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和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2021-07-07唐志菊
唐志菊
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则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会使患者肺组织功能受到损害,造成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以及胸闷等症状,增加生理上的痛苦[1-2]。有研究[3-4]表明术后肺部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具有一定的关联,手术室护理是控制感染的主要管理制度,若手术室内护理管理不到位,则容易引发术后肺部感染,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且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加强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对促进术后恢复尤为重要,故本研究结合以往的临床手术室护理,对手术室护理与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应手术室护理干预优化策略,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8年7月—2020年4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将出现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10例),将未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纳入非感染组(90例)。所有患者自愿参与研究,且对本研究知情。纳入标准:符合手术适应证者;临床资料完善者;治疗依从性良好者;年龄在18岁以上者。排除标准:合并急性感染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对抗生素药物过敏者;意识障碍或交流障碍者。感染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2.16±5.77)岁;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63±0.89)kg/m2。非感染组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67±5.89)岁;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79±0.8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支团队操作,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咳痰、咳嗽症状,若存在上述症状,应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收集分泌物,作为研究样本,并及时送检,痰菌培养呈阳性,可评为肺部感染。同时调查和记录患者手术室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预防性抗生素、手术器械清洁和消毒、手术时间、器械性损伤、有无参观人员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感染组、非感染组患者的手术性质、手术类型、有无参观人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可得到有统计意义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元性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见表1所示,感染组无预防性抗生素、手术器械清洁和消毒不到位、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器械性损伤、有参观人员占比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上述因素是引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2.2 多因素分析
见表2所示,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术时间长、手术器械清洁和消毒不到位、无预防性抗生素、出血量多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无预防性抗生素、手术器械清洁和消毒不到位、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器械性损伤、有参观人员占比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预防性抗生素、手术器械清洁和消毒不到位、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器械性损伤、参观人员都可引起术后肺部感染。这是因为在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缺乏手术预防感染的意识,针对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方面关注较少,容易忽视抗生素在术中的使用,故容易引起患者在手术中出现感染情况,使感染病菌入侵患者的肺部,造成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5-6];另外,护理人员在接到医师使用过的手术器械时没有彻底清洗和消毒,只是用无菌纱布擦拭或置于生理盐水中,导致器械上的污垢残留,而二次使用时可引起手术感染侵及肺部,使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7-8];此外,护理人员注重手术操作无菌原则,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通常不会关心患者个体情况,导致患者术中出血未得到及时处理,造成手术出血量增多,使空气中细菌进入血液中,也可诱发术后肺部感染[9-10]。同时,手术室人员流动增多,参观人员身上消毒工作不到位,也会增加患者在手术中感染的风险,进而提高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11];此外,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手术配合不够熟练,容易影响手术室护理的开展,延缓手术时间,这就会增加细菌与空气接触时间,使空气中的细菌侵入手术创口,故而提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12-14]。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术时间长、手术器械清洁和消毒不到位、无预防性抗生素、术中出血量多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上述因素优化手术室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表1 术后肺部感染的单因素分析[例(%)]
表1(续)
表2 多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加强手术室护理学习和培训: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参加手术室护理学习和培训,包括手术器械传递、抗感染护理以及手术操作无菌原则,每个月学习或培训2次,并进行每月1次考核,考核过关才能参与手术室护理。这样使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责任感,以保证手术顺利、快速开展,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2)完善手术器械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应做好手术器械清点和检查工作,在接触手术器械前,应佩戴无菌手套,对存在污点的手术器械,应及时处理;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将污染器械和非污染器械归类放置,避免缝合线、纱布以及棉签受到污染,针对二次循环使用的手术器械,还要按照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标准及时进行清洗与消毒,再递给手术医生,进而预防手术器械带来的细菌感染。同时,还要督促和提醒手术医生注重无菌操作,动作轻缓,减少器械性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以避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3)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护理人员应观察和要求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衣、换鞋,除了参与手术及相关工作人员以外,一概不准入内,尤其是患呼吸道或手部感染者,应禁止其参与手术。同时对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进行消毒,入口处消毒鞋垫也要每日更换,确保手术室处于无菌状态。手术期间,相关工作人员要固定站位,减少走动,避免地面的尘土飞扬,预防空气中的细菌与患者创口大面积接触。(4)术中严密监视患者动态:护理人员应严格关注患者的动态,检测其血压、呼吸频率等体征,每隔15 min观察患者出血量,若出血量超过200 mL,应及时采用无菌纱布止血,若出现大出血,须立即给予血包补血,可避免患者体内血细胞的缺失,而减低术后免疫能力,诱发术后肺部感染。同时若患者呼吸频率降低,应及时调整机械通气,也要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气管插管引起呼吸道炎症而引起术后肺部感染。(5)强化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将手术室的温度、湿度分别调整最佳状态,并规划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将患者的分泌物、使用过的纱条、棉签等一次性物品打包放至污染区,并将未清洁的手术器械放至清洁区,以严格控制手术室空气污染程度。使用消毒剂擦拭手术台、无影灯,并检查和记录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的次数和时间,保证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否高于 70 μw/cm2。
综上所述,手术时间长、手术器械清洁和消毒不到位、无预防性抗生素、出血量多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和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以避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