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教师TPACK水平与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

2021-07-08李洋

科教导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李洋

摘 要 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演进与发展赋予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新契机。与此同时,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家2020年发布的‘十四五教育规划[1]对教育领域布置了新的育人任务、对教育赋予新的期待。而TPACK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法、学科内容整合理论正符和教育发展规划、促进教育信息化以优化教学。通过文献的分析与梳理、近期走访与调查,开展了对高校英语教师的TPACK水平的调查与测量的个案研究,并提出相应促进S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培养策略,以期提升S高校英语教师的TPACK水平,促进其职业发展。

關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 TPACK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2.059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ive the human society a new opportunity to develop and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education field is also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issued by the state in 2020 has laid out new tasks and new expectations for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PACK, a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heory of subject content integration, is attached to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o optimize teach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orting of literature, recent visits and investigations, the author carried out a case study on the TPACK level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PACK level of 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nd promote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PACK; training strategies

0 前言

21世纪伊始迎来了信息技术跃进式的发展,其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先进科学技术等正引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质的演进。与此同时,学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亦被推向改革口浪尖。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言人也应随着信息时代的要求而不断的吸纳新知识、技能以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2020年10月国家发布出台‘十四五教育规划,对教师的信息化职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而TPACK知识框架作为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知识的糅合体,正丰实自身本体理念并不断深化、发展进而促进教师教学实践,为教师职业发展指明了新路向。

1 TPACK知识框架的概述

TPACK知识框架是在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1986)提出的PCK[2]即教学法与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基础上,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与米什拉(Mishra)提出的崭新理念。[3]目前,TPACK知识框架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且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TPACK知识框架主要由三个主干要素黏合而成,即TK(Technological knowledge)技术知识、PK(pedagogical knowledge)教学法知识、CK(content knowledge),三者彼此融汇,积淀出TPACK四个复合要素。即PCK,教学法与学科内容整合的知识;TCK,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的知识;TPK,技术与教学法整合的知识;TPACK,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整合的知识。TPACK知识框架的七个主干要素不是孤立断裂的,而是重叠包容、密切相关。总体而论,TPACK知识框架包括复杂性、互动性与动态平衡性的隐性特征。[4]

2 研究背景及说明

经文献梳理与分析,教师TPACK水平的相关研究成果颇多。我国现已出台关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标准与要求,中小学教师的TPACK水平测量已有明确的依据。因此,中小学教师TPACK水平测量的研究居多、各类学科都有涉猎。例如:数学、 物理、计算机之类。相对人文学科而言,理工科关于教师TPACK水平的研究较多。[5]然而,人文学科如英语教师TPACK水平的研究还处于发展中期,而对于高校教师尤其高校英语在职教师的TPACK水平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无统一论断,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已有对高校英语教师的TPACK水平测量的研究,如:对高校职前教师的TPACK水平进行测量、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关合理建议。[5]又如:对高校在职英语教师TPACK水平及特点的质性研究。[6]该研究以国外学者(Niess)提出TPACK四要素为主干,通过访谈法对6名高校英语教师TPACK水平进行测量与分析,而后提出相应的教师培养策略。[7]再如:对高校教师的TPACK水平调查与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8]基于此类TPACK研究大都为广域性、普适性的研究,其特点是覆盖面广、包括五所以上的高校教师参与,研究样本较多且有一定的代表性。 而本研究只专注S高校英语教师的TPACK水平,属于个案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局域性测量个体高校英语教师的TPACK水平,提出有针对性且适合S高校英语教师TPACK的发展策略,促进其职业发展。

3 研究实施

3.1 确定样本

根据互联网S高校2020年度信息网站以及实地走访,获取到 S高校英语教师数量的确切数据,确定38个研究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本科英语教师、硕士研究生英语任课教师。该问卷采用纸质与电子问卷两种填写方式,回收有效问卷35份,问卷回收率92.1%。

3.2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的相关信息包括:(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2)TPACK各要素的测量题项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形式,包含:非常不赞成、 不赞成、 一般、 赞成、 非常赞成五个选项。赋值分别为1 、2 、3、 4、5。

3.3 量表制作

根据国外学者施密特(Schmidt ,2009)设计、并经国内学者任秀华、任飞的二次修订的既定量表为研究工具。量表包括TPACK知识框架的七个要素,共33个题项。

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选择并应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2.0对S高校英语教师TPACK水平进行分析。

4.1 对S高校英语教师TPACK各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首先,对S高校英语教师TPACK水平各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分析,对其TPACK水平的各个要素数据由高到低排序,如表1所示。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S高校英语教师TPACK各要素均值由高至低依次排序为:PCK>CK>PK >TCK>TPACK>TPK>TK。其中,PCK值最大,表明教师的教学法与教学内容整合的知识框架良好。其次为CK、PK值,表明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的知识框架较好,体现了教师的优良的教学知识水平与扎实的教学功底。而后,是TCK、TPK、与TPACK三个复合要素,虽略高于TPACK水平的中间值(2.5),但总体来讲,这三个复合要素的值差强人意。说明S高校英语教师应用技术整合教学法、学科内容知识的水平有限,此维度需要提升与加强。最后, TK即技术工具的意识与实践应用的值较差、低于中间值。从一定程度上说明S高校英语教师技术意识与应用是最大的缺势、短板。急需唤起技术意识以及应用技术工具整合教学并进行教学实践。总之,S高校英语教师的TPACK整体水平稍差,不甚理想,虽PK、PCK、CK的值高于中等程度、较好,但关于技术维度的值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师TPACK的整体水平。

4.2 对 S高校英语教师TPACK各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其次,对S高校英语教师TPACK知识框架的七个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取TPACK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如表2所示。TK与TPK、TPK与CK、PCK与TPACK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他要素关联程度较低。总之,通过对S高校英语教师TPACK各要素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S高校英语教师TPACK水平参差不齐且TPACK知识结构不良的研究结论。

5 针对S高校英语教师的TPACK水平的发展策略

5.1 教师应积极参加教育技术课程培训

从S高校英语教师的TK值偏低、即技术工具应用情况不甚理想、且与实际教学脱节、割裂的实际教学问题着眼,教师应提升信息工具的应用意识并进行教学实践。积极定期参加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尤其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之类的培训课程,促进教师TK、TPK、TCK水平的提升。技术理念与技术工具整合于教学实践,不仅提高教学双效,且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2 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9]

搭建英语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教学信息交流,有助于S高校英语教师运用集体智慧与方法,如:技术手段、教学设计等方式解决教学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集体教研、观摩评课等教学项目及活动提高自身的TPACK水平。

5.3 应用技术整合观进行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秉承着技术整合观来引导教学。其中,吸纳技术整合教学的内涵,即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的教学理念。通过设计教学、开展与深化教学实践的路径将技术整合观引入教学,并不断丰实、演练以提升自身TPACK水平,这亦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新路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N].2020-10-29.

[2] Shulman,L.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2):4-14.

[3] Koehler,M.J.& Mishra,P.What happens when teachers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5,(32):131-152.

[4] 徐鹏,张海,王以宁,等.TPACK国外研究现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12-116.

[5] 李建珍,冯利珍,袁玉飞.国内TAPCK研究的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102-108.

[6] 张哲,张海,王以宁.职前教师的TAPCK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1):16-52.

[7] 張凤娟,林爽,贺爽.大学英语教师TAPCK特点及其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5):124-129.

[8] 任秀华,任飞.高校教师TPACK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4):38-44.

[9] 张静,刘赣红.多维视角下教师TPACK发展机制与培养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3):95-102.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