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

2021-07-08李婷婷

科教导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现状与问题优化途径师德建设

李婷婷

摘 要 普惠性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一种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教育优惠制度,正因如此,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深受社会群体的高度认可。近年来,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直接关乎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为此,文章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内涵界定为切入点,结合师德建设的现状,重点从建设目标不明确、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建设内容不完善、培训方式不合理等四方面系统阐述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面临的瓶颈因素。在此基础上,以理论学习和师德建设深度融合、构建科学的师德培训计划、明确考核指标、健全考核体系等内容为落脚点,提出了具体的优化途径,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师德建设 现状与问题 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2.019

Abstract 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non-discriminatory and non-reciprocal preferential system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Because of this, inclusive private kindergartens are highly recognized by social groups.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ethics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society,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definition of inclusive private kindergarten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bottleneck factors of inclusive private kindergarten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from five aspects: unclear construction goal, weak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mperfect construction content, unreasonable training methods and unscientific assessment methods. On this basis, wit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teachers' ethics training plan, clear assessment indicators, and improve the assessment system as the foothol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optimization way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relevant people.

Keywords inclusive private kindergartens;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ptimization ways

0 引言

“平等”是學前教育中的关键所在,既体现在社会群体日常语言层面,也体现了政治学、法学、 哲学和教育学等理论层面。[1]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公正已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更是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基础保障。所谓“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要是指在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符合社会群体多元化需求且收取费用(按照政府指导价)前提下,所创办了民办幼儿园。现阶段,国内民办幼儿园基本上实现了普惠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已成为学前教育公平、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是千古不变的永恒真理,这样直接说明了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后盾力量。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身心健康的指引者和引路人,更是文明的奠基者和传承者,其师德建设直接关乎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按照国家下发的《新时代幼儿教师行为十项准则》文件要求,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建设是第一要素。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提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但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面临着诸多瓶颈因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1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内涵界定

教育是国家强国、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现阶段,随着现代教育改革进程持续加快,促进教师师德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尤其是学前教育,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普惠性幼儿园教师队伍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过程。普惠性幼儿园师德建设直接关乎学前教育的质量,综合素质较高的普惠性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和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师德建设在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师德建设帮助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提高教学质量,借此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具体而言,师德建设直接决定了普惠性幼儿园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怎么冲破以往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国普惠性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弱变强的过程,其发展历程已进入全面阶段,加之学前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普惠性幼儿园师德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师德为先,幼儿为本”为核心,立足于幼儿内在价值需求,以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为根本任务,重点聚焦职业素养、理想信念,持续探索学前教育改革创新。[3]

普惠性幼儿园师德建设是新时期赋予现代教育新的使命,必须对此高度重视。众所周知,普惠性幼儿园教师角色定位较为特殊,是“社会”和“家庭”的传输纽带,因此,通过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提升幼儿教师师德修养,有助于改进教师的行为方式、教学理念和思想观念,从而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幼教事业健康发展。

2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实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内容主要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幼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教育、家园共育等七个方面,如何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将以上七方面师德建设内容落到实处是当前研究重点。[3]同时,为切实贯彻落实现代教育改革相关工作要求,明确师德建设的目标,经实地调研,当前大部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规范教师师德行为、提高师德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三方面。

现阶段,如何体现幼儿教师师德水平?师德考核评价指标权重如何分配?等问题日渐凸显。调研发现,部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考核评价体系主要采取“平均分配”方式,相对而言,此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更加具有可操行性,但考核指标平均主义会显著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存在问题阐述如下:

2.1 师德建设目标不明确

当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目标不明确是共性问题,主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师德建设目标主要是幼儿教师职业素养规范和职业道德培养,从而达到目标制定的初期目的。然而,上至管理层下至教师均未对此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在师德建设方面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顶层设计缺失,严重阻碍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从宏观角度进行,现阶段,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目标总体上出现同质化,归根结底于民办幼儿园普惠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瓶颈因素,包括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内涵认知模糊、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等,[4]因此,制定明确的师德建设目标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

2.2 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

当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问题日益凸显,具体表现职业情感不够深入、职业态度不够端正、岗位工作主观能动性差、专业素养较低等几方面。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近乎10%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群体对幼儿教师岗位不太满意,近乎20%教师群体产生换工作想法,超过一半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群体对于实践教学很少进行反思,若不及时解决此类问题势必会直接影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日常教学,换而言之,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已成为幼儿园师德建设值得关注的根基性问题。

2.3 师德建设内容不完善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阶段主要对象为3-6岁学前儿童,天真幼稚、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师德素养会直接影响幼儿行为举止和价值导向,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德建设内容迫在眉睫。但从目前建设现状来看,大部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建设内容重点放在“量”,而忽视了师德建设内容的“质”,比如,部分幼儿园将师德建设重点放在“关爱幼儿、教书育人”上,而严重忽视了幼儿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终身教育、家园共育等方面师德建设。

2.4 师德培训方式不合理

当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师德培训均带有很强的“行政”“指令”色彩,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培训,而对师德培训的内容是否具有实效性不可而知,以及对师德培训成效缺乏后期的持续跟踪,本质上无法唤醒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意识,空洞且缺乏实际效果的师德培训工作无法确定应有的效果。此外,师德培训方式不合理、缺失指向性,导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师德培训难以发挥应有的机制作用,不符合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操守。

3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具体路径

3.1 理论学习和师德建设深度融合

实践证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需理论学习大力支撑。在实践过程中应重点聚焦两点:一是通过理论学习全面激发幼儿教师的学习动机,而不是一味“灌输式”理论学习;二是通过理论学习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的思想行为启蒙者,必须保证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进行“关爱”,这对幼儿教师师德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幼儿园管理层要加强顶层设计,要求幼儿教师全面掌握多学科和音、体、美等方面知识,在幼儿教育不断融入,同时,要进一步学习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和要求,严格遵守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准则。

3.2 构建科学的师德培训计划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师德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任务,并非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师德培训计划总遵循“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原则,有计划性实施。具体而言,开展师德培训可采取集中学习培训、分组讨论、自我总结等形式,主要目的就是發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其对师德的认知。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师德培训成效,必须打破传统的培训方式,师德培训活动可运用社会公益活动、参观访问、座谈研讨等形式,与此同时,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内,定期举行师德演讲比赛,以生动平实的培训方式唤醒幼儿园教师师德培训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3.3 明确考核指标,健全考核体系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内容应与现代教育改革进程保持高度统一。在明确师德考核具体内容基础上,应科学对考核内容进行细化,最终确定考核指标,从而保证考核内容更加具体化、实效化和针对化。其次,对难以量化的师德考核指标,应通过文字语言描述形式对其进行档次划分,侧重于对工作过程的考核。因此,通过明确考核指标、健全考核体系方式,提高师德考核的公正性,从而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整体教学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是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关键所在,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现阶段,学前教育还正式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幼儿教育相比其他阶段,其师德建设具有特殊性,因此,应立足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注重幼儿“主体地位”,这样也是笔者多次强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应侧重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幼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教育、家园共育等七个方面,这也是强调教师的师德建设、培养教师师德行为的最终目的。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湖南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F193957)

参考文献

[1] 魏聪,王海英,林榕,陈红敏.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与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关系辨析及路径选择[J].学前教育研究,2019(03):54-70.

[2] 何臻.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1(06):26-27.

[3] 翟玲丽.自修师德,高效渗透——浅析幼儿园幼师师德修养对幼儿思想品德的影响[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127.

[4] 夏传沛.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培养基本框架建立的实践[J].幸福家庭,2020(19):37-38.

[5] 王帅帅.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21-25.

[6] 于娇娇.普惠性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现状与问题优化途径师德建设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及其优化途径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分析
市场经济下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途径
高中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行政处罚制度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