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021-07-07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医护股骨髋关节

袁 媛

焦作市中医院骨伤科,河南 焦作 454000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案,对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1]。但术后恢复效果与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证实,康复护理对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2]。但目前临床康复护理重视程度较低,尚未形成完善、系统的康复护理模式。本研究通过实施骨科专科医师、康复医师、责任护士共同进行康复护理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旨在分析其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焦作市中医院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7 例,其中48 例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4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为试验组。对照组男32 例,女16 例;年龄61~75 岁,平均年龄(67.92±3.15)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29 例,重物砸伤9 例,坠落伤10 例;骨折至手术时间1~6 d,平均(3.38±0.97)d。试验组男31 例,女18 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8.21±3.22)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28例,重物砸伤10 例,坠落伤11 例;骨折至手术时间1~6 d,平均(3.53±1.03)d。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经X 线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者;年龄≥60 岁者;骨质疏松Singh 指数分级为Ⅲ级或以下者;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者;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者;临床资料缺失者;陈旧性骨折者;肝肾功能障碍者;视听功能障碍或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由专科医师及护理人员进行常规健康宣教,术后指导康复训练,常规预防感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镇痛或非药物镇痛,出院后嘱定期复查。

1.3.2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由护士长协调选择骨科专科医师、康复医师、责任护士共同组建康复小组:(1)术前由骨折专科医师、康复理疗师共同进行术前访视,评估骨折情况,制定治疗及康复方案;提前告知手术相关事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心理准备;提前明确术后所需的康复训练,指导提前进行臀肌、股四头肌、双侧肢体等训练,熟悉助行器使用方法。(2)术后当天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如屈髋屈膝运动、主动或被动踝泵训练;术后1~3 d 以骨折治疗仪、物理治疗仪进行双下肢静脉治疗,穿血栓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导进行直抬腿训练、髋关节活动被动训练,股四头肌、腘绳肌收缩训练,体位更换训练;术后第2 d 进行影像学检查,由专科医师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助行器进行站立、行走适应训练;术后3 d 之后进行抗阻踝练习,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练习强度、频率;采用分级镇痛方式进行镇痛,对疼痛等级较低者采用非药物镇痛方式,对疼痛难以忍受者选择药物镇痛为主、非药物镇痛为辅的方式进行镇痛;功能训练时注意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出现跌倒、摔伤等事件造成意外损伤。(3)出院前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度、骨折恢复情况、下肢肌力、疼痛程度,指导出院后康复训练及计划,嘱患者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微信、电话进行随访,解决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1 周、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进行评估,最高分值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2)比较两组术后1 周、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3)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出院时由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最高分值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80 分)、较满意(60~80 分)、不满意(<60 分),其中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较满意总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髋关节功能

试验组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髋关节功能评分(±s)分

表1 髋关节功能评分(±s)分

组别试验组(n=49)对照组(n=48)tP术后1周41.13±3.15 40.79±3.26 0.522 0.603术后1个月61.05±5.81 50.33±5.24 8.759<0.001术后3个月78.31±6.49 62.68±5.93 12.375<0.001术后6个月83.61±5.42 73.05±6.13 8.993<0.001

2.2 疼痛程度

试验组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VAS评分(±s)分

表2 VAS评分(±s)分

组别试验组(n=49)对照组(n=48)tP术后1周6.42±0.95 6.33±0.89 0.481 0.631术后1个月3.24±0.74 4.06±0.83 5.138<0.001术后3个月1.54±0.61 2.02±0.66 3.721<0.001术后6个月0.95±0.41 1.03±0.46 0.905 0.368

2.3 护理工作满意度

试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工作满意度例(%)

3 讨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较常见,可造成下肢短缩畸形,并伴有严重疼痛,通过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死率,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3]。但有数据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仍存在25%以上患者髋关节功能未能恢复至骨折前水平[4]。因此,通过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恢复患肢功能、促进骨折修复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的重要方面。

目前骨折康复医学是临床研究重点方向,而老年患者骨科术后康复较为复杂,需骨科治疗、康复锻炼、辅助用具等多方面结合,形成系统、完善、科学的骨科康复一体化工作模式[5]。相关研究指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骨折患者,可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本研究将骨科专科医师、康复医师连同责任护士共同组成康复小组,便于共同进行病情评估、诊断、治疗方案及康复方案制定,从而将临床治疗与术后康复有机结合,以缩短康复进程、促进功能恢复。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临床报道较多,有学者指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7]。另有研究显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骨折患者可促进骨折恢复,减少关节活动受限、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1 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提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髋关节个功能恢复。其原因在于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将治疗、康复有机结合,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由骨科专科医师及康复医师共同制定术后恢复计划,并由护理人员实施,从而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另外,试验组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证实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患者认可度高。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医护股骨髋关节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