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精准”育人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分析研究

2021-07-11王江丽

中国商论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育人模式就业质量

王江丽

摘 要:在高职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下,各高职院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双精准”育人模式,完善办学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率。本文从就业质量角度出发,调查“双精准”模式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情况,通过学校、学生、用人单位调查,分析就业问题与原因,提出促进“双精准”模式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建议,为校企“双精准”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就业质量;精准育人;高职大学生;双精准;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5(a)--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为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契合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区域人才需求,广东省教育厅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双精准)的工作部署。职业教育要对接行业发展与专业特色,对准企业人才需求,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校企合作,精准育人。

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大力开展“双精准”育人模式,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面对行业和企业的实际考验中,就业质量是检验各高校开展“双精准”育人实效的试金石,是当前高职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各高职院校在充分调研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如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现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双精准”育人模式特征

高职院校“双精准”育人模式,是将学院某专业或班级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就业、软实力培养等方面与企业进行共建共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双精准”育人模式具有显著的特征:

一是校企合作共建共育需要签订正式的校企合作协议,对于共建的内容,培养的年限,选派学生的标准,学生实践岗位的设置及学生毕业后的接收等内容有明确的规定。学校与企业共享师资、共同制定课程内容及形式。

二是学生需要和企业、学校签订联合培养的协议。在协议中,学生对于在校学习的时间、课程,在企业实践的岗位内容、时间等内容知悉并同意服从学校与企业协同培养的全部安排。

三是学生的培养由校内及校外两个阶段构成。在第一培养阶段,学生实行住校集中学习,企业派驻师资入校,进行实践课程前置教学,开展实操项目课程。对学生进行实践岗位的能力培养。在第二培养阶段,学生进驻企业集中实践,参与企业具体岗位实践。由学校派驻老师下企业,在职业竞争力、专业理论、软实力培养等方面开展教育教学。

2 “双精准”育人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

2.1 调查对象的选取

为了调查“双精准”育人模式下的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本文选取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专业开展深入调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专业与广东万讯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双精准”育人共建。学生通过学校笔试与企业面试两个环节进入“双精准”育人模式培养班,学生与企业、学校共同签订培养合同,在学校集中学习一年,再到企业集中实践两年。

本调查选取2019届商务管理专业“双精准”培养模式下的班级开展就业质量调查。所有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在线系统及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

2.2 就业质量调查的指标确立

本文中就业质量的调查从“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个维度开展综合评价,通过就业质量调查全面了解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竞争优劣势。

(1)“学校”维度就业质量调查指标

从学校维度出发,调查“双精准”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薪资水平,对比其他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就业质量。

(2)“学生”维度就业质量调查指标

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薪酬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性、就业整体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情况。

(3)“用人单位”维度就业质量调查指标

“用人单位”维度就业质量调查指标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调查,包含用人单位规模、行业实力、所处地域、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评价,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评价,包含学生总体表现、政治素养、专业水平、职业能力。二是对毕业生能力优势及不足的评价。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包含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2.3 就业质量数据统计分析

2.3.1 “学校”维度就业质量分析

基于学校就业工作评价视角考察“双精准”育人模式下大学生就业质量,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44%,商务管理专业就业率为98.68%,高于全校就业率水平。全校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3849.27元,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平均薪酬3905元,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排名全校专业中前28%。从学校就业评价角度看,“双精准”教育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就业质量较好,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2.3.2 “學生”维度就业质量分析

(1)专业相关度:全校2019届毕业生71.98%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商务管理专业学生85.62%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在就业相关度上,“双精准”育人模式下的学生大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学校与企业搭建的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平台促进了学生与企业的双向了解,学生在就业意识与择业观上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已经提前接触的企业进行就业,提高了专业相关度。

(2)就业满意度:学校2019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93.06%,商务管理专业对工作满意度为92.31%,其中对工作内容满意度最高,为93.38%。

(3)职业期待吻合度:2019届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6.62%,商务管理专业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8.74%。可见“双精准”教育模式下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的期待与工作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学生对职业认同度较高。

(4)学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及推荐度、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任课教师的评价及能力素质的评价,能反映出学生对于人才培养体系的认同度,也反映出学校课程设置、专业优化是否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

2019届商务管理专业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5.65%,比学校平均水平稍低。课堂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均值来看,商务管理专业对学院课堂教学总评价的均值为3.68分,偏向“比较满意”水平;他们认为,“专业知识”对工作/学习的重要度为85.84%,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对工作/学习需要的满足度为76.01%,认为“专业能力”对工作/学习的重要度为86.88%,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专业能力”对工作/学习需要的满足度为77.3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双精准”育人模式下的高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获得的“专业能力”对工作/学习需要的满足度比“专业知识”对工作/学习需要的满足度高1.32个百分点。这种现象与全校的整体情况正好相反,这也表明了在“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工作部署下,学校与企业聚焦专业能力培养,将教学重点向实践锻炼上倾斜,优化课程设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和毕业生与当前社会需求契合度的关键因素。2019届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评价的综合评分为3.83分,认为实践教学对就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毕业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其帮助度较高,“实习实训”次之,可见学校实践教学各方面均得到了毕业生的广泛认可。

2.3.3 用人单位维度就业质量分析

将学校毕业生培养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就业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调查。2019届商务管理专业就业单位规模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其中单位规模在50人以下的占41.88%,51~100人占20.67%。就业单位所处地域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两地,占75%。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评价。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评价,其中包含学生总体表现、政治素养、专业水平、职业能力。对毕业生能力优势及不足的评价。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包含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98.91%的用人单位对“双精准”育人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满意,均值为4.22(5分制),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38.74%。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满意度。本项目将职业核心能力划分为专业知识能力、个性品质和通用技能。专业知识能力指的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个性品质是指可以让个体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的品质精神,如压力承受度、服务意识、勤业敬业精神等。通用技能指的是可以适用到不同工作环境中的能力,如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73.29%的用人单位认为,“双精准”育人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通用技能较为满意,其中“学习能力”较为突出,再是团结协作能力。而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在通用技能上应注重加强“创新能力”。

59.45%的用人单位认为,“双精准”育人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个性品质较为满意,其中“诚信”“敬业”品质较为突出,而“压力承受力”“责任意识”等方面较弱。

70.8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较为满意。其中,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5)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97.12%,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校应在“加強校企沟通”“拓宽服务项目”两个方面来加强就业工作。

3 “双精准”模式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3.1 “双精准”模式高职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1 问题

从就业调查统计中我们发现,“双精准”模式下高职大学生在就业率、税前月均收入、专业相关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展现出了良好的就业质量。

同时,“双精准”模式下高职大学生在就业满意度、对母校的满意度上低于全校平均水平。他们认为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对工作/学习需要的满足度及“专业能力”对工作/学习需要的满足度尚有较大地提升空间。

3.1.2 原因

“双精准”模式下高职大学生在培养上经过了学校与企业的双重培养,对于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更为深刻的认知,这造成了他们在评价就业岗位的时候可能要求更高,也更容易发现现有工作岗位存在的不足,因此可能造成了部分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不高。

而“双精准”的培养模式较普通人才培养模式更为复杂,在专业设计、课程设置、岗位实践上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而精准对接、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单位能提供的岗位类型有限,学生在实践中面临着无法自主选择岗位的现实情况,这可能引发了一些学生对母校及企业的不满。而学校与企业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上的差异,可能造成学生在学校及企业两个阶段的学习实践中知识衔接、技能培养上存在断层,影响了专业和能力对工作的满足度。

3.2 “双精准”模式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能直观反映出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契合度与认同度,高职院校应结合“双精准”模式下的学生就业情况及社会、行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顶层设计、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可持续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招生就业两旺的良性发展格局。

3.2.1 加强前期合作,校企联合招生, 达到“招生供给—企业需求”对接“双精准”

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扩大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为学生提供多个培养企业,丰富实践岗位的多样性,为学生和企业提供双向及多向选择的可能性。确定联合培养的校企双方应开展深入的前期了解与合作,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及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联合招生计划,有效避免后期培养中学生对对接的企业岗位不满意。

3.2.2 促进教学改革,校企协同育人,实现“理论教学—岗位实践”对接“双精准”

高职院校在“双精准”模式下应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在专业设计、课程内容—形式优化、考核评价中融入企业真实场景,鼓励企业积极投入课程内容建设、日常管理中, 将岗位知识与能力要求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选聘企业优秀人才入校开设实训课程,搭建短期实训与长期实践相结合的多元职业实践平台。企业应在学生岗位实践阶段开设专业理论课程,邀请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讲授行业最新发展及研究成果,分析就业趋势,引领就业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弥补学校在资源实践和企业在理论教育中的各自不足。

3.2.3 完善培养考核体系,校企双重评价,实现“素质培养—职业发展”对接“双精准”

“双精准”聚焦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两大视角,在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培养下,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应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考核标准实施双重评价,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为考核评价导向,深入调研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及岗位晋升路径,制定学生职业核心素质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学生職业发展需求。

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优劣体现了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直接成效。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广东省高职院校应紧跟经济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上同步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精准育人,努力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朱仙颖.“双精准”模式下的高职经管类学生就业质量分析——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9(01):263.

崔蕾.校企协同精准育人的探索——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8(18):188.

林佳.创新创业视角下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2):94-95.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育人模式就业质量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