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化解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权难题的实践与思考
2021-07-11张兆康王君波朱芸赖燕飞
张兆康 王君波 朱芸 赖燕飞
摘要:文章根据宁波市江北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后的“六化”路径选择和各地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树立发展权新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核心所在,以及正确理性对待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现象,并在深层次分析发展权难题原因和症结的基础上,建议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权的实现途径可在六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
关键词: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权;发展权;股权激励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依照政策规定,是“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说明这一改革的重点是解决持股农民的收益权问题。但要使持股农民获得更多更大的收益分配数额,必须不断规范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机制,大力化解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权这一根本性的难题。
一、大力树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权新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核心所在
树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权理念,壮大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机制保障,是农村工业化的基础力量,是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农村城市化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要求是发展权的高级形式。需提及的是,村庄作为一个社区必然有其社会性,梳理其发展权带来的社会功能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提供了大量的农村公共产品;通过集体净收益再分配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管理规范的收益分配方法达到了社会控制功能的效果,如通过集体经济分红调节的手段,对村民家庭和睦、邻里融洽、尊老爱幼、遵纪守法、计划生育、治安工作等方面制定了若干与集体经济分配相关的办法,促使村民朝着遵纪守法、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良好方向发展,而对那些不遵守村规民约、乱倒垃圾等不当行为,扣减其一定的收益分配数额,以此来约束其社区成员的行为,江北本地的实践效果特妙。
綜合本地及其他地区的生动实践,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受发展水平、发展程度、发展能力、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模式等密切相关,综观各地包括宁波市本地的情况,集体经济发达地区多集中于城郊片、工业园区以及城镇区域,已成为客观发展规律的一种必然。这里的关键是土地级差地租导致的增值结果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村社经营者为此不懈辛劳努力拚博的奋斗过程。但也不能排除的是,区位优势明显不足的偏远地区在农村能人的带领之下也能采取精心培育的产业发展策略涌现出的发家致富的许多案例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北京市北郎中村于1993年运用股份合作制手段,对面粉厂和养猪场等村办企业进行投资入股改制,这几个改制企业全部获利,继而又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组建了新的完全按照公司机制运作的股份制企业--北郎中农工贸集团,有效整合了各方面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资源,使之新型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成功典型。陕西省袁家村无中生有发展关中特色旅游更是将发展权的内涵发挥到极致地步,尤其是股权设置上采取的交叉股、混合股和优先股等方法,实现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二、正确对待目前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现象
从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不平衡性不均匀的情况十分明显,突出体现在:受到各地区域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影响,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平衡性加剧,出现地区分化、强弱分化的格局。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临近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浓厚,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远离城镇的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基本上无固定性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也应该看到以因地制宜培育当地产业为特色的远郊村的发展典型。尽管个数不多、比例不大,但显示的意义和示范效应非同小可。
产业特色以及经营模式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各地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多数产业层次还集中处在物业租赁经济、资源性发包等低层次阶段,经营模式处于低端化层级,稳定增收的渠道较为单一,强村富民的发展模式、实现途径等亟待寻求新的突破。
从各地集体经济发展成功经验来看,村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核心要素配置是一个综合化的体系:农民带头人,企业家团队;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不断挖掘可经营的新资源,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化;不断创新经营组织形式,建立富有活力的共同创造、共同享有、共同发展的经营机制。
三、梳理探析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滞缓的深层次原因及其症结
第一,没有将集体经济作为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以及外资经济之外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来对待,没有给予应有的位置和应有的地位是最大的问题。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还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的政治问题。据初步测算,一个村的基本维护运作费用至少130万元。没有一定可用收入来源的经济欠发达村,就难以有效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服务功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境。
第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长效机制。一些发达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虽已基本完成,但是改革后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规划、土地等方面的制约,新项目难以引进、老项目难以维持,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留用地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造成项目不能落地,逐渐演变成为长期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许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未纳入村庄发展规划,且规划调整时间周期长,审批环节多,用地难以调剂;还有就是受产业规划控制,使一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途径变窄,路子越走越狭。
第三,运行机制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从村经济合作社的组织模式中蜕变而来,经营管理者基本上是原村级领导班子,股东只限于本村经济合作社的原成员,在股权管理、资产运作、投资决策、考核激励等方面仍比较封闭,难以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而相关职能部门对政策执行过程中感到无奈,如省里规定“各地应确保将当地年度可用建设用地指标的10%用于新农村建设,并确保优先安排村集体物业用地”,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却认为切块安排用地指标的做法不切合实际,造成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用地十分困难,前途缈茫。
第四,村社经营者本领恐慌,发展思路狭窄,也是一个发展权不强的重要原因。普遍缺乏具有农民企业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人才,部分村社干部想在发展方面有所作为,但在如何因地制宜选择项目、因势利导促进增收等方面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加上村干部任职时间不长,存在短期行为,对发展集体经济想得不多,缺少办法,以至于几年来山河依旧、面貌未改。
四、化解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权难题的应对策略
必须将持股股东的注意力放在资产的持续增值上。为此宁波市江北区提出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的四个发展阶段和路径选择,即规范管理制度阶段、完善股权权能阶段、理顺内部治理结构阶段以及走向公司制顺畅运行阶段。路径选择是:改制法治化、股权收益化、持股社会化、分配规范化、职能分离化以及治理企业化。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体制机制上综合发力,建立一个完备的整体制度设计,解决好发展集体经济的原动力问题、生命力问题、持续力问题、创造力问题以及凝聚力问题,充分利用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规划的优势,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集体闲置货币资金,找准市场需求点,发挥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潜在制度力量,走上一条健康的持续的增收致富之路。
一是制定村庄战略规划。具有强有力约束的村庄发展规划交由专业部门,在上上下下反复酝酿得到全体村民讨论听取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规划的重点是制定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及其工作任务重点。不能由于主要领导人的变动调整而产生中断。可以尝试与当地国有公司的合作方式,由其精心策划包装对外招商。
二是实施村级经营人才培育工程。要广开门路,拓宽视野,从中选出受老百姓信任的能掌控调动起村庄全部资源的领路人。选举成功后向全体选民作出承诺并作出任期内发展计划设想。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每一个村民的技能和才干,鼓励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以及新乡贤为家乡作出成绩。政府部门要实施好村级经营人才胜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使之成为企业高管、理财高手、谈判专家等。
三是激活要素市场活力。政府部门应该设立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公开列出发展留用地指标落实清单。加快对村级所有土地、房屋的登记确权工作,为村级发展融资担保创造条件。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应将土地征用款除了安置失地农民之后,对巨额的货币资金,通过购买房产、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也可以采用跨村购地、租地等办法,向内挖掘有限的土地資源,建设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休闲功能园区,将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赋能,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四是创建多元化经营模式。继续推行建设标准厂房模式、购建商务楼宇模式以及建设专业市场发展模式等三种经营模式,再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向生态经济、混合经济以及美丽经济迈进。出台发展办法允许与国有资本合股,参与投资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起混合制所有制经济,并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以及劳务股份合作社等组织形式,重点对社区管理中的物业作为股份化产业化项目来组建不同的服务内容,千方百计把集体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五是设置集体经济发展股。对集体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除了薪酬激励、福利激励、才华激励和荣誉激励外还应予以一定的股权激励奖励。股权激励是解决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追求趋于一致的较好方案。通过设置发展股,可使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集体经济的长期价值,这样对防止经营者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如持有人在规定时期离职,或者给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其所持有股份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收回。
六是应该有个性化的消除经济薄弱村举措。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一是落实工作机制保障,即组织领导机制,政策扶持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结对帮扶机制,履行好主体责任。二是制定兜底条款。对生态保住村、基本农田保护村以及饮水源保护村,要充分考虑这些村的发展问题,出台强有力的财政兜底、项目兜底或帮扶兜底等办法,一定五年拨给组织运作定额费用,不使一个经济薄弱村在发展过程中掉队落伍。
参考文献:
[1]王静.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路径研究[J].农村经营管理,2016(05):22-25.
[2]梁燕雯.城郊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缺陷及创新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08(03):62-67.
[3]张兆康.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化的四条路径[J].农村经营管理,2017(07):44.
[4]杨秋生,朱重庆,土地赋能.创造村庄发展新空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研究”(17JJD790018)课题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北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