,不会再莫名其妙发脾气,生活也更规律,学习也有计划”。

目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形成和修正的过程,而奇迹问句作为SFBT中的核心,能帮助来访者从谈论问题转化到谈论可能采取的方法上,使来访者的能量有可集中努力的方向。

3.寻找例外

例外即优势、资源、力量等的统称,它常常存在于来访者的问题发生以外的时段,或者问题不严重、发生频率少的时刻。SFBT认为,每一位来访者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历程和生活经验,也拥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和力量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咨询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帮助来访者发现和看见这份优势和力量,当来访者能意识到这些例外并加以应用,或增加例外发生的频次,就很可能引发自身的改变动机,而这些动机将成为建构解决之道的重要基础。

在这个阶段中,辅导老师集中寻找与深入探究小L生活的各种例外经验,并且追溯小L是怎样做到让这些例外经验发生的。由于来访者往往不易看到例外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例外询问句式去发现来访者的例外行为,使来访者能有意识地再度使这些例外发生。

小L:变得积极、主动了,不会再莫名其妙发脾气了。生活更规律了,学习也有计划了。

辅导老师:那么,在家上课的这段时间里,你有没有积极、主动、没有莫名其妙发脾气,生活和学习比较规律和有计划的时候呢?

小L:有过吧。

辅导老师:可以多说一点吗?

小L:那天,我们几个同学正好在都在网上,后来大家就网络视频聊了天,他们说在家的时候会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一个同学在学吉他,还有一个同学和妈妈一起在学做蛋糕。我那天聊天结束后就把原来一直没有时间搭的乐高找出来了,搭了差不多有三个小时,我觉得我挺充实的。

辅导老师:看来你的朋友很多哦!你也很喜欢乐高,原来一直没什么时间,这段时间反而可以使自己静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这给了你充实的感觉。

小L:嗯,是的。

辅导老师:如果以1分到10分计,10分代表你很充实,积极主动,生活和学习都比较有规律、有计划,1分是正好相反。你觉得目前你是几分?

小L:4分吧。

辅导老师:嗯,这4分都是哪来的?

小L:因为学校规定每天要上三门课的网课,老师还会布置一些需要打卡的作业,所以,每天我能坚持上完课、打完卡,这些让我觉得很充实。

辅导老师:你是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孩子,虽然有种种焦虑,但是还是能坚持上课、打卡。你希望自己能达到几分?

小L:7分。

辅导老师:你觉得4分和7分会有哪些不同?

小L:我会把学习任务安排得更好一点,这样就不会无所事事,否则感觉有点浪费时间了。还有,我要好好利用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这段时间。以前,我很少有机会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他们都比较忙,也没什么时间陪我。

辅导老师:看来你很在乎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那份幸福的感受。那你觉得怎么做可以让自己更充实一点,并且好好利用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呢?

小L:我要更专注地上课,作业更有质量,并且用更多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但是以前没有时间做的事。还要多看点课外书,老师说我的作文还要努力一点。嗯,和爸爸妈妈的话,我想想啊。我和爸爸以前约好要一起搭一个大乐高的,但因为太占用时间了,所以一直没有动,这次我想和爸爸一起搭。还有,以前暑假的时候妈妈教过我做番茄蛋汤,我一下子就学会了,当时我才四年级,妈妈表扬了我,我很高兴。这次,我还想学做几个菜,这样暑假的时候,我就不用老是点外卖了……

辅导老师:哇,今天老师对你又了解了好多,你对自己的学习很有目标和计划;而且四年级就学会了自己做菜,并试着照顾好自己了;从你刚才说到和爸爸妈妈的互动中,我也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和你之间浓浓的爱。

通过询问“在家的这段时间里,你有没有积极、主动、没有莫名其妙发脾气,生活和学习比较规律和有计划的时候”引导小L发掘例外经验,并尝试再次运用。在小L描述其例外或成功时,辅导老师使用“平量问句”进一步询问小L细节,让小L把他的行为具体化。这会使他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这也培养了小L的成就感和看待问题的新角度。探讨例外并不是为来访者的生活创造一个虚拟的美好景象,而是来访者已经有过例外故事,只是需要引导其再次看见及运用。

第二阶段:暂停

在这个阶段中,咨询师设置了十分钟的“暂停”,从而产生空白效应,给来访者一个缓和的机会,也可以让来访者思考前一阶段的整个晤谈过程,促进来访者自我的积极探索,同时也使来访者在等待中形成一种预期,提高其对后面信息的接受程度。此外,咨询师会利用该阶段,梳理和总结本次晤谈的历程和收获。本次辅导因为是电话辅导,因此,辅导老师和小L说明情况后挂断电话暂停十分钟。

第三阶段:正向反馈

正向反馈的内容都是基于本次晤谈所得的信息,咨询师会以此为基石,给予来访者赞美、肯定。赞美不但表达了对来访者本身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其生活见解、解决之道和自身优势的认可。本次辅导中,辅导老师肯定和赞美的是在本次晤谈中观察到的小L的正面特质和寻找到的力量和资源,特别是小L自己的一些“例外”和个人成长中的成功经验,帮助他坚定信心。同时辅导老师也会给予小L一些建议,这里的建议不是脱离小L的需要让其重新学习,而是鼓励小L尝试一个行动,有意多做一些“例外”行为,或是向已经设定的目标前进一小步,鼓励小L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这上面,并将其可能出现的改变带到下次晤谈中进行探讨。

一个星期以后,小L再次来电,诉说经过上次辅导以后,自己有所改变,常将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活动上,在过去的一个星期中,能够静心做作业了,睡眠也慢慢好了,对生活和学习也有了较为合理的安排,心情也不再那么焦虑了,和爸爸妈妈的互动也多了。辅导老师肯定和赞扬了这个改变过程,并鼓励他继续进行这星期中行之有效的事情。

从效果上看,运用SFBT对疫情应激反应的干预是较为成功的。

尽管作为一种新的咨询范式, SFBT产生的时间较短,技术还不尽完善,使用时或有机械性倾向,治疗效果的有效性也常常受到其他咨询流派的质疑,但SFBT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模式相比,也有許多可圈可点之处,如咨询重点由探索问题的原因转向探索问题的解决,相信来访者自己本来就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挖掘来访者的例外和优势,咨询历程短,等等。SFBT对于一些突发的危机应激反应有着显著的干预效果,非常适合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运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性问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45-49.

[2]戴艳.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2004(6):1442-1445.

[3]王静.基于短期治疗的焦点解决法介绍及个案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8):578-579.

[4]王玲.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法的评介[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0):675-676.

[5]罗亚莉.新冠疫情下一般民众应激反应及心理疏导[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11):86-89.

[6]关京.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在中学生考试焦虑辅导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2):37-4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苏州,215104)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应激反应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保温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分析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效性探讨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产生的具体影响分析
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预镇痛对瑞芬太尼麻醉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气腹压力时超氧化物歧化酶、TNF—α的动态变化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