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2021-07-07魏淑琼

考试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魏淑琼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向小学生系统地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而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无论是德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一个人良好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两者之间的有利结合,可以循序渐进地改变小学生已有的缺点和观念上面的缺陷。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一年级新生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也逐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教育使命。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倾向于培养学生情感能力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这门课具有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的正面积极影响。在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未系统化进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该学科教学。

一、 小学道德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联系。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向小学生系统地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而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假使一个青少年心理不健康,没有自信心、缺乏意志力和情感调节能力、缺乏人际关系或有心理行为障碍,有了再好的文化知识,也无法使用和施展才能,无法为社会服务,再好的身体也只是四肢发达而已。

少年儿童的成长,需要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即需要良好的道德思想、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健康的身体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德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一个人良好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两者之间的有利结合,可以循序渐进地改变小学生已有的缺点和观念上面的缺陷。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还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期,所以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二、 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实施时,不能随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从多个角度和方向进行分析,争取找出多个融合点,让这两门课程可以更好地融合和发展。

(一)从教材入手

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上的内容来适当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相关主题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可以从二者教材上得到更多的知识,既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从设计实践性体验活动入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经验进行开发和利用,选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教材上的文章和内容进行一些实践性的体验,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心理活动游戏,让学生自身参与游戏,既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能得到更多的心理体验。

(三)从绘本引入教学入手

绘本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体的绘本,可以降低识字量有限的小学低年段学生阅读的难度,适合他们学习。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教师还可以将心理绘本阅读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促进他们对小学的心理适应,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是不同的。对于这门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针对初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更要将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作为教学手段选择的重要依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养和个性品质。

(一)融入集体,学会交往

小学一年级新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部分同學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单一。新生只有勇敢地迈出自我孤立的圈子,牵手伙伴,融入集体,才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才能感受生活的阳光。针对新生存在的交际困难,笔者在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的教学中,积极开展“拉拉手,做朋友”的活动,通过播放《找朋友》歌曲,一起做拼卡片的游戏,把学生带入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与小伙伴快乐交往。

1. 师:同学们好!大家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就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找同伴: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一张同伴卡,根据卡片后的数字先找到相应的桌号,再和新的伙伴快速把手上的卡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图。音乐停止游戏结束。

2. 播放歌曲《找朋友》

3. 学生游戏。

4. 师小结:你们真棒,真有默契,这么短的时间就寻找到你们的同伴。

5. 师:你们瞧,屏幕上都有谁?看着这一张张笑脸,老师非常想听听你们小伙伴之间故事,谁能介绍你的小伙伴吗或者分享你和小伙伴有趣的事。

(1)指2~3名学生回答。

6. 师:如果没有小伙伴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心情会怎样?

(1)指1~2名学生回答。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