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遗址

2021-07-11晟楠

阅读(高年级) 2021年4期
关键词:遗存史前良渚

晟楠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也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考古发现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

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将以良渚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这属于当时中国最早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

1970年以来,随着江苏、上海和浙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考古新发现,良渚文化在物质生活、聚落形态、礼仪制度和文明化进程等方面的内容大大丰富。反山、瑶山、莫角山等100多处遗址点,如同一颗颗珍珠陆续被发现。

2007年,良渚古城被发现。随后,考古发掘和研究不断深入,它的空间格局、功能分区以及各类遗存的内涵日渐清晰。

2010年,古城的外城得到初步确认。

2015年,发现和确认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

这些考古工作不仅大大提升了人们对良渚古城遗址的整体性认识,更使其成为良渚文化中遗址点分布最密集、遗存类型最丰富、等级最高的一处核心遗址。

遗存类型

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遗存类型复杂,其核心区可分为三部分,最中心为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宫殿区,其外分别被城墙和外郭所环绕。古城北部和西北部还分布着规模宏大的水利系统和祭坛,在古城外围也存在着广阔的郊区。整个城市系统的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显示出良渚先民在规划古城时视野之广阔。因此,其遗存类型由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共同组成。

外围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人工堤坝遗址,以及相关的山体、丘陵、孤丘、天然溢洪道等自然地形组成。外围水利系统可以说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地理边界,它与良渚古城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古城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防洪、蓄水、水运、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你们知道吗?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它的意义十分重大,它见证了良渚时期较为科学的水利工程技术和强有力的社会组织能力,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水利史。

良渚古城遗址的出土器物非常丰富,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总量达1万余件。

玉器主要作为随葬品出土于分等级墓地,材质以透闪石为主,器型包括玉琮、玉鉞、玉璧、冠状饰、锥形器、玉璜、半圆形饰、柱形器、玉镯、玉织具、玉纺轮等,以及圆雕的鸟、龟、鱼、蝉等动物造型玉器。

其中,玉琮是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玉器。这种内圆外方,蕴涵着“天圆地方”原始宇宙观的筒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的原创器型,是对神人兽面纹所蕴含的神灵崇拜的重要载体。神人兽面纹在良渚古城遗址内大量被发现,并且形象统一,形态稳定,在玉器中位居核心位置,应当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地位最高、乃至唯一的神祇,标志着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信仰。

遗产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良渚古城遗址:“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遗址,向人们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通过大型土质建筑、城市规划、水利系统,以及不同墓葬形式,体现出社会等级制度,成为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是的,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可证实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在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

猜你喜欢

遗存史前良渚
史前悲剧
80件实物、99幅图片首次揭秘——良渚古城申遗全程
五千年良渚,四代人80年的发现
良渚人有文字吗?
浙大社推出“良渚文明丛书”
论信阳地区民俗活动中的巫风遗存
明代俗曲文献遗存
最大的史前海蝎子等
史前大冒险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