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体育精神及代表项目

2021-07-11闫丽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阴阳太极

闫丽娜

体育精神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黄河文化孕育了中国体育精神。中国体育精神既有世界体育精神公平、竞争、拼搏等共同性和普遍性特质,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以谋略为本色的竞争精神、以包容为底色的公平精神、以团队为特色的拼搏精神等民族特色。黄河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代表。

一、黄河体育精神的特点

总体而言,黄河体育精神具有如下典型特点。

(一)以谋略为本色的竞争精神

万事万物皆有其道,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钻研谋略、运用谋略、创新谋略。在一个具有几千年谋略传统的国度里,体育竞技,不仅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战术的对抗。

在规则适用上,最为典型的是孙武演兵,申明约束。孙武是春秋末年著名的兵法家,他的谋略思想,对中国体育有很深的影响。在中国,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传统体育,体育规则的遵守都是展开训练和赛场竞争的基础,是谋略运用的前提。《史记》中记载的孙子吴宫演兵斩杀宫娥的故事、司马穣苴怒斩督军庄贾的故事,都表现了将帅对于规则的重视。演兵备战,在体育运动中以训练的形式呈现出来,从体育运动项目本身的规则,到组织训练管理的规章,都需要三令五申,要求参与者严格遵守。体育竞争精神首先以规则的共同遵守为前提,否则,就失去了体育精神的基础。

在技术训练中,中国体育讲究的是庖丁解牛、熟能生巧、久久为功。庖丁解牛的故事,记载在《庄子·养生主》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阐释了人们对于规律性的认识和技能性的训练两个问题。体育运动项目都需要在规则之下,总结规律以指导运动员运动技能的提升,“好道而进技”是运动员提升自我训练水平的必经之路。

在战术运用上,中国体育讲究的是田忌赛马、因利制权。田忌赛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通俗地阐释了国人对于谋略问题的理解。在现代体育中,团体项目通常都对运动员角色职能进行了区分,如前锋、后卫、中锋、主攻、二攻等,既赋予其赛场角色的定位,便于战术谋略运用,也决定了特定的技能要求;即便在某些个体项目中,也呈现出团队的特点,如长跑、竞走、速滑等体育项目,一般由领跑带动节奏,对团队有梯队要求,保障种子选手不掉队,最终保证团队成员取胜。

(二)以包容为底色的公平精神

随着象棋引入现代体育项目,竞技体育诞生了和局的比赛结果。这种结果,与黄河文化的包容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体现了中国体育精神中,不仅追求胜负结果,而且追求以人为核心的和谐思想。

首先,公平以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为基础。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不仅表现为体育本身对自然的人化,也表现为人的自然化回归,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共同体意识。

其次,公平以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为主体。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充满包容文化特质的公平中,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是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互助关系,而非以竞争为目的的竞争关系。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在个体关系的处理当中表现为双方彼此的尊重,各方对于运动规则的认可和遵守。

最后,公平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中国文化探索的人际、天人关系,以包容性为底色的公平,最终指向人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关系。在中国人心中,体育比赛向来都是和道德水平联系在一起的,是运动员自身进德修业的统一。中国人对公平的理解,已经远远突破了体育赛场本身,体育精神只有从竞技层面走向人际关系的和谐,才能真正实现“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实现社会的和谐。

(三)以团队为特色的拼搏精神

现代体育所展现的拼搏精神,在中国文化域境中,具有团队协作的典型特征,具体到体育比赛中,是说组成团队的成员需要各有优长,团队成员之间要建立和睦关系。这种思想和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思想大体上是一致的。

首先,和睦关系是团队的基础。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之间,教练组与运动员、管理人员之间都存在着團队的协作关系,可以说,其中各级各类人员之间的和睦关系,共同造就了体育运动的成功。

其次,共同意志是团队的核心。《诗经》中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国人对于民族、国家等团队组织的理解,在于共同意志下的同甘共苦、共同奋斗。在体育运动当中,为了共同的目标万众一心去拼搏,这就赋予拼搏精神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意义。

最后,各有优长是团队的关键。在团队当中,不同成员各有优长、互相配合产生的团队力量远远大于单个成员能力的简单累加。

二、太极拳与黄河文化

中国太极拳文化以温县陈家沟最有代表性。温县地处河洛交汇处,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正是在河洛文化的影响下孕育而生的。

太极拳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之学、道家导引吐纳之术,综合地创造出的一套融阴阳二气消息、自然五行化育、人体五运流转为一体的拳术。这种用身体语言深入阐释太极文化的拳术,是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体育运动,也是中华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太极拳的拳理基础:生生之谓易

太极拳的拳理基础,体现了中国人的身体观、生命观和价值观。

气运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一般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气。如《黄帝内经》讲到“天有五行生五气,以生寒冷燥湿风;人有五脏生五运,以生喜怒哀思恐”,把天与人有机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本体的理解。从躯体结构的五行到生命本质的五气,再到情感构成的五运和社会价值的五常,都是从对于人的生命和宇宙的本质探讨开始,贯穿着对于“气”的理解。因此,基于对人体构成和生命本质的理解,太极拳追求气息的绵绵不息,这契合宇宙发展变化的生生不息,是“道法自然”的一种体现。

太极理论。“太极”一词最早出自《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的“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没有相匹之意。太极拳强调以气驭力,以气的延绵不绝达成力的连连不断,追求读劲、化劲等顺势而为的手法技巧、分立对称又浑然一体的功架范式。练拳者通过领悟太极以至无极的混沌状态,从而达到“因机逗教”的境界。所以,太极拳区分不同的功架,不同功架之间式数不同却自成一体,就是以混沌之气建构整体性的功架范式,驾驭攻防一体的防守带动进攻的技击技术。

阴阳理论。阴阳思辨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典型,是中国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自然和提升自我的智慧之学。阴阳理论主要区分为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互根四个层面,极言阴阳两种力量的对立统一和消长转化关系,强调其整体的守恒性。太极拳把自我气运的消长转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解决了行功走架的训练问题,解决了敌我对抗气运此消彼长的技击问题,使得拳理高度哲学化和系统化。

(二)太极拳的功架形态:无极而太极

太极拳功架是人们进行练习的基本套路,有大架、小架等不同的类别。太极拳追求气运的连贯性、气势的无穷性、变化的灵活性,以气、势、形之变达到通的境界。

形之圆。有人形象地将太极拳提炼成“画圆”的技术。太极拳每个动作都强调圆弧的运用,突出动作的对称性和圆润性。陈鑫说:“自其形迹观之,所运者上下四旁皆是一个圈。吾故曰:太极拳不过一圈。”太极拳的起手式即是圆,太极推手更是连绵不断的圆形功架,“至疾至迅,缠绕回环,离形得似,何非月圆,精炼已极,极小亦圆”,契合太极理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总体观。圆代表了一种至上的境界,浓缩了太极拳功架对于神妙精微境界的不懈追求。

气之盈。“以气驭力”是太极拳的突出特点。太极拳突出以气息的盈满连绵进而达到功架范式的节节贯穿、圆活无滞。气的连绵不绝代表着生命力量的生生不息,太极拳在外为拳之形、力之强,在内则为气之盈、势之迫,通过对于气息的训练进而促进生命力的勃发,并在将发而未发之际化育拳劲、发动攻击,以达到一击制敌的目的。

势之绵。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太极拳之拳势,是气力的外化,在于山雨欲来时的引而未发之态,气盈则势满,以气之盈成力之强,显势之绵。太极拳阐释了穷则变的太极哲学,凸显了外绵而内刚的阴阳之道,蕴含着以柔克刚、以顺治逆、以静制动的思辨智慧,并转化为技击技术,适用于攻击和防御行动。

三、中国象棋与黄河文化

象棋,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益智游戏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在1956年被列为体育项目,为社会各个阶层所接受和喜爱。象棋从无到有,逐渐演化定型的过程,深刻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现实,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滋养。

(一)楚河汉界

在河南省荥阳市西北约17公里的黄河南岸,有一座土山,名为广武山。一条自南向北的沟壑穿过广武山,将广武山划出一道深深的口子,这条穿山而过的沟壑就是广武涧,当地人习惯称其为“鸿沟”。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鸿沟有直接关系。

荥阳成皋(成皋即成皋关,也叫虎牢关)一带,地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项羽所败,只好退守到荥阳。项羽引兵追至荥阳,刘邦凭借荥阳险要的地势,据守于此。楚、汉两军在此交战对峙达两年之久。后来双方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就是“楚河汉界”的来历。

(二)棋盘上的河洛文化:法天、象地、应人

象棋的雏形是六博,取“法天象地”之象。《易经·系辞传》认为“象者,像也”,即象棋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模拟。象棋棋盘有着浓郁的河洛文化遗迹,囊括了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内涵。

天道不忒,观乎天文察时变。棋盘是象棋的交战场所,象棋象天之象,法天之道,都集中在棋盘的设计上。古人把两仪四象纳入棋盘之上,所谓“质象于天,阴阳在焉”。现代象棋,虽然加入了楚河汉界,将对抗双方一分为二,但依然是整体“一盘棋”;对抗厮杀,象征阴阳力量的此消彼长,等到胜负已明,则阴阳对抗统一于一个太极整体之中。这就是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中国传统哲学。

地道直方,厚德载物建功业。棋盘直方,取于地道。《弈旨》讲“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盘方方正正,纵横正道相交,取法大地之形。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地道具有“直方大”的美德,这既是对大地外在形状的描述,也引申为坤道之德行,所以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棋盘的九宫格,象征大地之上的基本格局。《史记》记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九州别而天下定,以直方拟大地之情而尚其德,以九宫象九州而法其道,隐喻象棋之争在于天下一统。

人道仁义,顺天应人育众生。天道讲阴阳消息,地道讲刚柔相济,人道则重仁义德行,顺天之道而化育天下。天下之中,不仅是地理位置的中心,更代表着历代皇权统治的法理根源,这是“以德配天”的延续。到宋代,人们加入了九宫,把棋子放置到结点上了,至此象棋基本定型。对于一方而言,纵线有九,横线有五,象征九五之尊;把将帅、象和士的活动区域限制在九宫之内,代表着维护内部秩序的功能。

总的来说,棋盘的设置涵盖了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极之道,隐喻着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三)棋子中的兵学文化:兵制、兵器、兵法

现代象棋有7个兵种、32枚棋子,这也是兵制理论在象棋领域的典型再现,而兵制是社会结构在兵学领域的直接映射。因此,棋子的发展变化,能够映射出兵制组成、社会结构的变迁。

行伍之间有兵制。将帅是战局中的最高领袖,士、相主内,也履行作战筹划职能。卒、车、马、炮主外,代表了我国历史上的步兵、车兵、骑兵和炮兵。步兵最为古老,是军队的主体,步卒有五,取古兵制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行,并用行伍代指军队;车兵出现在春秋时代,一车有25人,保障的人员75人,大国都被称为“千乘之国”,车战以对冲为主;骑兵出现在战国时代,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变了冷兵器时代的战术,骑兵通常作为奇兵来使用,可执行大范围的迂回穿插作战,也可进行急速的冲击任务;炮的原型是抛石机,到宋代把火药用于军事,才有了以火药包为主要杀伤的火炮。这是中国战争史上冷兵器和热兵器时代最为典型的4个兵种。

兵杂之利在兵器。“兵不杂则不利”,各有优长的不同兵种是进行优化编组的基础。在现代象棋中,执行对外作战职能的是车、马、炮、卒四个不同的兵种。古代作战,通常步兵尾随车兵冲击,这也是现代步兵和坦克兵种协同作战的雏形;炮兵则通常配置在步兵的后方,主要是远距离攻击,间接杀伤敌人;骑兵履行迂回穿插职能,用以在战争僵持局面下决胜。将帅需要专门的人员来保护指挥机构,象、士则履行保卫将帅以使指挥机关运转的职能,共同构成整体的战斗力量。

众寡之用显兵略。“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兵法谋略不过是分合之变,因利制权,行避实击虚之事;识众寡之用,被孙子列为制胜之道之一。从棋子的设置来看,攻击范围最小的是将帅,其次为士,而将帅仅一枚,其他車马炮象士各2枚,兵卒5枚,众寡之用,玄妙在于此。经过弈者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过河卒、卧槽马、连环炮都能够成为决胜的重要因子。

(四)棋局里的文化传统:和为贵、谋为上、天下同

以和为贵,贯穿了中国社会的全部,大到内政外交,小至邻里往来。

和为贵,礼之用。“和”指双方打了个平手,这种说法,是我国所有传统体育项目当中唯一表示平局的说法。在象棋运动中,棋逢对手而握手言和,不失为一种美谈。和局有时反映出强烈的家国情怀。传说在抗战时期,著名象棋家“百岁棋王”谢侠逊与周恩来重庆对弈的故事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两人对弈两番握手言和,周恩来说:“明人重马,清人重炮,我们当重兵卒。”谢侠逊深有同感:“马,虽有八面威风,但可用兵卒制之。”周恩来爽朗地说:“对!对!兵卒就是群众,抗日救国就是要广泛发动群众啊!”

谋为上,兵之道。象棋本质上是一种军事竞争游戏,《孙子兵法》谈到“上兵伐谋”,主张以最小的消耗达成作战目的。伐谋才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才能实现作战的全胜,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社会财富和人口的损失。因此,在象棋对弈中,不仅仅追求捉对厮杀的胜负之快,更加崇尚不战而胜的谋略艺术境界。

天下同,共命运。天下大同是中国历代先贤的梦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才能天下大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须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象棋作为一种军事游戏的提炼,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以战止战、止戈为武是中国人对战争的根本看法,也是军事斗争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责 编 清 风)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阴阳太极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练太极100%安全吗?
精神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