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9陈丽兰黎娜王慧芳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2期
关键词:满意率肾病综合征

陈丽兰,黎娜,王慧芳

(泉州市儿童医院 普内科,福建 泉州,362000)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原则为明确疾病类型,采取一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及营养治疗等缓解病情,达到治愈效果[2]。由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周期较长,患儿长期用药会降低其抵抗力,导致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治疗效果易受到患儿心理状态、护士护理工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肾病综合征患儿应加强护理干预。优质护理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用于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中,能够真正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有助于患儿获得良好预后[3]。本研究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泉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 符合《小儿肾脏病新治》[4]中对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 年龄3~12岁;③ 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合并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② 合并急性肾衰竭、肾小管功能障碍等并发症;③ 合并心脏等重要脏器先天性疾病;④ 因病情加重、恶化等因素脱落或退出观察。将2019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实施优质护理的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肾病综合征类型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持续8周。入院后,责任护士告知家属患儿疾病、治疗等相关知识,并引导其共同配合治疗和护理。治疗期间,指导患儿遵医嘱合理用药、注意休息、清淡饮食,给予其适当安慰,密切监测其体征、病情变化,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医师处,便于调整治疗干预计划。出院时,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向家属交代院外注意事项,并嘱其定期复诊。

1.2.2 优质护理 观察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持续8周。① 环境护理:为患儿营造舒适、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保持温度在18~20℃,湿度在60%左右,定期开窗保持空气流通。若条件允许,还可根据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在室内放置其喜爱的饰物、玩具等,消除其对医院陌生环境的不适感。②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以热情、耐心的态度与患儿加强沟通和交流,通过播放动画片、玩游戏或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对患儿进行安抚,转移或分散其注意力,并减轻其恐惧情绪或抵触行为。同时给予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让其参与查房,以实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和困惑,使其充分信任医护人员,缓解其心理压力。③ 并发症护理:指导患儿穿宽松、棉质的衣物,注意避免皮肤摩擦,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使用紫外线对衣物进行消毒,适当减少家属的探视时间,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全面评估患儿的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并定期进行按摩予以规避,遵医嘱做好预防血栓形成的相关治疗。④ 生活护理:参照能够保证患儿正常发育所需能量的饮食调控原则,结合患儿的饮食喜好,指导其进食高生物效价的蛋白食物,如鱼肉、牛肉、鸡蛋等,严格控制脂肪、胆固醇及钠盐的摄入。若患儿存在明显水肿、严重高血压等情况,应在短期内限制水、钠盐的摄入量,待病情缓解后不必继续限制钠盐,干预期间患儿的钠盐摄入量为1~2 g/d。当患儿病情恢复至稳定后,指导其进行适当活动,依据病情缓解程度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增强患儿的身体素质。⑤ 出院指导:全面评估患儿的康复情况,以书面形式叮嘱家属院外注意事项,如继续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给予患儿鼓励等。同时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定期进行随访管理,及时解决患儿在院外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2组患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严重水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② 统计2组患儿感染、血栓形成及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总发生率。③ 于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后,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5]评价2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涉及生理、情感、社会和学校4个功能领域,各领域评分为0~100分,评分高表示患儿的生存质量好。④ 于出院时,使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价2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总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严重水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2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血栓形成及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2组患儿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间生理、情感、社会和学校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4周、8周后,2组的生理、情感、社会和学校功能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PedsQL4.0评分比较分)

2.4 2组家属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中,有40例患儿家属非常满意,18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家属总满意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中,有30例患儿家属非常满意,21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家属总满意率为85.00%(51/60),观察组的家属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4.904,P=0.027)。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与具体疾病类别有关,其中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主要由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基因突变或调节这些基因的转录因子突变引起,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由全身性疾病、肾小球肾炎以及药物等原因引起[6]。肾病综合征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肾炎,药物治疗虽然可帮助患儿缓解疾病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但若治疗期间未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7]。

本研究观察了优质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更早(P均<0.05),提示优质护理可促进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尽早消退。分析原因为,常规护理服务主要侧重于配合临床治疗,忽略了患儿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导致整体护理效果不佳。而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兴护理模式,通过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能够减轻患儿不良心理、情绪等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从而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分析原因为,优质护理模式在实施期间,能够结合患儿的真实情况,从环境、饮食及生活等多个方面有效预防并发症相关风险因素的发生,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胡莎莎[9]的研究表明,针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疾病复发。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干预4周、8周后,观察组的PedsQL4.0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这提示优质护理对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分析原因为,优质护理更具有效性、专业性及针对性,能够基于患儿的实际情况,从环境、心理、并发症预防和生活等多个方面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真正满足其合理需求,使其在治疗期间获得舒适体验,从而保证其身体舒适,有助于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促使其生存质量得以提升[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家属的总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分析原因为,优质护理在思想观念、医疗行为等领域,处处为患儿及其家属着想,一切活动均将患儿放在首位,并紧紧围绕其护理需求实施医疗服务,故能够获得家属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肾病综合征患儿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儿临床症状尽早消退,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且可以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总满意度。

猜你喜欢

满意率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背后的“隐形杀手”——糖尿病肾病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考前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