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保水技术在山杏造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7-08原会营
摘要: 节水保水技术和传统技术在山杏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特性的影响对比调查的结果表明,应用节水保水技术进行造林,可以显著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苗木的生长量,当年成活率可提高39.3%,5年保存率提高43.1%,5年平均株高提高1.2%,5年平均地径提高37.7%。
关键词: 节水保水; 山杏; 成活率; 保存率; 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 S 715. 7, S 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19)02 - 0043 - 02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年均温8.3~8.5℃,年均降水量451 mm左右,蒸发量1 900~2 160 mm/年。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和石质山区,土壤多为在各种岩石风化物残积母质及黄土、红土母质上发育的淋溶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及典型褐土,部分地区为棕壤和风沙土。该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水土侵蚀强烈,造成该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下。传统实践和研究中产生各种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如各种整地技术、不同集水节水造林坑使用等技术,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成本高,操作困难。用塑料水瓶储水,造林时把部分根系插进储水瓶中,起到保水缓释效果的节水保水造林技术简单易行,在实践中逐步开始了应用。本研究以常规造林作为对照试验,系统分析了节水保水造林技术在山杏造林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选择生长旺盛,主根粗壮,侧根达10条以上的山杏一级苗(地径粗度0.6~1.0 cm)[ 1 , 2 ] 。山杏的栽植时间,以早春定植为主,4月初至4月中旬为宜。选择瓶盖保存完好,并且容量在500 mL左右的瓶身不漏水的塑料矿泉水瓶等贮水容器[ 3 ]。造林时用锥子在盛水容器的瓶体中间位置扎一个0.2~0.4 cm的小孔,并在瓶里灌入稀释2 000倍液的生根粉和水的混合液,将瓶灌满,孔口朝上,平放在栽植坑的底部,在山杏栽植苗的侧根中,选择一根0.2~0.3 cm粗的健壮侧根从孔口处伸入到贮水容器中[ 4 ],将侧根深入瓶底,然后往栽植坑里填土,回填土要填平栽植坑,用脚踩实,浇水,最后覆上地膜。造林穴规格50 cm×50 cm×60 cm[ 5 ]。
1. 2 调查方法
2012年在喀左县十二德堡林场采用抗旱造林节水保水实用技术和传统造林方式进行栽植样地10块,样地规格均为44 m×30 m,株行距2.5 m×3 m,每块样地栽植176株, 每块样地中两种造林方法造林苗随机分布各88株,调查其当年成活率,并调查造林苗木株高和地径,于2017年4月调查采用两種不同方式进行造林的保存率,并进行数据对照。
成活率=成活株数/栽植株数×100%;
5年保存率=5年保存株数/栽植株数×100%。
2 数据与分析
2017年4月对各试验样地进行数据调查,调查指标包括两种造林方法的当年成活率、当年平均株高、当年平均地径、5年平均保存率、5年平均株高、5年平均地径(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保水处理山杏成活率95.2%,平均株高0.34 m,平均地径0.25 cm,5年保存率90.4%, 5年平均株高0.84 m,5年平均地径2.01 cm。
常规处理山杏成活率55.9%,平均株高0.34 m,平均地径0.27 cm,5年保存率47.3%, 5年平均株高0.83 m, 5年平均地径1.46 cm。
可见保水处理可以提高当年成活率39.3%、5年保存率43.1%、5年平均株高1.2%、5年平均地径37.7%。
方差分析可以进一步检验采用保水措施和常规造林手段之间的差异程度(表2)。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当年成活率、5年保存率上、5年平均地径,在保水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著;5年平均地径生长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综合分析表明,采用保水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山杏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3 结 论
3. 1 采用保水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苗木的生长量,当年成活率提高39.3%, 5年保存率提高43.1%,5年平均株高提高1.2%, 5年平均地径提高37.7%。
3. 2 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当年成活率、5年保存率、5年平均地径,两者差异显著;5年平均地径生长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 3 该项技术应用起来操作简单方便,林农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运用到造林中,易于掌握,能很快的被应用。
3. 4 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本次造林所用容器为塑料矿泉水瓶。如果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会有一定的污染问题,笔者希望针对矿泉水瓶遗留问题,有这方面经验的同仁,能够给予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高庆. 浅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J].现代园艺, 2017(23): 85.
[2] 李超.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 中国水土保持, 2010(11): 26 - 29.
[3] 徐晓燕, 魏如凯. 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J]. 陕西林业, 2006(3): 39.
[4] 韩刚, 韩恩贤.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 2010(8): 11 - 13.
[5] 秦辉, 王伟, 赵瑞华. 辽西北地区经济林旱作栽培关键技术[J]. 辽宁林业科技, 2006(1): 48 - 51.
第1作者简介: 原会营(1983-), 女, 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 2019 - 01 - 20
(责任编辑: 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