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防灾减灾科普宣教能力现状及发展模式思考

2021-07-07张嘉霖任丽媛

天津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防灾减灾

苑 超,张嘉霖,任丽媛,张 妍

(1. 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天津300074;2. 天津市津南区气象局 天津300350;3. 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 天津300074)

0 引 言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次高、造成损失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因此,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对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

本文在对天津市民应急处置专业能力,各部门应急科普工作成效,信息化时代的应急知识传播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就建立多部门联合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众创模式”进行了探索。

1 天津市大学生应急处置专业能力调查

为深入调查天津市民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现状,本文开展了应急处置专业能力问卷调查工作,被调查人员主要选取了受教育程度较高,未来在家庭和社会中作为主要支柱的大学生群体。调查问卷主要面向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6所高校,共取样460份,设置 20道题目,内容涉及防灾减灾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险、密集人群、城市内涝等 5个方面的灾害场景模拟。重点考察大学生在各类灾害来临时,能否选择最正确的应对方案,使其自身和家庭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为验证问卷数据的有效性,本文借助 SPSS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通过Alpha信度系数法对问卷中所划分的不同题目进行分析计算,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Alpha系数(Cronbach信度分析)Tab.1 Alpha coefficient of questionnaire(Cronbach reliability analysis)

通过计算得知,调查问卷各题目的Alpha系数总体高于 0.6,表明数据信度属于可接受范围,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代表性,可用于分析天津市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专业处置能力。

如图 1所示,设置每道题 5分,总分 100分。从得分来看,只有 11%的被调查者获得 80分以上,即面对突发灾害有能力及时准确做出正确决策,反映出只有极少部分群体具备专业应急水平。约有一半的被调查者获得 61~80分,这部分群体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做出一定的有效应对,但专业处置技能不够全面,遇到不熟悉的灾害可能会做出不当的判断,导致危险发生。还有 39%的被调查者得分在 60分以下,反映该部分群体对于应急处置方法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一旦遇到突发灾害,由于防灾减灾知识匮乏,加之当时的慌乱情绪,很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导致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此外,如图2、图 3所示,被调查者普遍在洪水灾害、林区起火、上坟烧纸隐患等题目上存在较大的认知偏差,亟需相关部门开展有效的专业应急知识科普宣传。

图1 公共典型灾害应急处置能力调查问卷得分情况Fig.1 Score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 of typical public disasters

图2 问卷调查各类题目的正确率统计(1~10题)Fig.2 Statistics on correct rate of various questions in questionnaire survey(questions 1 to 10)

图3 问卷调查各类题目的正确率统计(11~20题)Fig.3 Statistics on correct rate of various quest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questions 11 to 20)

综合来看,即使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对突发灾害应急专业知识也仅能做到初步了解,反映出公众应对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同时,被调查者应急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欠缺,在面对各类灾害时的表现不能满足应急避险需要,面向不同群体公众的应急科普工作亟需加强。

2 天津市各部门应急科普工作效果调查分析

近年来,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逐渐受到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围绕各自领域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为了解天津本地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开展情况,本文选取气象、地震、海事这3个具有防灾减灾科普职能的部门,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表 2、图 4、图 5)。

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防灾减灾科普工作已具有一定成效和规模,但依然存在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 3个方面:一是受众人数少。相较于天津市1500万左右的人口数量,防灾减灾科普受众人群所占比例过小,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业的应急科普教育和培训,导致“个人自救”无法在灾害发生时发挥明显作用。二是科普形式单一。各部门虽然探索开展线上参观、云授课等更多科普宣传模式,但目前多以“单项灌输”为主,受众的参与性、互动性较小,很难切身体验突发灾害来临时的真实场景。三是部门间缺少合作。各部门缺乏联动机制,涉及防灾减灾知识范围较窄,形成“各自为战”的现状,造成科普资源不同程度的重复或浪费,科普活动的成效比较低。

图4 科普活动年平均场次Fig.4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tivities

图5 科普活动年平均受众人数Fig.5 Average annual audience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tivities

据此本文认为,各部门需要进一步认识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探究应急科普工作新方法、新思路。

3 融媒体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传效果分析

公众获取应急知识的方式会直接影响防灾减灾科普工作成效,国内很多专家对不同科普形式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袁丽等[1]通过调查发现,公众对“图文展示类”应急科普形式存在一定的“审美疲劳”。刘彦君等[2]指出,新媒体在当下时代已经成为应急科普的有力平台。关峻等[3]指出,建立“互联网+科普”新型科普模式可以解决传统科普理念、手段和方式过于陈旧的问题。诸多研究表明,融媒体深刻影响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4-5]。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借助融媒体开展应急科普工作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本文根据目前天津多家政务科普新媒体(如“天津气象”“天津应急”官微、“天津预警发布”抖音号、快手号等)的关注量、阅读量、点赞量及留言互动等数据,对各类媒体的科普效果进行了评估。如表 3所示,将短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及短视频等5类线上科普宣传手段的受众、资金、人力等数据进行统计测算,各项指标均进行数字量化体现。如图 6所示,经各项指标加权计算后的得分结果显示,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在综合效果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传播形式更加丰富,可在最短时间内将科普知识完整准确地传达给公众,形成科普宣传的“裂变效应”,且运行成本低廉。短信和网站虽然覆盖面较广,但人工费用和维护成本很高。在信息化时代,市民群众更倾向于应用新媒体获取应急信息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表3 线上科普手段基础数据(2020年4月—2020年9月)Tab.3 Basic data of onlin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methods(April to September 2020)

图6 线上科普手段综合得分图Fig.6 Comprehensive score chart of onlin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methods

4 构建防灾减灾科普宣教“众创模式”

近年来,天津市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多灾种综合的应急科普宣传新模式。从 2016年起,天津市气象局联合应急、防汛、地震、交通、消防、急救等部门开展“应急之星”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科普讲座、知识竞答、线上答题、综合救援模拟等一系列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参与者普及综合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如表 4所示,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超过50场,近30家媒体广泛报道,分别覆盖大学生、中学生和企业职工等类群体超过 20万人,科普活动的受众面和影响力均有明显提升。

通过举办“应急之星”综合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活动,相关部门打造了一套多部门参与,多灾种融合的科普宣教新模式,通过内容“众创”,资金“众筹”,实现多部门“宣传、教育、培训”一体化,推进科普宣传从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这种模式较以往单一科普类活动有明显优势,能够实现科普资源有效整合、科普平台统一建立,科普知识广泛覆盖,为天津市进一步打造防灾减灾科普宣教“众创模式”开辟了新思路。

表4 “应急之星”防灾减灾科普系列活动开展情况Tab.4 Implementation of “Emergency Sta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tivities

5 总结与思考

5.1 公众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专业能力较弱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在灾害的认知、防护设施使用及救护知识方面较为缺乏,应对灾害能力有待提高。在面对灾害时的决策过于主观化,缺少理性思考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无法在面临突发灾害时及时做出正确应对。就天津本地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存在偏于理论、忽视技能、缺乏演练和体验、实际运用能力较差等客观问题,反映出公众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较弱,应急处置专业能力亟需提升。

5.2 各部门防灾减灾科普活动形式单一、受众面小

通过对天津市3个部门的科普活动调查发现,主要存在受众人数少,科普形式单一,部门间缺少合作等问题。一是防灾减灾科普受众人群占天津市总人口数比例过小,科普覆盖面十分有限;二是科普活动本身较为死板,参与性、互动性较低,激发受众热情程度不够,缺乏亲身体验及模拟操作等实战环节;三是各部门科普工作相对独立,内容只涵盖本部门专业领域,无法形成合力,造成科普资源的浪费。

5.3 融媒体是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传的有效手段

传统科普手段在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受到制约,缺少与公众的交流互动,而新媒体传播独具特色,并凸显出其巨大的优势[6-7]。在信息化时代,借助“融合媒体”跨时空、跨地域、大容量、个性化和交互性等特点,应急科普形式更加丰富,通过激发公众的互动学习热情,能够形成“裂变式”的传播效果。调查发现,科普短视频具有感受力强、传播速度快、通俗易懂的特点,其影响力较传统科普有明显优势。

5.4 防灾减灾科普宣教“众创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多部门开展“应急之星”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初步建立了“宣、教、培”一体化科普众创模式,可以代表未来科普活动的发展趋势。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各领域应急科普资源,形成权威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众创平台,打造面向不同人群的全域科普品牌。同时发挥各级学会、社团、志愿服务队作用,打造专业应急科普矩阵,强化多形式应急知识技能教育,提升公民防灾避险能力。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防灾减灾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我是天文演说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星云社科普活动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