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产生的具体影响分析

2016-02-23王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激反应全身麻醉影响

王英

【摘要】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 6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 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手术前、气腹20 min、切皮与手术后10 min采集静脉血, 对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进行测定, 同时观察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切皮时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10 min与气腹20 min的NE、E、HR以及MAP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激反应;影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27

子宫切除术实质上就是一种治疗子宫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1]。本文主要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产生的具体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年龄29~64岁, 体质量指数17~24 kg/m2。其中13例CIN 2~3级, 25例多发性子宫肌瘤, 22例子宫腺肌症。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0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均经诊断性刮宫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B超以及宫颈组织活检确诊。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60例患者手术前均常规禁饮食, 术前未用药。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 具体方法:应用0.2 mg/kg依托咪酯、0.6 mg/kg罗库溴铵、4 ?g/kg芬太尼、0.2 mg/kg咪达唑仑行静脉快诱导, 当患者的意识逐渐消失后对其进行喉镜直视下气管插管, 使用呼吸机对患者呼吸进行合理控制, 根据患者的血气状况, 对呼吸机参数进行相应的调节, 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35 mm Hg(1 mm Hg=0.133 kPa), 然后持续性静脉注射罗库溴铵, 静脉泵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 注射量分别为0.2 ?g/(kg·min)、8 mg/(kg·h), 保持麻醉效果。手术完成前8 min停止静脉泵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

研究组患者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 具体方法:硬膜外阻滞前10 min, 静脉注射0.03 mg/kg咪达唑仑, 然后给予L2~3穿刺, 硬膜外置管完成后, 回抽无血与脑脊液, 静脉推注2%利多卡因5 ml, 注射完成之后观察5~10 min, 确保未出现麻醉不良反应后, 将0.75%罗哌卡因10 ml注入硬膜外腔中[2]。如果硬膜外麻醉平面超过T4水平、HR<45次/min, 应当给予10 mg麻黄碱, 将其排除在研究之外。若是硬膜外麻醉平面低于T4水平, 待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处于平稳状态后, 给予全身麻醉, 除了不再应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治疗之外, 全身麻醉的用药、操作方式与对照组一致。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气腹20 min、切皮、术毕10 min的HR与MAP, 检测NE与E水平。术后24 h进行随访, 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分为非常不满意, 2分为不满意, 3分为基本满意, 4分为比较满意, 5分为非常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HR、MAP变化对比 研究组患者手术前、气腹20 min、切皮、术毕10 min的HR分别为(74.39±6.68)、(79.75±11.42)、(81.52±13.91)、(76.32±10.51)次/min;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5.81±6.29)、(97.61±19.27)、(82.21±13.85)、(91.45±13.62)次/min。研究组患者手术前、气腹20 min、切皮、术毕10 min的MAP分别为(69.72±10.42)、(79.24±11.52)、(81.25±13.24)、(72.31±12.85)mm Hg;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9.75± 11.39)、(97.63±19.57)、(82.54±13.37)、(81.62±9.34)mm Hg。两组患者手术前、切皮时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毕10 min与气腹20 min的HR、MAP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NE与E水平对比 研究组手术前、气腹20 min、切皮、术毕10 min的E分别为(191.53±98.35)、(314.43±191.52)、(267.73±92.98)、(213.75±98.53), 对照组分别为(189.88±101.42)、 (539.61±221.54)、(321.45.±83.74)、(327.76±143.62)ng/L。研究组手术前、气腹20 min、切皮、术毕10 min的NE分别为(256.41±103.87)、(289.84±105.55)、(246.46±110.52)、(275.41±84.86)ng/L;对照组分别为(269.55±116.62)、(573.61± 112.33)、(274.33±103.54.)、(398.88±101.67)ng/L。两组手术前、切皮的E、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毕10 min与气腹20 min的E、NE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术后麻醉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麻醉满意度评分为(4.39±0.61)分, 对照组为(3.41±0.57)分,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毕10 min的HR、MAP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姚昌银等[2]的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能够有效规避由于全身麻醉引起的安全隐患, 如血流动力学波动、残余肌松等, 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游敬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应激反应及纤溶功能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17):104-105.

[2] 姚昌银, 童生元.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2):174-176.

[收稿日期:2015-08-14]

猜你喜欢

应激反应全身麻醉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康复新喷剂对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并发症的影响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效性探讨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