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2021-07-07罗云

考试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课程

罗云

摘要:在新时代下,教育工作者不再拘泥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工作之中,也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对所教学科的教学研究,更需要推动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前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提高法治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在中学教学的道路上,教师需要对该课程教育进行多维度的考量,积极利用地方文化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与感受,培养构建真正的教学课堂新生态。

关键词:地方文化;道德与法治;素质教育

一、 前言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中,上级下发的新课改文件细则要求教师在深化课堂改革的同时,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结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还将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课程理念,将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积极关注学生在中学阶段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素质和核心能力,进而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实施相关教学,培养构建真正的教学课堂新生态。

从地理环境角度出发,扬州市建造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面对如此优质的地域文化资源,教师需要开发利用其地域文化,从而做好地方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经过本次调研分析,很多一线教师意识到当前的教育思想注重素质教育,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这段时间中,教师应始终牢记当前所从事的事业是关系着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发展。但是,教育不仅仅是对所教学科的教学研究,更需要推动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前行。因此在中学教学的道路上,教师需要对该课程教育进行多维度的考量。在文章中,笔者将通过对于本地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现状、需要改进的问题以及修改策略进行具体阐述,分析出未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新方向。

二、 课堂的现状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不论各地各级相关教育部门还是各级各类学校,对之前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都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可以发现,其中一些,比如“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或者“主体间”教学理念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相应的问题。只有搞清楚现在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所在之后,才能根据问题、调整对策。

(一)课堂氛围“热闹”流于形式

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下,一些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讲授时彻底丢掉“主、次”。虽然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是热衷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式学习”等模式,没有具体的规划和教学方案,抛棄教学目标,重心转移到了学生“兴趣、动手能力”等方面。忽略了教师的导向作用与督促作用,缺乏良好的控制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使课堂“失控”。与此同时,教学任务完成困难,教学目标的落实难以达成,最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教师自身的教学压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沉

教学组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是围绕一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而设计的组合形式。从教学组织的内涵可以看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学组织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定。教学组织同时包含了“学生、教师、事件、空间、技术、方法”多重要素。一般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学生、教师几个要素上基本确定。这样的教学环境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展并且课堂缺乏创造性。

(三)未利用好本地区的文化特色

对于扬州地区而言,丰富的历史文化,对于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有着充分的史实说明,但是在课程运用上部分教师往往没有利用好本地区的文化特色,这对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意识以及了解本地区发展的特色的是极为不利的。同时这与教师所追求的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相违背。

三、 优化课程与教学的方法

(一)分析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无论是任何的教学活动,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去牢记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良好的课堂纪律和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环节设计。但是在具体落实下,在上课时往往会出现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

面对此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两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引起学生的关注力,在课堂上建立“学生互动、有效参与”的学习环境。甚至有时候学生也会选择与教师利用录像、投影、电影、录音等多媒体进行融合,以此在创意课堂上使得学生获得感染力。

在学校内部,教师也可以开设扬州文化学习天地,为学生带来新的感受、乐趣,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在具体落实中,可以通过扬州文化创建知识比拼比赛。设立多种教学环境:

职业体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结合实际,让学生从体验生活中悟出人生真理。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进行职业体验,感知生活的不易,各种职业的不同和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规划意识。

志愿服务。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未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孩子济世胸怀,利用假期,老师指导社团或家长联系,自愿参与社区服务、充当博物馆志愿讲解员、敬老院关爱老人、宣传环境知识等有益社会的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帮助时,但求奉献不求回报,将自己的爱与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身的形象思维与发散思维,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在学科内容上的有效选择,以及目标上的正确设立的方式,寻找到学科教学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联点。

(二)聚焦学科课堂的合作交流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指导与要求,能更好地使学习成为一种合作关系,通过人际交往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过程,它更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的能力。这近几年时间里,国家大力倡导红色教育理念,发展红色教育课程。对于扬州地区的学生而言,学习红色精神文化是中学生活中对自身思想意识有所提升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结合扬州在淞沪抗战时期所做出的系列贡献,加深学生对于红色精神的理解。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