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阜楷木雕刻艺术及其发展探析

2021-07-11高飞

大观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民间艺术

高飞

摘 要:曲阜楷木雕刻作为曲阜“三宝”之一,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曲阜楷木雕刻工艺精湛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它的每一件珍品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文章阐述了曲阜楷木雕刻的历史沿革及其种类,分析了曲阜楷木雕刻的艺术特色,针对其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曲阜楷木雕刻;民间艺术;艺术特色

一、曲阜楷木雕刻的历史沿革及其种类

曲阜楷木雕刻是以楷木为原料进行雕刻。楷树,又名孔木、黄连木,属于漆树科,其木质虽坚硬却又柔韧、细腻,具有雌雄之分,是多年生长的乔木。《广群芳谱》曾引《淮南草木谱》云:“楷木生孔子冢上,其枝干疏而不屈,以質其直故也。”[1]楷树作为曲阜孔林特有的珍稀植物,枝干天然弯曲呈龙蛇状。一般情况下,楷木雕刻作品可分为三大类:孔子像、如意、手杖。雌性楷木品质较为松软,色泽呈黄色,纹理纵向交错,比较适合精雕细刻,可雕刻人物像、动物像或是如意,雕刻出的作品可达玲珑剔透、纹如发丝而不断的程度。与雌性楷木截然相反的雄性楷木,其质地较为坚硬并带有黑筋,因此雄性楷木只能被用来做些简易的手杖或是一些具有粗犷造型的雕刻。

关于楷木雕刻最初的由来,可参考《阙里志》中的记载。公元前479 年孔子逝世后,其弟子子贡因未能给老师送葬内心感到无比内疚,因此决定守墓六年。子贡将从南方所带的楷木苗植于墓旁,随着时间的流逝,树苗皆长为参天大树,也就是现在的“子贡手植楷”遗迹。而后,子贡为报老师教诲之恩,在不会雕刻的情况下,苦练雕刻技法,并以楷木为原料,刻成了其师孔子、师母亓官氏两尊圆雕坐像,这两座雕像在后世也成了无价之宝。至西汉时期,汉高祖再去淮南时路过山东,以太牢祭祀孔子。孔子九世孙孔腾拄着根盘龙似的拐杖为汉高祖刘邦引路,他所用的楷木拐杖便成为楷木雕刻手杖之始。宋真宗大中祥符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在云南境内任官职时,用家乡的楷木树枝制成了笏板,并称这块笏板为“天然如意”,也正因如此,后世皆认为“如意”是孔道辅首创。清康熙时期,孔子第六十七代嫡长孙孔毓圻曾向康熙帝进贡楷木雕刻如意、手杖等。在此之后,此类艺术品便逐渐成为朝廷贡品。据《续修曲阜县志》卷五和相关文献记载:“颜锡忠,业木工,精雕刻,清光绪十七年慈禧太后寿辰,山东巡抚命作寿杖一支、如意两架,以作寿仪。其杖系刻白龙白珠,云霞相映,玲珑细巧,跃跃欲活;如意刻有八仙祝寿,耳目口鼻、高短肥瘦不异生人,太后见之称为绝活,深加赞赏。其子振轩、侄振昌亦工此业,深得其家传云。”[2]至此,曲阜楷木雕刻备受各界关注。

二、曲阜楷木雕刻的艺术特色

曲阜楷木雕刻是曲阜楷木雕刻艺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在曲阜楷木雕刻2400多年的历史中,经世代艺人的发展与创造,其制作过程大体可分为选料、下料、设计、切、削、净地、锉梗、开相、修细、磨光、上蜡等工序。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因为大部分楷木纹理较为细腻,操刀时需刀、锉并用。当然,在工具的选择上也极为挑剔,就目前已知的楷木雕刻工具大致可分为四种:圆刀、斜刀、中钢刀、平刀。这些工具在进行楷木雕刻的时候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使得雕刻线条刚劲有力,纹理典雅细腻,作品总体栩栩如生。在工具与匠人技艺结合之下,楷木雕刻的技法主要分为圆雕、浮雕、透雕和镂空雕四类。这也使得楷木雕刻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古朴简约、雕刻精细、形神兼备。

(一)精雕细琢的造型——以如意雕刻为例

最初,如意是古人用作挠痒的工具之一。在民间,其造型样式极为单一,呈手杖状,与手杖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其一端被制作成较为尖锐的部分,方便古人进行搔痒,一般是选用竹子或木头作为原料。在古代,达官贵人所用的如意则区别于一般平民所用的手杖样式,达官贵人所用的如意雕刻工艺极为细致,刀工复杂多变。由此可见,当时的手工艺人的审美已达到一定的境界,工艺技法也日渐成熟并达到一定水平。一般,楷木如意在雕刻时常用透空雕刻法,采用此方法所雕刻出来的作品立体感强烈,视觉效果极佳。近几年,随着如意雕刻工艺越发精美细致,再加上“如意”二字自古以来被人们赋予太多吉祥美好的寓意,如意原有的实用功能更多转化为装饰功能,作为一种艺术品或是家中摆件玩物出现。

(二)古着浑朴的写实性——以颜氏孔子像雕刻为例

如若说如意的雕刻风格是典雅细致,那么孔子像的风格则具有一种古着浑朴的写实性,这一点深受儒家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每一座楷木孔子像都没有过于华丽的装饰,更多是给人一种纯朴的感觉。正是这种古着浑朴的感觉,才使得孔子像艺术更加平易近人和真实。因此,楷木孔子像创作既要体现出一定的对称性,又要在细节之处更贴近生活。虽然有些孔子像作品会忽视一定的比例,在局部进行夸张表现,但是如此一来,匠人在雕刻时往往会更加注意作品的精神风貌。曲阜楷木雕刻大师曾总结出雕刻孔子像的口诀:“孔子异貌世少稀,面含‘七露脱世俗。银鬚连发根根线,身佩戒剑质气逸。鹤背天文双手握,温历威猛恭而慈。”[3]所谓面含“七露”即口露齿、鼻露双孔、双眼露睛、双耳露骨。从这个口诀中可以看出,雕刻匠人在创作时既尊重原有事实,又会进行一定的艺术夸张。因此,现在市面上流传的楷木雕刻孔子像一般都是面露微笑,头与身的比例并非完美,甚至还会有一些头重脚轻的既视感,额头相对突出,有点类似于寿星的形象。

(三)蕴含着吉祥寓意的装饰图案及纹样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民间文化影响着当地的民间艺术,曲阜楷木雕刻亦是,绝大多数曲阜楷木雕刻的装饰图案和纹样就极具自身的特点。在曲阜楷木雕刻中,采用了许多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和纹饰,例如龙、凤凰、鹿、蝙蝠、缠枝纹、祥云纹等,这些能够代表吉祥寓意的图案和纹饰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寄予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曲阜楷木雕刻的发展现状

曲阜楷木雕刻技艺自“子贡雕孔”算起已有2400余年,早期的楷木雕刻如意、手杖等一系列实用和陈列性制品并非售卖品,而是孔子后裔作为赠品在祭孔活动中代表孔府赠送来宾的[4]。曲阜楷木雕刻发展到现在,虽然雕刻造型细致典雅,装饰图案和纹样较为丰富,但以前的曲阜楷木雕刻仅限于手艺人小规模定制,并未在市场中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日益增加,传统工艺进入现代生产,曲阜楷木雕刻的匠人与大师要承担将曲阜楷木雕刻传承下去的责任,现代工艺企业、楷木雕刻的小作坊或是楷木雕刻艺人工作室需要并行发展。

在曲阜楷木雕刻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原料问题,楷树作为楷木雕刻的原料,生长周期较长,不易存活,这导致楷木雕刻作品的数量急剧减少,成品价格较高,许多购买者或收藏者望而却步。其次,曲阜楷木雕刻作品未能成为旅游商品得到大范围推广。最后,相关部门未对曲阜楷木雕刻进行有效的保护与推广。在曲阜景点周围的商店里极少出现楷木雕刻的踪影,大多数的纪念品均来自外地,除不易保存和价格较高等因素外,最为重要的便是当地相关部门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对楷木雕刻进行宣传与推广,这也就导致曲阜楷木雕刻的亲民度并不高。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一些解决措施:第一,针对楷木雕刻体积过大、不易保存等问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工藝;第二,针对传承人逐年减少等问题,可开展曲阜楷木雕刻进校园活动或是开办曲阜楷木雕刻传承人培训班等;第三,针对曲阜楷木雕刻作品价格过高,相关部门未能进行有效的宣传与保护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系列关于楷木雕刻艺人的保护措施或是奖励机制,促进曲阜楷木雕刻的发展,使人们更加了解楷木雕刻。

四、结语

曲阜楷木雕刻是曲阜独有的手工技艺,它是曲阜楷木雕刻艺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深深扎根于儒家文化之中,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作为吉祥、和谐的象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张玉柱.齐鲁民间艺术通览[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823.

[2]济宁市文化局.济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粹[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43-144.

[3]王玮琦.传承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寻踪实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345.

[4]崔锦.民间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8-49.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民间艺术
中国音乐家通过音乐保存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的活力之源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