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对策研究
2021-07-07蒋杨恩
蒋杨恩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代社会,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能力和生物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对策,从而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高效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高中生物;教学对策
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研究、科学决策以及学习创新的核心能力,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了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中,高中生物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因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要不断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求证和判断,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进一步優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 开展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
批判性思维又被称为批判性认识活动,它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质疑、论证以及判断等各个环节,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进行有效考察的过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切实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得出良好的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一定要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切实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反思观点、证据以及论证过程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工作,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情境设置,引发学生对生物问题和生物现象的质疑,而不是让学生盲目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生物问题和生物现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为其提供详尽的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论证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进一步减少个人情感以及其他因素对论证过程造成的不良影响。比如笔者在福建省浦城第一中学开展《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章节的教学实践中,就引导学生以“肺炎双球杆菌的体外转换实验”为载体,以多糖、蛋白质和DNA为变量,深入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并对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进行大胆质疑和仔细求证,从而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得出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同感和信赖感,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夯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在开展“肺炎双球杆菌的体外转换实验”的过程中,认为该实验并没有将RNA作为实验变量,因此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表示了鼓励,并建议学生到图书馆或者相应网站上查询与之相关的资料文献,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参与质疑和论证环节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二)搜集证据检验求证
对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实践而言,其重点在于问题的提出以及问题的论证,这个过程对问题的恰当性以及论证的合理性具有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要对问题设置以及问题检验求证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引导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证据搜集和深入探究,进一步优化求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判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奠定夯实的基础。比如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换实验”中,部分学生对RNA没有作为实验变量所提出的质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并重新考量实验的整体设计之后,发现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家对RNA的研究并不多见,但是艾佛里又对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酶解实验,证实了蛋白质和RNA是否水解对实验的转换并没有影响,从而进一步确定了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三)做出判断并说明建议或观点
在通过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无论学生持有哪种观点和态度,重要的是要对自身的观点和态度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判断论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帮助学生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进一步分析自己的生物观点,并将其正确有效地表达出来,同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论证,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比如在“肺炎双球杆菌的体外转换实验”的质疑和求证过程中,学生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之后,发现艾弗里在试验过程中对变量的设计较为合理,从而使得提出质疑的学生排除了RNA是生物主要遗传物质这一悖论。但是对于高中生物学的教材内容而言,其中并没有涉及艾弗里针对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酶解实验,因而学生和教师们可以对这块的教材设置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丰富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教材内容,为学生和教师们呈现更加完整的知识架构。
二、 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设置合理的批判性学习环节
在开展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条件,设置科学合理的批判性学习环节,并为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勇于质疑以及仔细求证的学习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传统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而言,大多数学生在教学过程扮演着聆听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其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其质疑能力、求证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教师在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质疑和求证判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从而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夯实的基础。比如某教师在开展“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志重捕法”的实验教学中,在学生正确理解标志重捕法的概念之后,就引导学生思考标志重捕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组织学生思考标志重捕法是否真的可以展示动物种群的密度,使学生通过对标志重捕法的质疑和求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标志重捕法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