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本土音乐在海南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2021-07-08王冠
摘要:本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音乐文化之源。本土音乐是各民族从初民时期开始至今,经过世世代代优选传承积淀下来的音乐精髓。目前,由于本土音乐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属于“边缘地带”,导致本土音乐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日渐消亡”的趋势,亟须保护与传承,因此,我国本土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情况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如何使本土音乐文化在当代的多元文化格局中生存发展,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海南本土音乐在海南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从教学观念、师资力量、音乐教材入手,提出海南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方法。
关键词:本土音乐 高校 海南 传承 发展
一、引言
本土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和传统文化,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其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西方化的,从音乐理论课程到技能技巧课程,讲授的都是西方的理论体系。在这种教育环境中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音乐操作能力几乎已完全被西方音乐“学统格式化”。加之部分音乐教师不太了解当地的民间音乐,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认识存在不足,进而导致学生毕业后不具备进行民间音乐文化传播和教育的能力。
二、存在与审视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生了转型,伴随着的是文化的整合,在文化整合与变化中,作为精神文化范畴的音乐文化,也一改此前所蕴含的“语学信息”与“美学信息”的单一色调,呈现出多元的音乐生态。这种音乐文化多元生态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既是20世纪(特别是后期)世界文化思潮所使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转型期的必然。
音乐是一种文化,是精神文化中的观念文化。作为音乐文化之一的歌曲,它自然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也自然受文化评价的制约与检视。歌曲作为客体,无不对主体(个体、群体、社会)产生效应,它自然也具价值的本质属性,也受价值评价的制约与检视。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成为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主要阵地。
三、海南本土音乐在海南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海南民歌种类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因民族、语言及居住地区的不同,其唱法、音调、韵律也有所不同,综合了中原文化、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点。
首先,我们亟须与世界接轨,从外引进资金和高科技。同时,其世界观与价值观,连同文化载体——歌曲,以及这些歌曲的载体——用高科技制作的录音带、录像带、录放机、影碟机等,同样如潮水般涌入。于是,在享受因引进资金与科技带来的經济增长的美好生活时,也在享受这些高科技制作的音乐带来的欢乐。人们以不同的心态或欢迎或认可这类歌曲的驻留与存在,“浪子歌曲”也流行起来。
其次,严肃音乐本身的弱势是“浪子歌曲”得以盛行的又一重要原因。严肃音乐因其庄重的色彩、规范的程式、凝重的格调,在“浪子歌曲”面前不免显得陈旧,因而其空间受到挤压、遮掩和冲击,这让严肃音乐的支持者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而先锋派及商品音乐经纪人又在强劲造势,为“浪子歌曲”鼓与呼。所以,一段时间里,高雅音乐、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只能在学校的音乐课堂里保留一席之地。在缺乏有力支撑的情况下,严肃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教育者是乏力与“浪子歌曲”一争高下的。而海南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形同孤岛,对社会音乐活动及群众歌曲传播方面缺乏引导和辐射力,更何况学校音乐教学也并不完善。
最后,海南本土音乐在音乐结构及组织形式、节拍节奏、织体等很多方面呈现着奇形异姿,映现着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思维与审美习惯。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是我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放射着绚烂的光彩,是我们当今新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是繁荣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资源富矿。遗憾的是,在“浪子歌曲”盛行时,我们未能充分发挥民族传统音乐的优势。要建设有根基、有本源的社会主义新音乐文化,我们必须着力继承和弘扬由悠久历史铸就的优秀民族音乐传统,使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复归其地位,启动其功能,发挥其作用。
四、本土音乐在海南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一)从教学观念入手,充分认识本土音乐文化
高等学校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等人才的主要基地。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学校教育直接关系和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文化价值观的铸造。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特别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弘扬,学校的教育是不可取代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基地。传统民族音乐是我们通常在大语境下统而言之的泛称,具体讲来,传统民族音乐并不是空泛的,它是由各民族各地域优秀的传统本土音乐所组成。可以说,海南高校的传统民族音乐教育,其内容重点应放在当地的本土音乐教育上。
(二)从师资力量入手,提高教师的音乐传承能力
教师是本土地方音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要培养本土音乐人才,就必须建设一支热爱本土音乐,愿意强化本土音乐知识和技能,愿意投入到本土音乐实践课程教学规律、特征和模式探索中,愿意自觉地强化实践研究能力,以课题研究促教学,从而保证音乐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海南高校应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和风格独具的民族民间音乐特色资源,深入实地考察、调研,利用当地文化馆、文艺团体、文化站等资源建立艺术采风基地,对团队成员和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采风活动和学习活动。利用当地民间优秀人才对师生进行培训,请民间专家讲学,请民间艺人进校表演。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本土音乐发展历史,提高师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对音乐灵感的捕捉能力,保护祖先留下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收集艺术实践特色课程资源。
(三)从音乐教材入手,有效整理本土音乐文化
首先,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本土音乐具有认识功能,通过它可体察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心理等多种人文内涵。它有“益智”功能。优秀的传统本土音乐,其蕴含的群体意识,不仅具有给人定性的特质,也能抵制如“浪子歌曲”的负功能。其在艺术上的独特表现有三点:地域文化的音乐思维,审美习惯的固本能力,由于本土音乐是人民共同心理特质的反映,它还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本土音乐所具有的浓烈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和乡土风情,使其具有的审美价值不比其他任何音乐逊色,其是审美欣赏和休闲娱乐的优质选择。各民族、各地域本土音乐的独特色彩和丰富的功能突显了它的重要地位,音乐教学大纲对本土音乐教学也加以强调。然而,对本土音乐的这种重要地位,并不是所有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有足够的认识,音乐教学大纲的上述规定未能认真落实就是明证。我们呼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本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归位和升格。
这里所谓的“归位”,就是在音乐教学中恢复本土音乐应有的地位。本土音乐的地位就是音乐教学大纲已明确规定的,“归位”就是落实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所谓升格,是针对当前人们还对本土音乐加以鄙视的现象说的。有不少人还是认为“洋”的才好,他们理论上抽象地承认有民族性才具有世界性,但在具体对待时,则视“土色土香”为“土头土脑”,没有足够的胆识让“本土音乐”登上“教材”和“教室”这些音乐教育的大雅之堂。前些年,我们国家已经完成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十大集成(志)的普查搜集整理工作,并编成了不同级别的集成卷,各地优秀的本土音乐已从历史地质层中发掘和展现出来。发掘的目的就是继承和弘扬,就是为我所用,为当今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要真正落实音乐教学大纲,海南高校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人力(专家与群众相结合,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部门与教师相结合),从已发掘的本土音乐中选出精品,通过审订,编成适用的本土音乐教材,以供海南高校音乐教学之用。唯有以这种等同法定的权威机构为支撑,本土音乐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才可能真正有位。有位就有为,其固有功能就能更好地发挥,由此,各民族各地域优秀传统音乐所构成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才能进一步发扬光大,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五、结语
近年来,在国家强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文化背景下,海南地区的高等院校,对本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并使之传承与弘扬,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它的预期前景在于,我们通过启动此类传统音乐文化工程,向世人展示:海南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民间音乐也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海南高校应把民间乡土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有益的探索、研究和大胆的尝试。音乐教育要紧紧围绕办学的方向,整体考虑师资在教学中的合理布局。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有关民间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营造海南地区民间音乐文化学校教育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盼.高校本土音乐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173.
[2]王群,黄国辉.浅谈高校乡土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8):56-59.
[3]劉勇.浅谈乡土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134-137.
[4]游吟歌.浅谈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融入[J].戏剧之家,2018(10):202.
[5]田梅荣.本土民间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开发[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200.
[6]胡伟.高校本土音乐教育与传承思考[J].北方音乐,2017,37(20):149.
(作者简介:王冠,女,本科,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