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钱包
2021-07-08付桂泉
钱包,不仅能彰显人的经济实力,而且显得特别有档次,在过去那可是人人都随身携带的必备品。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就说过:男人最瀟洒的动作就是掏钱包。
掏钱包的潇洒,爷爷年轻的时候是没有条件去体会的,因为新中国成立那会儿,人们都很穷,所以爷爷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钱包。印象中,爷爷的钱包是一块藏青色的棉布手帕,像裹粽子一样包得严严实实,外面用一根奶奶扎头发的橡皮筋勒着,里面是少得可怜的几张面额不大的纸币和布票、肉票等五花八门的票据,极其生动地诠释了“囊中羞涩”这个词的含义。每次去供销社买东西,爷爷掏钱的过程都毫无潇洒可言,却充满了生活的捉襟见肘:爷爷先一粒粒地解开那件皱巴巴被洗得褪色的中山装的纽扣,再从裤腰里撩起奶奶亲手织就的粗线毛衣,最后从最里面的的确良衬衫口袋里掏出那块手帕钱包,认认真真地左一层又一层像剥粽子一样慢慢展开,然后做出一个匪夷所思的动作——把大拇指伸进嘴里,沾上唾沫,仔细地从为数不多的纸币中点出钱和票,点完一遍还要再点一遍,生怕数错了数目。等供销社的售货员找好零钱,再左一层又一层地把钱和票包好,放进的确良衬衫口袋,把粗线毛衣塞进涤卡裤腰里,一粒粒地扣好中山装的纽扣,最后还要用手在心口按一按,确定手帕钱包放好后才放心地回家。
改革开放后,父亲趁着时代的浪潮,做起了服装生意。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和诚信的品格,父亲的生意一直都红红火火,钞票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进了钱包。我记得父亲的钱包是一个黑色的牛皮钱包,里面一层放满了百元大钞,外面一层放着五块和十块的零钱,边上的夹层里放着身份证、照片等物件。父亲的钱包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里面的钱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钱包被钞票塞得鼓鼓的,致富后父亲的自信也和钱包一样鼓鼓的。那时商品经济刚起步,社会上的商品也不是很多。每次全家外出购物,父亲总是潇洒地打开钱包,绅士般地夹出钱递给收银员,娴熟的动作曾让年幼的我一度十分崇拜,也让习惯了贫穷的爷爷羡慕不已。
到了我们这一代,手机就是钱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购物比起父辈们要更加频繁。伴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支付覆盖了现代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智能支付的出现让功能单一且携带不方便的钱包受到人们的冷落。钱包也开始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很多年轻人早就扔掉了钱包,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的新钱包。只需绑定银行卡,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现在人们外出购物,潇洒地掏出来的不再是钱包,而是各种智能手机。只需轻轻扫下二维码,支付就完成了。支付账户有密码,既安全又便捷,传统意义上的钱包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历史的记忆。
从手帕到钱包,从钱包到手机,钱包从有形到无形,从累赘到便捷,小小的钱包变迁折射出我们国家的发展,也见证了共产党的卓越不凡。
作者简介:付桂泉,文学硕士,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征文大赛奖项。
(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