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圆竹壶的文人情节

2021-07-10卢息勤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竹枝壶把竹叶

卢息勤

竹子题材的紫砂壶一直都是人们喜爱的紫砂壶器型之一,本文所讲的这把《圆竹壶》造型古朴典雅,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在设计之初运用巧妙的造型手法,将圆与竹两者相结合。其基本形体为圆形,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竹子的自然形态特征,然后运用细节上的夸张和变化演绎出一把完美的圆竹壶。竹子的题材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纸上的座上宾,已经不能确定有多少人曾经为竹子留下了精美的传世作品。有的人喜欢以竹吟诗;有的人喜欢以竹入画;更有的人喜欢在自己的花园中种满竹子。历代的紫砂制壶名家里也不乏爱竹之人,这些紫砂艺人巧妙地将竹子与紫砂壶结合在一起,也体现了紫砂壶所具有的强大的包容性,同时也通过竹子的那种高风亮节将紫砂壶的壶蕴点亮出来。紫砂壶的造型美是经过紫砂壶匠人们深思熟虑所创作的,紫砂壶的美遵循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美,紫砂壶的创新也是遵循着这一规律的。紫砂造型中的花器取材便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万物,以自然界万物为元素将紫砂壶自然美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这种美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经过紫砂壶匠人不断的思考和对自然文化的沉淀所创造出来的。它不仅有着优美的外形,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经历了不断的文化沉淀。紫砂匠人经过多年的设计和制作,对于紫砂壶的造型也有了自己的一种规范形式,紫砂匠人根据自己的感情去表现紫砂器的造型。紫砂花器的造型都是通过自然界的万物作为素材,它既包含了它自然所拥有的特征,也被赋予了紫砂匠人所赋予它的情感。自然界中的题材非常的多,不管是“岁寒三友”还是“花中四君子”,还有就是象征着丰收的瓜果。人们之所以喜欢用竹子作为题材来制作紫砂壶,不仅仅是因为竹子本身的造型,还有就是竹子所具有的那种高贵的品格。古代大家不乏爱竹之人,历史上经典的“龙头八卦一困竹”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为了表达对竹的钟爱,还有“竹林七贤”、“竹溪六逸”,宋代大文豪也曾经说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画家郑板桥则有"胸有成竹"一说,这些都表现了古代文人的爱竹之心,这种竹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紫砂壶匠人们。竹形态的紫砂壶一直也深受爱壶人士的喜爱,本篇所讲到的这把圆竹壶,其造型古朴典雅,就像是一把自然天成的壶一般,给人一种新颖之感,这把壶在设计上巧妙地将圆与竹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圆形的基本形态加上竹子的造型点缀,加以适度的夸张,一把圆竹壶便是制作成功了。

这把圆竹壶的整体壶身为扁圆形,壶身扁而饱满,显得格外的丰硕,有一种包拢的感觉。壶身的明针效果非常的好,也表现出制壶匠人扎实的基本功,壶身经过匠人细致地一遍一遍地灌身桶,将壶上的泥浆挤出,大大提升了壶的透气性。这把壶是光货和花货的结合。在壶嘴、壶把和壶钮上都加入了竹子的造型元素,力韵老道,就如同是真实的竹枝一般,韧性十足。壶嘴自壶身蓄出,接痕自然,壶身上面延伸出来的竹枝更是立体感十足,枝头深处的那几片竹叶显得十分的灵动和有活力。壶把为耳型把,犹如一段弯曲的竹枝一般,非常有力,由三节竹枝构成。壶钮为桥顶钮,造型也是取自竹子的造型,在壶盖上面还贴着几片竹叶在壶身铺展开,显得格外的飘逸。整把壶的造型线条非常的流畅,在竹枝细节的刻画上非常逼真,竹节上面那些阴阳凹凸都分辨得清,让人不觉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紫砂匠人的巧夺天工,通过对壶身竹枝、竹叶的肌理刻画将这把圆竹壶表现得淋漓尽致,尽显自然之美。

《圆竹壶》

猜你喜欢

竹枝壶把竹叶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浅述作品“一帆风顺”的制作
苦竹
一粒珠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高节临风(竹)
竹叶沟怀古
运动会开幕啦
学包圆锥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