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诊断性教研帮助青年教师应对个性家长的策略

2021-07-11郭陆蕾

天津教育·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研

郭陆蕾

【摘  要】学前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某些有特殊需求的“个性”家长的沟通问题成为幼儿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因此,幼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此问题应该给予重视,通过诊断性教研,深入分析制定对策, 有效地加强青年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交流,跨越交流难点和障碍。

【关键词】个性家长;诊断性;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2-0004-02

【Abstract】Preschool educ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The communication problem for some "individual" parents with special needs has become a challenge that kindergarten teachers have to face. Therefore, kindergarten teachers, especially you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Through diagnostic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depth analysis and formulation of countermeasures,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young teachers and parents, and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in communication.

【Keywords】Personality parents;Diagnostic;Teaching and research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每一次的家园共育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家长,甚至是“个性”家长,经常会面临家长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在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与各位同仁交流和探讨。

一、利用家访和家长会,善倾听,巧引导

家访工作与家长会是家园配合默契的良药。家访是青年教师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并争取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而家长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家长与教师可以更好地交流建立了一个平等的大平台,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孩子更多的在园信息,也可以了解到幼儿园各项规定以及相关政策。

【现状描述】曾经遇到一个班级,到中班时已前后换了6位教师,转入大班,由于特殊原因,原本的教师辞职,又换了两位年轻教师,因此出现个别冲动型的家长质疑“为什么班级总是换教师”“孩子好不容易和以前的教师建立感情,现在又要重新开始”等等。

【教研分析】针对班级现状及家长的质疑,幼儿园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与班级教师开展了以问题为导向,围绕问题相互介绍经验的诊断式教研,通过讨论得出以下分析:1.对班级教师太年轻存在疑虑,年轻教师是否有经验把孩子带好?她们的工作能力怎么样?脾气怎么样?2.对班级现状担忧,年轻教师能否把控好班级孩子,让孩子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实施策略】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一致认为应在开学前紧急召开家长会并进行一次全班性的家访。1.在开学前的班级家长会中,我们认真清楚地向家长说明情况,并且表明教师的决心和信心,以此让家长放心。2.结束家长会后,我们马上进行了一次全班性的家访,通过家访与每一位家长近距离地交流,深入熟悉和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生活学习习惯和生活背景,也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用心。

【教研反思】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家长会和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在家长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家长也感受到青年教师的朝气和用心,在接下来的工作开展中也积极全力地配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该手段,加强青年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以达到家园共育的最佳效果。

二、电话告知,主动化解疑虑

电话是我们与家长沟通最简单的方式。

【现状描述】班上有个叫兮兮的小朋友,天性活泼但做事冲动,常常因为自己横冲直撞而受伤,孩子父母较为敏感,曾因一次孩子受伤,我们没有及时电话告知,导致放学时家长质疑我们对孩子不够关注。

【教研分析】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集体诊断式教研,通过讨论得出以下分析:1.3~6岁的孩子天性活泼,自我保护意识弱。2.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对于孩子磕碰情况陈述不到位或没有及时说明。

【实施策略】遇到这一情况应第一时间致电家长,说明情况,安抚家长,也表示我们对孩子受伤做了处理消毒工作,请家长安心。

【教研反思】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感受到利用电话能直接及时地反映孩子的在园情况,拉近青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并与之协调、合作,化解家长心中的疑虑。

三、换位思考,尊重家长心态

换位思考,就是从家长的角色出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多报喜,巧报忧”,那么大事就会化小,小事就会化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状描述】班上有个叫正正的小朋友,是个安静内敛又懂事的男孩,进入大班开学三周后,频繁请假,不管说什么孩子都不想来上幼儿园,一说上学就开始哭闹。家长也着急,认为孩子在班级一定是受了委屈,一直逼问孩子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负他,孩子哭得更凶了,早上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孩子一直抱着爸爸妈妈,哭闹不进去,家长觉得更不对劲,在幼儿园门口嚷嚷,一直打电话质疑我,导致我的情绪也变得很烦躁。

【教研分析】针对该情况,我们与有经验的教师一起诊断式研讨,得出以下分析:1.该家长心思细腻,当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状况的时候,就容易怀疑和不安,喜欢往坏的方面想,胡乱猜测,接着逼问孩子,觉得一定是孩子受欺负了。2.对教师的解释缺乏信任,容易产生误解。

【实施策略】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理解家长,尊重家长一颗爱孩子的心。1.先接受对方的观点,采取“以退为进”的原则。教师首先是教育者,摆事实、讲道理是我们的强项,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好幼儿和家长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化解家长的“横眉冷眼”。我们主动和家长联系,沉住气、压住火,和颜悦色地向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2.隔天,笔者亲自到幼儿园门口将孩子接到班级,慢慢询问情况,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放学让孩子参加幼儿园的延时服务,孩子想早点让爸爸妈妈接他回家,又不敢说,所以哭闹不愿上幼儿园,得知原因,笔者也第一时间向家长汇报说明原因,家长也对教师的用心表示感谢。

【教研反思】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感受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将心比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尊重家长的心态,换一个角度考虑,往往是海阔天空,再棘手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四、结语

总之,家园沟通共育是一大课题。尽管要面对五花八门的“个性”家長和层出不穷的“问题”,青年教师也要沉着冷静,统筹兼顾,积极应对。只要讲究策略,做到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相结合,青年教师也能独当一面,让家园共育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让幼儿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向程窈.青年教师诊断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9(3).

[2]王健.青年教师在教研活动框架下有效备课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8(04).

[3]孙晓红,张琪.构建教研员、特级教师、青年教师共同体的联动——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成长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9(19).

[4]何红梅.年轻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

[5]耿福琴.青年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困难及对策[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5(01).

[6]李飞,杨坤.教师和家长沟通的策略[J].中国教师, 2006(08).

[7]邹海萍.青年教师家长工作中的“五心三力”[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33).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教研
“找茬”教研,助力数学教学研究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现代学校精准教研的应用场景与实施建议
浅谈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研用心教师获益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教研:有新意不如有心意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中小学教研边缘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