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1-07-09王彬

教育界·中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导图初中

王彬

【摘要】为了提高教学效益,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被提出和应用,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最具实效的科学教育方法之一。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加速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被各科教师所用。本文主要就思维导图的概念以及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促进这一教学手段的推广。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利用了人脑记忆知识的思维特征,将图像和文字结合,利用画面和鲜艳的颜色,达到高效记忆的目的。思维导图被证实能够激发人脑的潜能,使思维发散,通过联想记忆大量的内容,它可以以树状图、概念地图、思维地图等多种形式存在,利用关键字词将主要的信息联系起来[1]。利用思维导图的这些特征,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研究证明,人类大脑思考问题主要采用放射性的思维方式,任何一类进入到大脑中的资料、信息和想法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放射出更多的分支,这些分支均与中心相关联,这就是大脑中形成的思维导图。分支的中心就是思维导图的一级主题,放射出的分支向下作为二级主题和三级主题,与该主题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具有相关性。利用大脑的这一思维特征,人们记忆与某一个主题相关的内容应该是高效且轻松的。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一)改变课前学生盲目预习的状态

思维导图可以视作一种知识纲要,将重要的信息都集中在一个图示当中,使学生迅速抓住一堂课内学习的重点。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打好知识基础十分关键。教师时常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但是他们往往却只是将教材粗略地浏览一遍,并没有达到预习的效果。而如果利用思维导图,教师先将知识框架列出,作为学生预习的依据,他们就能够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预习,改变盲目的预习状态。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前,教师先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交给学生,让他们明晰本节课预习的重点在于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变化,并找出其中的联系。当然,教师在备课时也可以以同样的思维导图为材料,预设教学活动,避免偏离主题,剔除掉无用的教学环节。

(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量较多,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大,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这也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困难之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则能够发挥梳理知识内容,增强知识条理性和丰富性的作用。以简单电路这一课为例,课堂上,教师先针对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绘制思维导图,拆分着讲解,再将本节知识点综合起来,按照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顺序进行讲解,这样的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学生记录课堂笔记以及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能够使他们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便于知识汇总

在考试前的复习阶段,如果让学生们一课一课地浏览知识内容无疑是非常低效的,并且在这样的浏览中,他们能够深刻掌握和记忆的知识量非常有限,也无法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此种情况下,思维导图再一次成为必要的材料。学生将预习时使用的思维导图框架以及在课堂上按照思维导图模式记录下的笔记综合在一起,既加强了知识的记忆,也能清晰地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因为其中的内容富有很强的层次感,内容详略得当,框架清晰,如此便能够使复习更加高效。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备课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备课能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心,并且有层次、有规律、有逻辑地进行知识的输出,保证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学生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可以说,精心的课前准备能够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例如,教师在“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课前准备中,利用框架结构来绘制思维导图,框架中主要为下堂课讲授的重点知识及流程。主要框架中的内容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主题,在主题旁标注“提升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绳子的重力、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等,这些主要作为课上引导学生猜想的方向[2]。第二个框架主要结合上节课所学的机械效率知识,分析这一因素是否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构成影响,衔接上节课与本堂课的内容。这样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教案,在教学时就能够始终按照既定的流程组织教学,不偏离主题。在不同的框架旁,教师可以标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在某一环节应该重点讲解,下一环节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5分钟内等。如此便能做到操控课堂,高效

教学。

(二)思维导图下的课件制作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还要能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智能化软件及设备,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出直观的信息。通常,思维导图都是在PPT课件中展示,教师应掌握必要的课件制作方法,优化学生的视觉体验,提升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思维导图的特征是图文并茂,可以以图辅形,更能加深视觉印象。教师在课件中将物体的沉浮条件、压力作用示意图以及滑轮工作原理等模块载入,让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内容有更清晰的了解。如今出现了许多制作思维导图的智能化软件,教师要多学习、多应用,提高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及课件的水平,否则单纯在黑板上绘图无疑是费时费力的。

(三)利用思维导图布置学习任务

由于初中开设的物理课课时较少,学生需要在课下花很多时间去学习,仅仅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很难完成学期内所有任务的。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这门新学科的学生来说,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经验不丰富,导致自主学习的难度很大。很多时候学生都只是粗略地读一遍教材,找不到重点,草草完成任务,毫无实效。针对这种情况,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任务布置的一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课下学习任务。

教师在课前就要为学生设计好任务布置的思维导图。如,在學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前,教师制作这样的趣味思维导图:图形中央为本次学习的主题,也是核心知识,在最大的圆圈中写上“物体的浮沉条件”,在此基础上,周围延伸出许多小圆圈,细分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分别有:(1)分析物体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2)研究竖直方向所受的力大小与物体浮沉运动的关系。在任务(2)的基础上再延伸出三级学习任务:研究改变浸没物体竖直方向受力大小的具体方法[3]。将这样的思维导图交给学生,他们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时就有了重点和方向,同时,通过布置层次化的学习任务,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别完成一级学习任务、二级学习任务以及全部学习任务,视自身能力而定,这不失为一种科学且人性化的教育方法。

(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较多,且都是基础性的内容,需要学生牢固掌握,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面对他们总是学完一章忘一章的情况,教师应该在每完成一单元的教学任务时就进行一次知识汇总。知识汇总不是将所有重点知识集中起来让学生背诵,这是毫无意义的。有效的知识汇总应该将重点知识摘录出来,前后内容相联系,构建出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理解着掌握,高效率记忆。这里更应该利用到思维导图。

这里以“磁现象”一章的知识为例,教师在进行本章知识总结时,可以绘制树状图。树干为本单元题目,树枝为本单元内各个小节的题目,树枝延伸出的小树杈为小节内最主要的知识点,并将相关联的知识点绘制在同一枝杈上。这样,一章中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在一张树状图中体现出来。由于图中给出的信息简洁,且有相应的图像作为辅助,学生依靠思维导图去复习和背诵知识,效率会高很多,记忆也更深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期末复习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五)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实验

实验是物理课堂上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不容忽视,而思维导图在实验中同样能够发挥出辅助性的作用,就看教师能否将思维导图的优势和实验的特征相结合。实验包括准备、策划、实施、总结四个主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和感悟,如今倡导学生自主实验,不鼓励教师代替或者演示实验,必须给学生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一来,实验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很可能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对实验流程不熟悉而占用大量的时间,或者造成实验材料浪费。利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总结出来,让学生以此为基准去操作,能够省下许多

口舌。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有思维导图应用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这种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学效益有显著的效果。但目前教师绘制思维导图的水平還普遍偏低,实践效果也有待提升,未来需要就此展开学习和提高。在后续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必须加大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力度,学习更多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并且将其融于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实验、课后复习等各个环节当中,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题,打下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岚,王苇,蒋莉.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07):71-73.

[2]张允苓.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01-102.

[3]寇和艳.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 32(01):78-79.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思维导图初中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