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2021-07-08孙志勇应钦周正彦刘鹏黄晓凤马建章

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多样性

孙志勇 应钦 周正彦 刘鹏 黄晓凤 马建章

摘要:  在2018年对抚河源自然保护区进行3次两栖动物调查的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两栖动物2目8科21属24种,陆栖溪流型、流水型和静水型两栖动物占主体,蛙科物种数量最多。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指数为2.514,均匀度指数为0.794,G-F指数0.503 2,物种分布均匀,是江西省内两栖动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

关键词:  抚河源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物种调查;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S 718. 52 + 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1001 - 9499(2019)02 - 0008 - 04

两栖动物是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生物类型,某一地区两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可以反映该地区水环境质量,同时也可体现该地区的地理特征[1 - 2]。江西省是两栖动物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据统计,全省共有两栖动物2目10科28属62种[ 3 ]。抚河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地处赣南与赣中交汇地区,降水和温度条件适宜两栖动物生存,是江西省重要的两栖动物分布区,有望申报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该地区两栖动物资源数量和类型,分析其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科学划分该地区的动物地理区域,为保护区资源管理、保护区等级评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1 研究区概况

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广昌县,地理坐标116°13′48″~116°19′15″E,26°30′12″~26°39′58″N,地处武夷山余脉北坡、雩山山脉西南坡,低山丘陵地貌,境内峰峦起伏,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最高海拔991 m。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5℃,全年无霜期246天,年均日照数1 845 h,年均降雨量1 980 mm。

2 研究方法

2. 1 物种调查与鉴别

2018年5月11~19日、7月10~19日、9月16~25日,对抚河源保护区进行3次调查。围绕小溪、农田、水库等两栖动物密集地区,设计固定样带32条,每条样带长3 km、宽10 m,包括12条日间样带和20条夜间样带,调查时间为每天0∶00~2∶00,15∶00~17∶30和18∶30~24∶00。调查组共3人,2人沿样带中线平行前进,以观察或采集到实体、听到鸣叫为依据,搜寻中线两侧5 m内的两栖动物,1人记录观察到的两栖动物种类、数量、生境类型等情况。定位设备为集思宝A5手持GPS,摄影设备为佳能EOS 7D MarkⅡ数码相机(2000万像素)。同时,对保护区周边老猎人、部分居民进行访问,对观察或访问到的物种进行鉴定和分类,相关标准参考《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 4 ]。

2. 2 资料统计与物种分析

统计保护区内两栖动物的生态类型、区系归类和资源量,具体方法为:(1)将保护区两栖动物划分为5个生态类型,分别为静水型、流水型、陆栖静水型、陆栖流水型和树栖型,根据观察情况统计各物种的生态类型。(2)根据张荣祖对中国动物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进行保护区两栖动物的区系归类[ 5 ]。(3)根据调查采集和观察到的物种个体总数来确定物种资源量等级。根据以上统计资料,分析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和生态分布情况。

2. 3 物种多样性分析

按照物种多样性计算方法,计算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Jaecard相似性系数[ 6 ],分析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一步计算属间多样性G指数、种间多样性F指数和G-F指数,与庐山、井冈山、九连山、武夷山、齐云山等江西省其他自然保护区数据相比较,其他保护区数据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提取[ 7 - 12 ]。

3 结果与分析

3. 1 物种组成

通过调查发现,抚河源保护区内共有两栖动物24种,隶属2目8科21属(见表1),其中,有尾目1科2种,为蝾螈科的黑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和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无尾目7科22种,包括角蟾科2种、蟾蜍科2种、雨蛙科1种、蛙科9种、叉舌蛙科4种、树蛙科2种、姬蛙科2种。保护区内蛙科物种数最多,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量的37.5%。

3. 2 区系特征与优势种

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共有东洋界种类22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量的91.67%,除黑斑肥螈、东方蝾螈、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武夷湍蛙(Amolops wuyiensis)为华中区物种外,其余18种均为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种,分别为福建掌突蟾(Leptolalax liui)、淡肩角蟾(Megophrys boettgeri)、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阔褶水蛙(H. latouchii)、沼蛙(Boulengerana guentheri)、弹琴蛙(Hylarana ade-nopleura)、华南湍蛙(Amolops ricketti)、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大绿臭蛙(Odorrana livida)、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 fujianensis)、棘胸蛙(Paa spinosa)、大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i)、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e)、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另外,有广布种2种,为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根据保护区内统计到的两栖动物数量及生态分布区域,确定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优势种为黑眶蟾蜍、中华蟾蜍、中国雨蛙、花臭蛙、黑斑侧褶蛙、华南湍蛙、镇海林蛙、阔褶水蛙、泽陆蛙、弹琴蛙、福建大头蛙、饰纹姬蛙、小弧斑姬蛙、大树蛙、斑腿泛树蛙。

3. 3 物种生态分布

由于保护区山势多变、沟壑纵横、静水水域稳定,适合这种生境的陆栖溪流型、流水型和静水型两栖动物占主体,其中陆栖溪流型7种,占29.2%;流水型6种,占25.0%;静水型6种,占25.0%;树栖型3种,占12.5%;陆栖静水型2种,占8.3%。根据海拔将保护区划分为低山农田、常绿阔叶林与毛竹林区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其他植物区3个分布区域。

(1)低山农田区(海拔500 m以下):该区域两栖动物以农田为主要生境,一般分布在海拔350~500 m。分布在该区的有中华蟾蜍、沼蛙、泽陆蛙、黑斑侧褶蛙、斑腿泛树蛙、饰纹姬蛙、福建大头蛙、中国雨蛙等。其中,中华蟾蜍在菜地中分布较多;黑斑侧褶蛙、泽陆蛙在水稻田中分布较多;福建大头蛙主要分布在路边静水水沟。该区数量优势种主要有中华蟾蜍、泽陆蛙、福建大头蛙、黑斑侧褶蛙、饰纹姬蛙。

(2)常绿阔叶林与毛竹林区(海拔500~800 m):以溪流为主要生境,华南湍蛙、花臭蛙、大绿臭蛙为数量优势种。静水水域以黑斑侧褶蛙、中国雨蛙、斑腿泛树蛙等数量居多。斑腿泛树蛙、中国雨蛙为树栖型物种,繁殖期才进入静水水域。陆地上以镇海林蛙、泽陆蛙、小弧斑姬蛙为优势种。

(3)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其他植物群落区(海拔800 m以上):该区两栖动物物种较少,黑眶蟾蜍、泽陆蛙、花臭蛙、大绿臭蛙、棘胸蛙为数量优势种。山溪流水水域以花臭蛙、大绿臭蛙、棘胸蛙居多。3. 4 物种多样性

3. 4. 1 多样性与均匀度

由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计算结果(表2)可知,调查期间共统计到两栖动物24种4735只,多样性指数为2.514,均匀度指数为0.794。可见,保护区内两栖动物多样性很高,并且物种分布较为均匀,低山农田区分布的两栖动物物种数最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2.522)、均匀性指数(0.89)均高于其他区域。常绿阔叶林与毛竹林区分布的两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处于较高水平,物种多样性指数2.435,均匀度指数为0.813。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其他植物群落区海拔较高、山势陡峭、水域生境较少,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2.335)最小。

3. 4. 2 多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比较

由江西省多个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物种相似性及G-F指数(表3)可以看出,抚河源与九连山相似性系数最高(0.037 2),齐云山次之(0.033 2),表明抚河源保护区两栖类与赣南地区的物种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与井冈山、庐山等赣中、赣北保护区物种相似度较低,说明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地理分布更偏向赣南地区。抚河源保护区两栖动物的G指数(3.004 8)、F指数(6.048)和G-F指数(0.503 2)均略低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比其他保护区高,G-F指数达到0.5以上,说明抚河源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科内属的多样性比较丰富,很多科里面都有多个属,这在江西省内多个保护区中较为突出。

4 结论与讨论

4. 1 通过本次调查,在抚河源保护区记录到两栖动物2目8科21属24种,以无尾目种类居多,占两栖类种类的91.7%。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分布以东洋界为主,其中18种为华南华中区共有种。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区系反映了该区域处于东洋界偏北的特点。

4. 2 陆栖溪流型、流水型和静水型两栖动物占主体,蛙科物种数量最多。两栖动物分布无论种类和数量均以常绿阔叶林与毛竹林区为多,在低山农田种类、数量分布最为均匀,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保护区两栖类群对人工水域依赖程度较大。

4. 3 抚河源保护区与九连山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两栖动物的地理分布与赣南地区较为相似。抚河源保护区两栖动物G-F指数比庐山、九连山、武夷山和齐云山要高,仅比井冈山略低,这说明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两栖动物资源丰富,是江西省内生物多样性很高的保护区。

参考文献

[1] 钟昌富.  江西省两栖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M].  成都:  《四川动物》杂志社,  1995.

[2] 李言阔,  单继红,  龚瑜.  江西省两栖类动物多样性与地理区划[J].  动物学杂志,  2013,  48(6):  919 - 925.

[3] 严员英,  缪泸君,  孙志勇.  江西省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J].南方林业科学,  2017,  46(2):  43 - 48.

[4] 费梁,  叶昌媛,  江建平.  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M].成都:  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5] 张荣祖.  中国动物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6] 刘信中,  方福生.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7] 刘信中,  肖忠优,  马建华.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8] 杨道德,  刘松,  谷颖乐,  等.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J].  四川动物,  2007,  26(2):  362 - 364.

[9] 刘小明,  郭英荣,  刘仁林.  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10] 王同亮,  程林,  兰文军,  等.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海拔分布特点[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7):  2 009 - 2 014.

[11] 杨道德,  刘松,  谷颖乐,  等.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6):  72 - 76.

[12] 黄族豪,  吴华钦,  陈东,  等.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保护[J].  江西科学,  2007,  25(5):  643 - 647.

第1作者简介:  孙志勇(1982- ),  男,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研究。

通讯作者:  马建章(1937-),  男,  教授,  博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事野生动物生态学、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與利用、  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9 - 01 - 16

(责任编辑:   王 岩 )

猜你喜欢

多样性
浅议单元导语教学策略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性研究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浅析阿拉伯语初级阶段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
利用网络教学多样性 开展有效教学
由古典戏曲看“代言体”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