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唐才子刘言史事迹考略与其诗考异

2021-07-09郭殿忱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异体字全唐诗纪事

郭殿忱

大唐才子刘言史事迹考略与其诗考异

郭殿忱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大唐才子刘言史,里籍有赵州、邯郸之歧说;誉称“刘枣强”,又有别于“杨盈川(炯)”与“骆临海(宾王)”;实授官“司功掾”,今分别予以考辨。又,北宋名相王安石独具慧眼,在《唐百家诗选》中,收录其诗17首之多。以之与《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全唐诗》等比勘,发现异文若干。今试从名物制度变化,历史地理因革,语言文字发展诸多因素考量,对异文之间的是非优劣,给出“宜各从长”的按断,借以求教于读者方家。

刘言史;事迹;考辨;诗;考异

一、引言

刘言史,在中唐诗坛上为时人所推重。晚唐诗人皮日休撰《刘枣强碑》,更将其与李白相提并论,称赞其诗为“雕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练成句”之佳作。[1]697

有宋一代,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独辟蹊径地编了一本《唐百家诗选》。人们在104人中找不到李白、杜甫、王维、刘禹锡的大名,也找不到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人,可他却令人诧异地在短得不能再短的自序中称:“欲知唐诗者,观此足矣。”[2]1引得后人批评有加!有学者为之辩解:“王安石这个选本本来是选那些大名家以外的作家的,因为那些大名家的诗篇流传本广,读者已多……所以这个《唐百家诗选》就专选其时为一般人所不熟悉的诗人诗篇,好让人们大体窥见唐诗的全貌。”[2]1似可聊备一说。这位大文学家就选录了刘言史的17首诗。此后,计有功辑撰《唐诗纪事》(以下简称《纪事》),郭茂倩编《乐府诗选》,洪迈进呈《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万首》)都多少不等地收录了刘言史之诗。降至元代,少数民族文学史家辛文房(因崇拜唐代诗人刘长卿故以刘氏表字为名)撰《唐才子传》(以下简称《才子》)为刘言史立传。明清两代,概而言之,是忽视了刘言史,遂使近现代以来的唐代文学研究著述亦极少提及这位当时的杰出诗人。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商隶君先生发表《刘言史生平考》(《渤海学刊》1988年第2期)一文,之后又发表《中唐诗人刘言史初论》(《沧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随后,胡蓉于《邢台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周围光于《山海经》(2016年第5期),沈文凡等于《新疆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高贤达于《佳木斯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发表相关论文。今又喜见曹月芳博士发表于《邯郸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的宏文。而寓目之著作,仅见李红霞、贾建钢所著《唐代司空曙刘言史诗歌注释与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一种,实属凤毛麟角。

刘言史不应被埋没!这便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二、事迹考略

(一)里籍考

皮日休《刘枣强碑》称:“先生姓刘氏,名言史,不详其乡里。”元代辛文房撰《才子》则明言:“言史,赵州人也,少尚气节,不举进士。”[3]889明代高棅编选《唐诗品汇》于“诗人爵里详节”篇中亦云:“刘言史,赵州人,与孟郊友善。诏授枣强令,不就。后为司功掾。”[4]35考:《新唐书·地理志》载:“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十曰岭南。”[5]959复于河北道下列“赵州赵郡,望(即列辅、雄之后,紧、上、中、下之前的第三等州郡)。武德初治柏乡,四年徙治平棘,五年更名栾州,贞观初复故名。”[5]1016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知:其地为古冀州,战国时代、汉、晋均为赵国,隋为赵郡。[6]2475

《全唐诗》却称:“刘言史,邯郸人,与李贺同时。歌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7]1187考:邯郸邑,为赵国都城。邯郸郡,为秦灭六国后,在古冀州所置十三郡之一。邯郸县,汉置赵国四县之一。“邯郸人”,很笼统,不知指历史地名邑、郡、或县?依史学界“孤证不立”的惯例,应确定刘言史为赵州人。

推想里籍为邯郸,可能从其《泊花石浦》诗句“杜鹃啼断回家梦,半在邯郸驿树中”而来。但在《春过赵墟》一诗中,并未见乡关之思。详见下文之该诗考异。

(二)称谓考

唐人常以某人所任职的地名代称其人,如称初唐四杰中的杨炯为杨盈川(他曾任盈川令),骆宾王为骆临海(他曾任临海丞)。盛唐诗人王昌龄因贬龙标尉,而称王龙标。刘长卿官终随州刺史,而称刘随州。但“刘枣强”的称谓不在此例,因为他并未到任。皮日休所作碑文,有两处提及此事。一为:“(王)武俊益重先生,由是奏请官先生,诏授枣强令。先生辞疾不就,世重之曰刘枣强,亦如范莱芜之类焉。”[1]697考:《新唐书·地理志》载:“冀州信都郡,上。本治信都,武德六年徙治下博,贞观元年复故治,龙朔二年更名魏州,咸亨三年复故名。……县九:信都(望。天祐二年更曰尧都……),南宫(望。……),堂阳(上。……),枣强(上。即列赤、畿、望、紧之后的第五等县)。”[5]1015另据《新唐书·百官志》得知:“上县,令一人,从六品上(阶)。”[5]1318按:在“学而优则仕”正统观念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下,刘言史读书不考进士,封官却以有病为借口不接受,其高风亮节确实令人敬佩!称之谓“刘枣强”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后汉书·独行列传》载:“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8]775《刘枣强碑》文又云:“呜乎!先生之官卑,不称其德,宜加私谥。然‘枣强’之号世已美矣,故不加焉。”[1]698按:唐代礼制规定:只有王公及三品以上大员死后才能加封谥号。如天下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的韩愈,死后要赠授礼部尚书(正三品)头衔,才获谥号为“文”。单凭吏部侍郎(正四品上阶,相当组织人事部副部长)的品阶还没有请赠谥号的资格。又,士大夫死后由亲族或门生,故吏所议赠的谥号,谓之私谥,如陶渊明号“靖节先生”,隋代王通号“文中子”之类。皮日休认为“刘枣强”乃世人所赐美誉,无须再加“私谥”了。

(三)职官考

《刘枣强碑》载:“故相国陇西公(李)夷简之节度汉南也,少与先生游,且思相见,命列将以襄之髹器千事赂(王)武俊,以请先生。武俊许之。先生由是为汉南相府宾冠。陇西公日与之笔宴,其献酬之歌诗,大播于当时。……后不得已,问先生所欲为?先生曰:司功掾甚闲,或可承阙。相国由是掾之。虽居官曹,宴见与从事仪等。”[1]697考:《新唐书·百官志》载:“武德初,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书佐皆为司功等参军事,有府四人、史十人。”[5]1312后来,在府称功曹参军,在州称司功参军;大、中、下府,上、中、下州各有员额等差,品阶最高者为正七品下阶,最低者为正八品下阶。实属小吏,故皮氏言“先生官卑”。

《全唐诗》竟离谱云:“后客汉南,李夷简署司空掾。”考:司空自西周起,迄于唐代一直为朝廷重臣,怎能与掾佐小吏相提并论?何以致此初级错误?大概与扬州诗局内词臣误读《后汉书·范冉传》有关。《传》云:“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是时西羌反叛,黄巾作难,制诸府掾属不得妄有去就。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又辟太尉府,以疾不行。”[8]775范冉应命之司空,与公告中敕令不得在战时擅离职守的掾属并不搭界,强调的是这位独行之人,又连连辞去所征辟之官职。

(四)著述考

元代辛文房撰《唐才子传》称:“有歌诗六卷,今传”。此源自《新唐书·艺文志》集部别集类所著录:《刘言史謌诗六卷》。[5]1615其中“謌”为“歌”之异体字。此集未见于宋代两大私撰书目:《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明代大学者胡震亨著《唐音癸签》于卷三十《集录》一,中唐篇著录《刘言史歌诗六卷》,列《白居易长庆集七十五卷》《元稹长庆集一百卷》之前。[9]310上引皮日休《刘枣强碑》已言“所有歌诗千首”,而今所见《全唐诗》只收80首,尚不足十分之一。散佚之多,殊可惜也!更遗憾的是,就连搜罗群书、寻章摘句的辑佚之作,如日本学者河上宁的《全唐诗逸》、王重民所辑《补全唐诗》、孙望所辑《补逸全唐诗》、童养年所辑《全唐诗续补遗》等均未见刘言史诗一首,甚至一句。

三、诗考异——以《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为中心

引文中论及的王安石所编《唐百家诗选》,未见元椠明刻,直到清康熙年间才有丘迥刻本问世。未几,校勘名家何义门批校了丘刻本。今人黄永年教授等人又以《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之名,加以校点整理,计收录刘言史诗17首。现与《纪事》《万首》《才子》《全唐诗》所录诗比勘,发现异文若干。今综合考量名物制度变化,历史地理因革,文字音韵发展,试对异文之间的是非优劣逐一给出按断。请读者万家不吝赐教。

刘言史17首(近刻所无者六篇)按括号内文字为何义门所加,下同。

1.潇湘

乃知从何处生?当时泣舜肠断声。翠华寂寞婵娟没,野篠空余红情。

青冥冥覆杉桂,崖壁天风雨细。昔人幽恨此地遗,绿芳红含怨姿。

清未尽鼯鼠切,水流到湘妃祠。北人莫作潇湘,九疑云入苍梧愁。[2]192

诗题中的潇湘古有二解,一为《水经注·湘水》:“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者,水清深也。《湘中记》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矢,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崖若朝霞,是纳潇湘之名矣,故民为立祠于水侧焉。”[10]536此解“潇湘”为偏正词组,即清深之湘江。二为潇水与湘水的并列词组。当代学者杨金砖据诸文献得出结论:“潇水发源于九疑山中的舜峰。舜峰位于舜庙之南,南临粤北连州,东临郴州。舜峰上三石鼎立,直插云汉,峰势险绝,人迹罕至,峰下众山环合。”[11]3又云:“潇湘不仅是湖南地理上的三湘(潇湘、蒸湘、沅湘)之首,而且也是文化‘湖湘’的魅力之所在,所以,潇湘也就成了湖南的雅称与别号。”[11]1千年之上刘言史与同时代的吕衡州(温)、柳柳州(宗元)均已用“潇湘”一词的此义项赋诗撰文。

又“游”字,《纪事》作“遊”[1]695,《全唐诗》从之[7]1187。按:在古汉语中“遊子”可写作“游子”,“游艺”亦可写作“遊艺”,但凡涉水事物,如游泳、江河之上下游,则绝不可写成“遊”字。1955年国家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其中规定“游、遊”为正异体字,但此原则不可改动。

妆色,《纪事》作“妆花”。按:妆色新,是形容该女子服饰的艳丽。“色”较“花”略胜一筹。因句中已先有“野花满髻”的描绘。

暧乃,《纪事》作“欸乃”。《全唐诗》作“款乃”。按:《全唐诗•柳宗元卷》收《渔翁》一诗,内中有“款乃一声山水绿”句,于“款乃”下注:“音袄霭”[7]876。杨升庵引朱子(熹)辩证此诗注:欸乃,一本作袄霭。按‘欸’音霭,‘乃’音袄,近日倒读之,误矣。又复引项氏《家说》云:《刘蜕文集》有《湘中霭廼歌》,刘言史《潇湘诗》有‘闲歌暧廼深峡里’,霭廼也,欸乃也,皆一事,但用字异耳。杨升庵的结论是:“此虽字音之微,而袄霭当作霭袄,自朱子始正世俗倒读之误。霭廼、欸乃,自项平庵始正前人混淆之失。”[13]305然而“欸乃”究竟何指?还是黄山谷说得清楚:“元次山(结)《欸乃曲》,欸音霭,乃湘中节歌声也。次山集音注亦云:棹舟之声。《啸馀谱》云:是渔歌。”[13]305由此可知,《纪事》之“欸乃”为同时代任职永州——潇湘之滨的大诗人元结、柳宗元所用,甚佳!《全唐诗》作“款”(kuǎn),大谬不然。

泪、烟,上引二书皆作“淚、煙”。按:均为正异体字。

参天,上引二书均作“凌天”。考:汉代蔡邕撰《九疑山铭》有云:“岩岩九疑,峻极于天。”“参天”与“凌天”近义,似两可。而举凡两可之字词,均应依从早出之书或版本。又注为黄永年等校记:“‘参’,本作‘麦’,据何校改。”

艳,《纪事》作“豔”。《全唐诗》作“艷”。按:“豔”为“艷”之异体字,而“艳”为“艷”的简化字。

猿,《全唐诗》作“猨”。“猿、猨”今为正异体字。

泪水,《纪事》作“汨水”。考:《水经注•湘水》又云:“汨水又西为屈潭,即汨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沉于此,故渊潭以屈为名。昔贾谊、史迁皆尝径此,弭楫江波,投吊于渊。”[10]537后来司马迁撰《史记》,于《五帝本纪》称:“(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14]44诗之结句与此契合。

⒉放萤怨

放萤去,不须,聚时年少今白头。架中科斗万余卷,一字千回重照见。

青云杳不可亲,开囊欲放增馀怨。且逍遥,[顿任]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

那将寂寞老病身,更就微虫借光影。欲放时,泪沾裳。,。[仍有气][2]193

按:[]号中字为何义门评语,可供参考。

留,《全唐诗》作“畱”[7]1187按:“留、畱”今为正异体字。

杳眇,《纪事》作“渺”[1]696,《全唐诗》从之。按:杳眇为深远的样子,如司马相如《上林赋》:“俛杳眇而无见,仰攀撩而扪天。”有时也写作“杳渺”,如上述作者之《大人赋》就云:“红杳渺以眩涽兮,猋风涌而云浮。”二词—义,似两可。

末二句下,《全唐诗》注云:“—作‘去冲篱落千点光’。”此七言句甚佳!正可与开篇的三、三、七字句呼应,亦与“且逍遥”起领的三、三、七字句和谐。

考:《晋阳秋》曾载:“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诗人反用此典故,又兼及汉代大儒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让人读后颇多感慨。

3.观绳伎(潞府李相公席上作)

泰陵遗乐何最珍?绳冉冉天仙人。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

银画青绡云髮,高处绮罗香更切。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

两边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

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

座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

此诗记录了一千多年前寒食节的一场盛大而精彩杂技——走绳索的表演。其中包括叠罗汉、跳丸剑等节目。

首句之泰陵与末句之先皇,均指唐玄宗李隆基。他是我国历代皇帝中艺术修养最全面,水平亦最高的一位。他生前于太常寺大乐署、鼓吹署(管理国家音乐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之外,又于宫中另设教坊、梨园并亲自参与音乐表演、音乐教育活动,厘清了祭祀音乐、雅乐、俗乐之区分。死后葬泰陵,地址在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彩,《纪事》作“綵”[1]696,《全唐诗》从之[7]1187。按:“彩、綵”今为正异体字。

寒食,是个文化节日。相传春秋时代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19年的介子推,却被继承大位的晋文公封赏功臣时给遗忘了。他领老母隐居绵山。经人提醒,晋文公寻到山下,让人喊其下山,就是不应。后用放火的办法逼其下山,没想到他们母子宁可被烧死也不出山。为纪念他们,下令于每年此日禁火。寒食节大约在清明的前一日或二日。

抹,《纪事》作“扶”。按:用青绡束住浓密的头发。“抹”字胜“扶”字。

丸剑,《全唐诗》“丸”下注:“一作‘圆’,”误!“丸剑”是一种老古的杂技。唐代张銑注汉代张衡《西京赋》中“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云:“跳,弄也;丸,铃也;挥霍,铃剑上下貌。”又:“剑”作“劒”。按:“劒”为“劍”的异体字;而“剑”为“劍”的简化字。

4.花谣

杜陵村人不田穑,入谷经复缘壁。每至南山草木春,即向侯家取金碧。

幽艳凝春景曙,移得将何处?蝶惜芳送下山,寻断孤香始回去。

豪少居连鳷鹊东。千金使买一株红。院多花少栽未得,零落绿纤指中。

咸阳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浇红湿绿千万家,青丝玉轳声哑哑。[2]193

诗题,《全唐诗》“买”下注:“一作‘卖’”。[7]1187按:对采花的杜陵村人而言,卖花更切题。然而诗中明言:豪少千金买得一株红;贵戚将金买花子。还是“买”字佳。

溪,《纪事》作“谿”[1]696,《全唐诗》从之。按:“溪、谿”今为正异体字。

华,《纪事》作“花”。按:“华”的繁体字“華”为本字,“花”为后起字。段玉裁注《说文》:華,“俗作花,其字起于六朝。”

采夫,《纪事》作“採夫”。《全唐诗》作“林夫”,“林”下注:“一作‘村’。”“夫”下注:“一作'釆来”。按:“采”为本字,“採”为后起字,此诗首句已有“村人”领起,似“釆来”为最佳。

芳容,上引二书皆作“芳丛”,是。因蜂飞蝶舞均为芳丛而为。较“丛”而言,“容”字似显单薄。

绿蛾,上引二书皆作“绿娥”,是。“蛾眉”可指代女子,单独一个“蛾”字,易生歧义。

“贵戚”上引二书皆作“亲戚”,非是!“亲戚”中有富贵者,亦有贫贱者,不若明言“贵戚”为好。

同时代的白居易亦作有《买花》诗,结末云:“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似更深刻!

5.送婆罗门归本国

刹利王孙字迦摄,竹锥横写萝叶。遥知汉地未有经,手牵白马天行。

龟兹碛西胡雪黑,大师冻死来不得。地尽年深始到船,海里更行三十国。

行多耳断金环落,冉冉悠悠不停脚。马死经留却去时,往来应尽一生期。

出独行人绝处,碛西天漏雨丝丝。[2]194

此诗写一千多年前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件诗人亲历之事,由僧人摄迦摩腾、竺法兰牵白马驮经书,于公年68年到洛阳建寺译经写起。

婆罗门、刹利均为梵语,分别列古印度四大种姓之一、二。前者掌握神权,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国家即以其种姓命名。后者为军事贵族,诗人所送者即其后世王孙。

吒,《纪事》作“叱”[1]695,《全唐诗》从之[7]1187。按:古代汉语中,有时“叱、吒”相通。“吒萝叶”作为书写材料,类似佛家的贝叶经。

绕,上引三书均作“遶”。按:“遶”为“繞”的异体字;而“绕”为“繞”的简化字。

汉,《全唐书》作“漠”,下注:“一作‘漢’”。按:句意为离开大唐帝国就进入大漠无人区了。“汉”的繁字“漢”为是。“漢、漠”因形近而致“手民之误”。

6.春过赵墟

下马邯郸陌头歇,寂寥崩隧临车辙。古柏重生枝亦,馀见冈幽灭。白蒿紫槿新,行人感此夏悲春。[2]94

诗题,《纪事》作《春过赵墟有作》。按:邯郸为战国时代赵国的都城,诗人经过此废墟,抚今追昔,大发思古之幽情。上文已言:看不到乡关之思。无“有作”二字亦可。

乾,多音多义,于此应作“枯干”解。《王荊公唐百家诗选》校点本,系用简化后的规范汉字横排版本,此处应作“干”字。

馀漆,《纪事》作“馀燎”[1]694。《全唐诗》从之[7]1188。按:“燎”与“焰”相连属,与“漆”不相关。又“焰”,上引二书皆作“燄”。按:“焰、燄”今己为正异体字。

“微微”,上引二书皆作“微发”,是。按:春日里白蒿正生长,木槿出新芽,与故都的荒废恰成鲜明对比。

7.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

石国胡儿人见少,舞前急如鸟。织成蕃帽虚顶尖,细㲲胡衫双袖小。

手中抛下蒲,西顾忽思乡路远。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

四座无言皆瞪目,横笛琵琶头促。乱腾新毯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

酒门舞罢丝管绝,木槿花西见残月。[2]194

诗题下,《全唐诗》有注:“王中丞,武俊也。”[7]1187按:此六字注,《纪事》在诗后。王武俊,即上文所言为刘言史请官,诏授枣强令的那位“性雄健,颇好词艺”的封疆大吏。

舞胡腾,明代大学者胡震享所著《唐音癸签·舞曲》称:“胡腾儿,出安西。珠帽、桐布衫、双靴,及手叉腰,应曲节舞。李端诗云:‘洛下词人抄曲与。’知舞曲非一矣。”[9]156又有“胡旋,本出康居。舞者立毯上,旋转如风。”亦可参考。

踯,《纪事》作“蹲”[1]696。《全唐诗》从之[7]1187。按:踯舞,为踏步不前的舞姿;蹲舞,才为腾起而蓄势待发。“蹲”字佳。

樽,《全唐诗》作“尊”,是。按:“尊”为本字,《说文》在酉部,释为酒器。“樽、罇、鐏”等分别为不同材质的酒器。尊的引伸义有高上、敬重等。“樽”等后起字无此义。

蒲桃,上引二书皆作“蒲萄”,是。按:蒲萄,即葡萄。是张骞通西域带回中土的植物。上引李端《胡腾儿》诗中就有“葡萄长带一边垂”[7]721之句。有时也写作“萄陶”或“葡桃”。但“蒲桃”,—说为另一植物。

醆,上引二书均作“盞”。按:“盞、醆”为正异体字,今规范汉字作“盏”。

遍,全唐诗作“徧”。按:“遍、徧”今为正异体字。

关于奏乐的“横笛琵琶”,《唐音癸签》称:“笛有雅笛、羌笛。唐所尚,殆羌笛也。其乐与觱篥、箫、笳列横吹部者同。……笛材一岁伐,过期伐音窒,未期伐音泛,遇至音必裂:为深得笛理可取。”[9]154又“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马上弹之,自下逆鼓曰琵,自上顺鼓曰琶。旧皆用木拨。贞观中,裴洛儿始废拨用手,所谓搊琵琶者是也。”[9]153

8.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

一片白葛巾,潜夫自能结。篱边折枯蒿,聊用簪华发。

有时醉倒长松侧,酒醒不见心还忆。谷鸟街将却趁来,野风吹去还寻得。

十年紫竹南往,同豹依深雾。草堂窗底漉春醅,山寺门前逢暮雨。

临汝袁郎得相见,闲云引到东阳县。鲁性将他类此身,还拈野物赠傍人。

空杖犊鼻裈,濛濛烟雨归山村。[2]195

诗题中的葛巾系指用葛布(又称夏布)制成的头巾,诗中指隐者所著。题注中的贝州清河隶属河北道。《新唐书·地理志》载:“本治清河,武德六年徙历亭,八年复故治。……县八:清河,(紧。)……漳南,(上。)[5]1013又,所赠人杨炯炯,《全唐诗》作杨炯燗(为“爛”之或字)。因不见经传,故失考。依诗意,为诗人的布衣之交。

迹,《全唐诗》作“跡”[7]1187。按:“迹、跡”今为互换意符之正异体字。

玄字缺最后一笔,系避康熙皇帝之名“玄烨”之“玄”的史讳字。

漉春醅,用《宋书·陶潜传》:“取头上葛巾漉酒,毕,复还著之”的典故。

棁杖(木棒)、犊鼻裈(短裤、围裙类的劳作服)亦均为戴葛巾之人的手中物、身上衣。归去之处自然为山村。

9.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粉细越笋牙,野煎寒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

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洁色既爽别,浮氲亦。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渴神。此惬醒趣,可以话高人。[2]195

品茶为雅事,何况有挚友相伴!诗人兴致极高:敲石取火,点燃从鸟巢掉下来的干细枝条,以湘瓷盛越芽,添加远去腥味的山泉净水,烹茗啜饮本真之味。岂不惬意之至!

殷勤,《全唐诗》作“慇懃”,为“殷勤”之异体字,一般情况下不再使用。又,昏,上引书作“昬”,亦为“昏”之异体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

10.初下东周赠孟郊(时依郑相)

鹤老更,龟死亦灵。正非外,终始全本情。[发端以喻东野(孟郊之表字)但保坚贞,已足致不朽,无假求诸外也。]

童子不戏尘,积书就扃。身木叶衣,养鹿兼耕。

偶随下山云,荏苒失故程。渐入机险中,危思难行。

十发九缕丝,悠然东周城。言词野麋态,出口多累。

因依汉元寮,似细轻。灶助新热,静砧与寒声。

断蓬在,岂当桃李荣?寄食若蠹虫,侵损利微生。[“机险”至“累行(形)”,懦劣也。“冷灶”至“微生”,寂寥也。近刻未为非。]

固非为强,懦劣疗并。素坚冰心,洁保贤贞。

修文返正风,刊字齐古经。将衰末分,高喧世名。[结似自责,实以讽野也。本潜岩扃,偶依留守,然有文如此,何不崛强高栖!使当世可闻而不可见,乃以哀末轻就羁绁,懦劣寂寥,得不偿失乎?他日东野哭刘诗云:“常与众中会,颜色两切磋”。其深有味于此欤!]

诗题中的东周,系战国时代的东周国,其都城在今河南巩义西南。题注四字,可在《旧唐书·孟郊传》中找到佐证:“孟郊者,少隐于嵩山,称处士。李翱分司洛中,与之游,荐于留守郑庆余,辟为宾佐。”[15]4204

首句,《全唐诗》作“鹤老身更卬。”[7]1188按:鹤体形较大,常引颈昂首。故“身更卬”较“耳更工”更加传神。

正性,上引二书均作“正信”。按:“正性”与“本情”对举,较“正信”为工稳。

㳂,《纪事》作“㳂”。按:“㳂”为“沿”的俗字,见《正字通》。

“嵓”,上引二书皆作“巖”。按:“巖、喦”均为“岩”的异体字,而“嵓”则为“嵒”的变形字。

著,《纪事》作“着”。按:在穿戴衣物的意义上,“著、着”一义。

太行,《纪事》作“泰行”。按:《说文·水部》:“泰,滑也。从廾,从水,大声。太,古文泰。”[12]237

累形,《纪事》校记:原作“刑”。何文门校记:作“累行”。按:“形”与上句“态”相谐,均较“刑、行”为佳。

未,《纪事》校记:原脱,据汲古阁本及《全唐诗》补上。

羁,上引二书皆作“羇”。按:在寄、止,旅寓的意义上,二字相通,见《玉篇》。[16]2142

闉阑,上引二书皆作“门栏”,是。此近似黄永年等引何义门校记之“门阑”。“栏、阑”于此语境同义。

崛,上引二书均作“拙”。按:诗句中,何义门评语已言明“崛起”之义,较“拙”为佳。

舛疗,《纪事》作“寂疗”。《全唐诗》作“外疗”。按:黄永年等引“何校:近刻作‘寂疗’。”上引何义门评语作“寂寥”更合诗意。

冰蘖,《纪事》作“冰蘗”,大误!按:“蘖”(音niè)为植物嫩芽枝。“冰蘖”,言隐者饮冰食蘖的清苦生活。“蘗”(音bò)为“黄蘗”(植物名),又通薜荔之“薜”(音bì)。音义全不相同的“蘖、蘗”,只因形近而致“鲁鱼亥豕”之地。

洁立,《令唐诗》作“洁持”。按:于此语境,二词近义,似两可。

惭,上引二书均作“慙”。按,“惭、慙”为正异体字,而“慚”又简化作“惭”。

高栖,《纪事》作“高樓(楼)”,误!《全唐诗》作“高棲”,是。“栖、棲”为正异体字。而“樓、棲”形近致误。

又,《才子》言其“工诗,美丽恢赡,世少其伦,与李贺、孟郊同时。[3]889《纪事》亦云:言史与孟东野友善,诗中有贝州召郊之作。”[1]695何义门评语所引孟郊《哭刘言史》诗,全诗见《全唐诗·孟郊卷》,现予转录:“诗人业孤峭,饿死良亦多。相悲与相笑,累累其奈何!精异刘言史,诗肠倾珠河。取次抱置之,飞过东溟波。可惜大国谣,飘为四夷歌。常于众会中,颜色两切磋。今日果成死,葬襄之洛河。洛岸远相吊,洒泪双滂沱。”[7]947

11-13.北原情三首

(1)错莫天色愁,挽歌出重闉。谁家白网车?送客入幽尘。铭旌下官道,葬舆去辚辚。

萧条黄蒿中,奠酒花翠新。米雪晚霏微,墓成悄无人。鸟鸢下空地,火残荒榛。

生人更多苦,入户事盈身。营营日易深,却到不得频。寂寥孤隧头,草绿棠梨春。[2]195

烟,《全唐诗》作“煙”。按:说解已见上文。

(2)洛阳城北山,古今葬客。聚骨朽成泥,此山土多白。近来送葬人,亦去闻归声。

岂能车轮疾?渐是墓侵城。城中人不绝,哀挽相次行。莫非北邙后,重向洛阳生?[2]196

冥,《全唐诗》作“㝠”。按:“㝠”为“冥”的敦煌俗字,见P.3742《二教论》:“固知佛道,㝠如符契。”[17]278

(3)卜地起孤坟,全家送葬去。归来却到时,不复重知处。

叠叠葬相续,土干草已绿。裂纸泻壶浆,空向春云哭。[2]196

叠,《全唐诗》作“曡”[7]1190。考:《说文·晶部》“曡,扬雄说以为古理官决罪,三日得其宜,乃行之。从晶,从宜。亡新(王莽政权)以为“曡”从三日太盛,改为三田。”[12]141今“叠、曡(疊) ”为正异体字。

14.林中独醒

晚来林沼静,独坐间瓢。向已非前,齐心欲不言。

微凉生乱篠,轻馥起孤萱。未得浑无事,瓜田草正。[2]196

樽、迹,《全唐诗》分别作“尊、跡”。按:说解已见上文。

繁,上书作“緐”。按:“繁,緐”今为正异体字。

15.江陵客舍留别樊尚书

信陵门馆下,多病有归思。坠履忘情后,寒灰更时。

委栏芳蕙晚,凭几雪髫垂。明日秋关外,单车风雨随。[2]196

按:《旧唐书·德宗纪(下)》载:贞元八年二月,以前荆南节度使樊泽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言史曾到江陵拜访他。诗一开篇便称誉樊泽礼贤下士,有如战国时代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

显时,《全唐诗》作“湿时”,是。按:寒灰,即死灰。句意为:死灰又遭水湿,根本无复燃之希望。“显时”,大谬。

16.过春秋峡

峭壁苍苍苔色新,无风晴景自胜春。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2]196

树,《万首》作“事”[18]592。《全唐诗》“树”下注:“一作‘事’”[7]1188按:在江南游历的刘言史多次在诗中强调自己的北人身份。这里又用梅花傲霜斗雪,腊月里开花之“事”自况。“树”字大为逊色。

17.竹里梅

竹与梅花相并枝,梅花正开竹枝垂。风吹总向竹枝上,直似王家雪下时。[2]196

在中国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代文人爱其高尚的品格,吟诗作画,代有精品。刘言史此诗便是一幅水墨画。

与,《万首》作“里”[18]592。《全唐诗》“里”下注:“一作‘与’”[7]1187。按:“里”与诗题呼应,但从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与语言法则两方面看“与”大胜“里”。用“里”字有“以词害义”之嫌。

并,《全唐诗》作“竝”。按:“并、竝”今为正异体字。

关于雪与梅关系的诗,唐人有崔日用“上苑梅花雪里娇”,高正臣“梅芳带雪花”,阎朝隐“梅花雪白柳叶黄”等诗句。待到宋人卢梅坡写出《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9]93,就被选入影响深远的启蒙读本《千家诗》中。降至清代,吴县邓尉山梅花盛开之时,一望如雪海,香飘数十里。时任江苏巡抚的文化名人宋荦题写的“香雪海”三个大字镌刻于山麓。

[1]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王安石.王荆公唐百家诗选[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3]辛文房.唐才子传笺证[M].周绍良,笺证.北京:中华书局,2010.

[4]高棅.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彭定求,等.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范晔.后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9]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0]郦道元.水经注[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1.

[11]杨金砖.潇水流域作家作品形究[M].北京:线装书局,2019.

[12]许慎.说文解字[K].北京:中华书局,1963.

[13]吴文治.古典文学资料汇编:柳宗元卷(二)[G].北京:中华书局,1964.

[1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5]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6]陆费逵,等.中华大字典[K].北京:中华书局,1978.

[17]黄征.敦煌俗字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8]赵宧光,等.万首唐人绝句[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19]刘枋得.千家诗[M].长沙:岳麓书社,2005.

I206.22

A

1673-2030(2021)02-0025-09

2020-05-18

郭殿忱(1940—),男,辽宁沈阳人,北华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籍整理研究。

(责任编辑:刘文星)

猜你喜欢

异体字全唐诗纪事
杨塘纪事
大匠纪事
东巴文字典异体字的整理与编纂规范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未收的古文隶定字分析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学抖空竹纪事(外四首)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