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科育人模式 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2021-07-11黄河清
黄河清
[摘 要]学科育人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怎样构建具体的实施策略,使学科育人有目标引领、有标准执行、有榜样示范,南宁三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文章从数学学科育人内涵、“三环耦合”学科育人模式、“三位一体”成果推广体系三个方面对此做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学科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科研保障;推广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7-0001-03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从2014年起,南宁三中开展了高中数学学科育人“三环耦合”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工作,把立德树人全面融入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经过6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高中数学实施学科育人的新思路、新途径,并在省内外几十所学校开展推广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数学学科育人内涵
数学学科育人,是指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挖掘数学的德育内涵,通过数学独特的路径和视角,开发数学对学生成长独特的发展价值,提升学生对数学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数学教学中获得滋养,满足学生成长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需要.
数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教学不仅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也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可以说,立德树人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境界.
数学学科以培养学生学科能力,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本目标,数学学习更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收获一个掌握知识技能、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价值.数学教师要从“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科思想本位”,更要转向“育人为本”,建构起唯有在数学学科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体验和形成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双向转化和双向建构.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育能力提升永远要走在这条路上.
同时,数学学科教学具有广泛的育人空间:如将数学史、中华传统经典故事等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家的故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忠于科学、忠于事实的思维习惯;又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积极探索的精神,讓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以及不懈探索的优秀品质;而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挖掘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学会思辨,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育人的重要问题.再者,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促进学生勇于尝试,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是数学学科育人更深层次的要求.可见,数学是实施学科育人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学科.
二、“三环耦合”学科育人模式
要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需要有实施的路径.为此,我们构建了“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科研保障”的“三环耦合”学科育人模式.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设立数学课堂教学“德育目标”,从思维育人、史料育人、审美育人、活动育人四个维度落实学科育人的途径,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长见识”与“悟道理”融合推进,使“立德树人”目标深度融入数学课堂;二是搭建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平台,开展以数学应用、社会服务等为主题的创新实践活动,将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目标延伸到课外,在实践中育人;三是建立以“课题研究、学科基地建设”为统领的科研保障体系,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保障数学学科育人的实践效益.
(一)课堂育人
课堂是落实学科育人的主阵地,构建有效推进数学学科育人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教有标准,促进学科“立德树人”目标深度融入数学课堂,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创新提出了数学课堂教学要设立“德育目标”,以思维育人、史料育人、审美育人、活动育人四个维度为抓手,将德育目标深度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进学科育人目标落地.
“思维育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最重要的目的有两点:一是教会学生思考,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毅力、意志、情感体验等非智力品质.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思维育人的重要抓手.为此,我们拓展了“问题导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内涵(注:南宁三中“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获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确立了教学各个环节思维训练的突破口:“新课引入”环节重点抓“关联性”,“概念形成”环节重点抓“合理性”,“概念深化”环节抓“内涵、外延”,“应用探索”环节抓“深刻性”,“总结归纳”环节抓“延伸性”,每个环节以精心设置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注重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触类旁通,掌握思维的基本方法,引领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从中培育理性精神.
“史料育人”:数学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寻找真理、不断扬弃、不断创新的过程,数学中每个定理、公式的发现,都是前人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坚持、拼搏取得的成果,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熟悉数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从中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实事求是的品格、忠于科学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鼓励教师认真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育人素材,从如何寻找历史典故、如何讲好数学故事、如何暴露思维过程等方面开展学习与研究,并通过公开课、示范课展开讨论,使教学与数学史紧密相融,从另一个层面上丰富和翔实了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
“审美育人”: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认知美、喜欢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数学学科在其内容、结构和方法上具有特殊的美,数学的符号、公式、概念、曲线、思想方法,无不蕴含着美.数学美体现在对称、和谐、简洁、明快、雅致、统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资源开展审美教育,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解决时构造的巧妙、推证的严密、精确的结果,从中理解数学的概括性、逻辑性和简洁性,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用简洁、优美的数学关系表达事物的内在规律,提高对美的理解和追求,这是数学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
“活动育人”:数学教材中展现的是简洁的知识,但无法呈现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前人探索实践的艰辛过程.怎样让学生透过课本结论的漂亮外表,去感受前人思维的启迪、展开、升华的过程,是数学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主动建构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经历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学习过程,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深刻,而只有感悟深刻的东西才会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丰富的过程体验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当学生有志于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这种探索的欲望会成为学生长大成人后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
(二)实践育人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还要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因此,教师应搭建“实践育人”数学活动课程框架,开展以数学应用、社会服务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将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目标延伸到课外.
建立数学实验室.引进平板电脑辅助教学,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教学空间,构建微课程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开设《数学建模》《立体几何进阶》《密码学初步》等拓展性课程,探索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与学科育人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立数学社团.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让数学社团成员参与学校大型活动项目的策划与设计,如“元旦通宵晚会”数学游园活动方案,在“畅享科技,畅享未来”的科技节活动中负责“圣诞树承重”方案的设计并进行现场测量、记录、计分.同时,让学生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研究与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课题,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如:《浅谈IDA*算法及其中估价函数的设计技巧》《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区域乡村振兴调查研究》等,学生在研究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好的提升.
学科奥赛学习.编制《函数迭代》《函数方程》《数列与差分探究》《组合数学》等校本课程,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学力水平等自主选择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开展 “我爱祖国海疆”海模比赛、火箭制作发射比赛、电子模拟探雷锦标赛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活动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发展,感受“发展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从而立志奋发图强.
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公益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实践等,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将数学学习与广西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从中学会承担社会责任,提升社会服务意识.
(三)科研保障
在数学教学中落实育人目标,数学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专业能力、研究水平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学科基地建设为推动,全面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为学科育人提供坚强保障.
2016年,课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被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同时,数学组教师以数学学科育人方式改革为研究内容的课题就有25项,为数学学科育人模式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指导,有效推进了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
同时,我校是首批广西普通高中数学学科课程基地,我们以“三课(课题、课程、课堂)推动”为抓手,引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培育了许多促进学科育人深入开展的教学成果,如“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获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精准帮扶贫困地区高中提升教学质量的创新实践”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课联动引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19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南宁市结题的市级课题中我校数学组占22项,在2021年广西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数学组占5个.近年来,数学组教师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200多篇.这些工作,为学科育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三位一体”成果推广体系
为了深入推进数学学科育人的全面实施,我们搭建了“校内研究实践—全区辐射引领—省际交流合作”三位一体的成果推广体系,引领广西数学学科育人研究与实践,并辐射周边省市合作学校,推动数学学科育人全面生根、开花、结果.
(一)校内研究实践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引领教师开展学科育人教学实践.近几年来,数学组教师在校内开展的专题学习20余次,研究课近百节,专题讲座十余场,发表相关论文近200篇,专著4部,取得广泛的实践效益,真正做到教师成长、学生进步.以学生为例,学科育人取得明显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增强了爱党、爱国情怀,学会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2016年,学生自发成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社,编纂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3册,创办《求真》社刊发行3期,在开展时政研究、社会调查方面积累了经验.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主题教育研学活动中,学会铭记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在每年开展的“传唱红色经典”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红色精神,承光荣传统”的讲故事比赛中,繼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第二,通过学科育人,学生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业成绩上都有了明显提升.2014年至今,学生获发明专利19项,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26项,其他类科技大赛奖9 项,国家级文体艺术奖6项,区级文体艺术奖30余项,高考成绩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区辐射引领
作为八桂名校和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学校,南宁三中要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此,我们注重与全区兄弟学校结成学科育人研究合作体,共同推进学科育人在数学课堂上落地.近年来,我们与北海市七中、北海市北师大外国语学校、来宾市高中、来宾市一中、来宾市六中、贺州市外国语学校、贵港市民族中学、防城港市实验高中、河池市第二中学、东兰中学、凤山中学、环江高中、南丹高中、都安县高中、田阳区田阳高中、靖西市民族中学、东兴市中学、南宁市26中、南宁市36中、南宁市东盟黄冈中学等20多所学校签约,并深入广大农村学校,共同开展学科育人研究实践,取得优良效益.几年来,在合作学校开展讲座活动70余场,研究课230多节,举行全区性教学研讨活动12次,合作学校在学校发展、教学创新、教学成绩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科育人之花开遍八桂大地 .
(三)省际交流合作
为了深入探索学科育人的新思路,南宁三中拓展了实践空间,走出广西,与外省兄弟学校开展深入的交流学习,先后与广东省罗定中学、吴川市第二中学、贵州省荔波高中、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签订了“数学学科育人研究合作体”协议,并开展了专题成果讲座、示范课等交流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南宁三中学科育人的探索实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各种自媒体、各合作学校官方微博等都做了大量报道,为学科育人的推广宣传助威.下一步,南宁三中还将与更多的区内外学校合作,将学科育人研究实践推向新高度,实现新突破.
学科育人是系统工程,要把它做好,需要深入持续地研究,尤其是要不断完善落实学科育人的标准,突破理论与实践融通的难题.我们要勇立教育改革潮头,不断深化学科育人的内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负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