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统计指标研究综述

2021-07-08李四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指标图书馆

李四克

(湖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北 咸宁 437100)

图书馆统计工作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是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活动及过程。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对图书馆开展的各项工作的“过去时”进行总结,对“现在时”进行控制、监督、改进,对“将来时”辅助计划与决策。统计数据反映的是统计指标的内容,无论是统计理论还是统计工作的实践早已肯定统计指标及其体系的构建是统计工作的中心问题之一,图书馆界对统计指标的设置及其体系构建的长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推进了统计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对这些成果的统计分析,力求明了图书馆统计指标及体系构建研究现状,发现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研究概况

2020年12月28日,笔者通过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以检索式“(题名或关键词=图书馆)AND(题名或关键词=统计指标)”进行检索,检出64篇相关研究期刊论文,经逐一审看、查重,实际取得的有效匹配结果为61篇。

1.论文发表时间的统计分析

20世纪80年代,共发表了11篇论文,对传统图书馆的藏书统计、读者统计、借阅统计进行了研究、探讨。20世纪90年代有15篇论文对图书馆统计指标及指标的体系化进行了有益探索。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关于电子资源的使用统计指标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也重视参考和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的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的经验,发文12篇。近十年,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规范化研究的论文有23篇,其中“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是研究热点。见图1。

图1 年代发文量和累计发文量分布图

2.各类型图书馆对统计指标研究的分析

图书馆统计指标的研究起始于公共图书馆,金竟铭于1957年提出“藏书统计、读者统计、图书借阅统计是图书馆最基本、最原始的三种统计”[1]。其后高校图书馆加入进来,并参考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指标体系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990年10月3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4号)中有关图书馆的数据指标,结合图书馆的工作实际进行研究。总计研究公共图书馆统计指标的有31篇,高校图书馆29篇,医院图书馆1篇。

在61篇文章中,作者工作机构明确是大学图书馆的有43篇,占比70.5%,可见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研究的主要力量。

3.发文期刊的统计分析

对发文期刊及载文量统计可知,61篇期刊论文分别发表在40种期刊上(见表1),图书情报专业期刊为图书馆统计指标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的有32篇,占比52.5%,可见图书情报学术界对图书馆统计指标及体系研究的重视。

表1 发文期刊统计分析

如果把刊文3篇及以上的期刊作为高载文期刊,则有6种,占所有期刊的15%。而这6种期刊共载文24篇,占全部论文的39.3%。除《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外,其它5种高载文期刊都是核心期刊,《大学图书馆学报》发文量最多,有8篇,其次《图书馆建设》发文4篇,《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各3篇。

二、研究内容

1.统计指标设计

统计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通过统计所特有的指标来进行的。统计指标是统计工作所要研究的某一现象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它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是统计发挥认识社会与某种事物作用的重要手段,是一切统计研究的基础。图书馆统计指标是图书馆统计所研究的社会现象数量关系的概念,反映图书馆总的或部门的规模水平或工作量,它是衡量图书馆馆情馆力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也不必要把一切有计量可能的现象都作为统计指标,那么在我们图书馆的实际统计工作中究竟要采用一些什么统计指标才合适呢? 这就需要研究统计指标设置原则问题。

宋德生认为:统计指标的设置原则主要有政治经济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相结合、需要和可能相结合、指标的相对稳定和灵活运用相结合、计划和统计指标计算口径的统一四项原则[2]。巩全成认为:确定统计指标时要注意统计指标必须具有可行性、可比性、系统性且统计指标必须含义明确[3]。孟琦和陆丽波认为:统计指标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制定统计指标要考虑其真实可行性,统计指标应具有完整性[4]。赖碧淡认为:完善的图书采购统计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图书采购状况,并具有可比性、前瞻性和可行性[5]。杨学红和王鲁燕认为:流通统计指标的设计从全局考虑,指标的设置要具有代表性;指标的概念要明确;指标的计算方法要简便;指标的单位要明确[6]。李海英和李柏洲认为:在设计图书馆服务统计指标体系时应考虑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标准性原则[7]。刘振义认为:高等教育统计主管部门应改进和加强图书馆统计指标设计理念,增强统计指标的准确性、时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把能够真实反映图书馆状况的指标内容考虑和吸纳进来[8]。张玲认为:高校图书馆设计统计指标应该符合目的性、科学性、度量性、可比性[9]。李敏,白海燕和李雪丽认为: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反映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既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又要有前瞻性[10]。

综上研究所述,设置图书馆统计指标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科学性。每项指标的名称、单位要规范,内涵界定必须明确;指标的设置有前瞻性和可扩充性,能够满足时代与工作发展的需要。(2)全面性。从图书馆全局考虑,统计指标要覆盖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指标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能够构成完整、系统的指标体系。(3)可操作性。首先,指标的选取要有实用价值,其数值易于获取、计算;其次,统计指标应符合国际或国内惯例,能方便地进行相互比较与换算,可比性较强;再次,指标设计要考虑与上级部门要求填报的多种统计报表相适应,统计数据能够共享。

2.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且互补的指标的集合。图书馆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反映图书馆这一社会现象领域内的数量关系所包括的范围和内容,以及所有这些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

(1)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

李景春和马荣升最早提出把图书馆藏书量指标、借阅量指标、读者量指标全面地设置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11]。后续就有学者就传统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宋德生认为读者统计需要增加读者需求的统计指标,以充实读者统计指标体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12];黄解明和刘汉明从介绍设计藏书统计指标体系的初衷、原因、重要性、目的入手,提出藏书数量、质量、经费、发展的有机集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藏书统计指标体系[13];陈强,王应和杨平认为藏书统计指标体系必须要反映藏书的数量、藏书的质量、藏书的结构、藏书的利用、藏书的发展、藏书来源、藏书经费等几个方面,包括馆藏情况统计指标、藏书流通统计指标、读者行为统计指标[14];赖碧淡就完善高校中文图书采购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细化总量分析增加结构分析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图书采购统计报表[5];杨学红和王鲁燕提出了一套由4个读者管理统计指标和5个文献管理统计指标组成的高校图书馆流通系统的统计指标体系[6]。

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及读者服务方式也有了巨大变化,原有的图书馆统计指标已不能完全反映和概括图书馆的工作情况,无法准确反映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变化。因此,图书馆统计指标的增加势在必行。曹志方认为21世纪的图书馆将是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互为结合的混合体,今后网上信息资源的统计不可忽视[15]。穆祥望认为可按照网络型、镜像型和单机阅读型三种类型规范电子文献资源统计指标体系,构造统一规范的读者服务统计指标体系,在读者基本服务统计的基础上,增加读者信息服务和教育服务统计[16]。彭康通认为随着数字资源占图书馆文献资源比例越来越大,需要构建数字资源使用统计指标体系,掌握数字资源使用的情况,合理地配置图书馆数字资源[17]。“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新增了电子资源统计指标,“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关于‘数字资源量’统计的回函”明确了数字资源量的定义及数字资源量的四个统计指标计算办法[18]。

姜曼莉和康俊梅提出了一个粗略的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由办馆条件指标体系(包括外部环境统计指标、馆舍条件统计指标、设备条件统计指标、人员条件统计指标、经费条件统计指标)、图书馆运行过程统计指标(包括文献资料收藏统计指标、服务工作统计指标、读者工作统计指标)、成果效益统计指标(包括业务建设与改革成果指标、现代化技术应用成果指标、科研成果指标、文献资源开发与服务成果指标)三部分构成,12个一级指标又细分为41个二级指标及若干三级指标[19]。张和伟,张春燕,宋戈认为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既要遵从历史的发展轨迹,又要随着图书馆环境的变化有所突破,在延伸传统的三大统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统计项目,以反映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提出图书馆的统计指标体系应该由馆藏统计、图书馆服务与资源使用统计、时间空间以及设备统计、经费统计、人员统计组成[20]。

(2)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

1981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图工委)成立。1985年全国图工委发放“高等院校图书馆调查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校图书馆文献数据调查。1990年起,全国图工委改用“普通高校图书馆统计表”,统计项目较1985年增加了生均购置费、生均图书数、建筑面积、阅览座位数、正式职工及中级和高级职称人数等,涉及文献、经费、馆舍、读者与馆员多个方面,形成了我国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雏形。1998年全国图工委因机构改革而撤销,改组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校图工委),为顺应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潮流,高校图工委成立后,组织开发了图书馆统计数据的网上填报系统。2001年,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统计指标体系已基本形成。2010年高校图工委召集专家,对事实数据库进行了重大修订,增删、完善指标项目,所有指标可归纳为图书馆基本情况、经费、资源和服务4大方面,采用层级制,逐级展开,一级项目有A-J共11个大类,设4个层级,共200个数据指标[21~24]。

在修订事实数据库的过程中,参照了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的年度统计指标和我国香港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统计指标(简称JULAC),有学者对此二者进行了介绍、研究。景祥祜和梁惠卿介绍了我国香港地区高等院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与规范的发展历程,与美国ARL等几个西方国家的图书馆统计指标对比分析,并列举最新修订的6大项47小项统计指标及其定义[25]。高凡等五位同志对比分析内地和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统计规范,比较事实数据库与JULAC的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异同,提出了内地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填报制度、填报指南、指标体系、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26]。熊霞,高凡和奚铮回顾梳理了ARL和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年度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对比研究二者2018—2019统计表的资源和服务经费、馆藏资源量和图书馆服务三类核心统计指标,认为可以取长补短,为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提供一些借鉴[27]。

张惠君和张西亚就认为,自从事实数据库建立后,数据库中的所有统计项目已构成了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统计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隐身于数据库系统中,它是事实上的统计标准[28]。有些地区和高校为了体现地方特色、满足个性需求、加强规范管理,量身定制统计指标,如海南省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系统和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统计与决策服务系统、清华大学图书馆业务报表统计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一站式统计系统平台等。这些既富个性特色,又能满足工作要求的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对丰富和完善全国图书馆数据统计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为一些图书馆从自身发展与管理需求出发开展统计工作提供了思路。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统计指标的选取

(1)统计指标按性质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又称为总量指标,用绝对数来表示,是计算质量指标和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质量指标是将两个有联系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而得出来的派生指标,只有质量指标才能反映出平均水平和相对水平,才能反映出图书馆的发展程度和工作绩效。研究中,关于数量指标的偏多,而探讨反映图书馆工作质量的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偏少。现在的图书馆管理讲求绩效,各种考核评估都需要拿出统计数据来说话,通过一些质量指标,横向可以与条件类似的兄弟馆对比找差距,纵向可以与往年的工作对比总结成绩与经验,明白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2)统计指标有主次之分,它们相互联系和制约,构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图书馆的中心工作是为读者服务,对读者行为、需求的统计、分析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现有的统计指标选择大多从图书馆角度出发,以图书馆服务提供方的活动为统计对象主体,从图书馆从业人员、图书馆服务活动、图书馆收支等方面来统计图书馆活动,而站在读者角度考虑,反映读者和读者需求,以图书馆服务需求方的图书馆活动为统计对象主体,统计他们对图书馆活动参与的指标较少[29]。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功能的拓展,统计指标要体现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突出服务的本质特征。服务是图书馆最终价值的体现,否则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没有了服务对象,图书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2.指标体系的配套信息要全面

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应该包含统计标准、统计原则、统计指标、指标体系、统计方法、术语定义、指标解释等规范性文件。

没有明确的术语定义和详细的指标解释,图书馆填报人员难以正确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和范畴,理解偏差再加上填报人员的变动,导致统计数据缺乏真实性和连续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统计分析结果的指导价值和意义。指标名称根据所要研究和反映的内容来定,指标定义要明确,确立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根据《信息与文献 图书馆统计》(GB/Tl3191—2009),尽量对每一个指标项的含义、范畴、计算方法作出详细说明,发布填报指南,对统计的指导标准、统计周期、相关术语定义做出详细的阐述和明确的解释,必要时还应具体举例说明。

四、结语

统计指标的设置及其体系的构建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基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在不断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的形势下,统计工作应从投入导向向产出导向转变,调整和修订原有的统计指标,增加反映时代特点的新指标,重点关注反映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统计指标,突出办馆效益。图书馆同仁们还需继续努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全面、科学、与时俱进的统计指标体系,更好地应用于图书馆的统计工作实践。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指标图书馆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图书馆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