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1-07-07周晓兰

考试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周晓兰

摘要:新的时代教育开启了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践行新课改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基于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助力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策略探究

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音形兼具的特点,能够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果。并且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樂、妙趣横生的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学习、愉悦学习,积极进取,从而会学、乐学、善学。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的有效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显示出它的优势。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就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浅谈一点感悟,以其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语文是一门注重情境的学科,情境是激发学生情感、催生主体意识的物质条件。传统的粉笔、黑板显然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各感官系统,激发兴趣,还能够加速学生与文本的融合,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精力,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图画、音乐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的状态中。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村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该诗的意境,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导入新课时,一曲优美的音乐《雨的印记》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中,学生的情绪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欢快、时而兴奋。而在文本的学习中,教师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诗的意境为学生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池塘边的绿草一片片,水就要溢过池岸。远远的青山后是通红的落日,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手里拿着一只短笛,随口吹着……。多美好、恬静的画面啊。此情此景,学生的心被融化了,他们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被美景所浸染。有了直观形象图画的刺激,学生的朗读更精彩、更入神。他们带着对美的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读出精彩、读出效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有默读的、有大声朗读的……。在朗读中体会到诗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正如王国维老师说的那样“一切景语切情语”。就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将对该诗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深化了主题思想,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的学科,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年代、地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若教师一味采取说教式的方式,向学生强行灌输,只会适得其反。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让他们对文本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与作者、与文本进行超时空的知识、情感交流,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有效过渡,发展思维能力。

以五年级语文《牧场之国》一课为例,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但学生没有到过荷兰,脑海里没有具体的场景。只能从文字中获得对荷兰牧场的有限认知,从而未能深切感受荷兰牧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影响了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为学生制作了关于荷兰牧场的课件,有碧绿的草原、黑白的花牛、肤白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闪烁的灯光等,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让学生入境入情,激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此外,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做出概括总结,结合文字描述,学生将整篇内容归纳为四幅图画:牛群吃草图、骏马飞驰图、动物休闲图、夜晚安静图。就这样,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将语言文字以直观的图画显现于学生的脑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还提升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运用信息技术指导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学生的一种前瞻性学习,通过对知识内容的提前学习,发现知识盲点,从而有针对性听课,提高听课的有效性。不仅如此,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不断扩充知识储备。虽然预习的主体是学生,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教师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但预习是一种课前活动,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信息技术就可以发挥桥梁的作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加速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的预习活动更有效。

如在学习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将预习任务单罗列在微课中,如需要读准的生字词“调度、擂鼓”等容易读错的词语以及容易写错的词语“妒忌”。在自主阅读中,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自由读课文,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把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预习任务单的指引下,一步步对文本探索,遇有不会的内容可以利用微视频的回放、暂停等功能,仔细琢磨。这相当于将教师请到家里进行个性化辅导,大大提高了预习效果,为学生的听课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