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1-07-07王岩
王 岩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中风后常见的一种后遗症,患者伴有肩关节疼痛、患手浮肿疼痛、手功能受限,易产生负性心理,且由于疼痛较重,常并发挛缩,成为阻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并导致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较差[1-2]。阶段目标性护理是一种具有明确干预目标的护理方法,采用分段策略实施康复训练,以往资料证实,能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应用于SHS患者的效果尚不明确[3]。本研究旨在探讨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2 月—2019 年3 月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中风后SHS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女20例,男17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5.09±5.16)岁,脑梗死28例,脑出血9例,左侧偏瘫26 例,右侧偏瘫11 例,SHSⅠ期16 例,Ⅱ期21 例;对照组女16 例,男21 例,年龄42~68 岁,平均年龄(54.86±6.03)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12例,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8 例,SHSⅠ期19 例,Ⅱ期18 例。两组偏瘫侧、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于医院接受诊治的中风后SHS 患者;首次中风;SHSⅠ或Ⅱ期;无听力、语言障碍;无先天性肢体功能障碍;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2)排除标准:沟通困难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需持续呼吸机支持者;合并终末期疾病者;伴有急性感染类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1)预防跌倒/坠床。(2)嘱患者遵医用药。(3)遵医为患者用药。(4)病情观察。(5)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6)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取合适的锻炼方式进行功能锻炼。(7)指导患者对肩部、手部进行锻炼。
1.3.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1)前期:以提高患者对中风后SHS 认知度、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体位正确放置为目标。①SHS 认知度干预: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家属讲解SHS 的相关知识,对患者现有的疼痛、功能受限等状态表示理解与关心,告知患者SHS 是可康复的,讲解积极正确的锻炼对SHS 康复的重要性,并讲解SHS 康复对其他肢体功能锻炼与恢复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认知度与重视度。②心理状态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掌握引起不良心理的原因,结合以往临床工作经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疏导与开解,同时告知患者良好心理状态对中风疾病自身、生活质量、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告知患者有不适及心理问题可寻求护理人员帮助。并对家属进行干预,嘱其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③体位正确放置:坐位时,保证患者胸前有支撑物,避免患侧上肢垂吊,可放于前面高度合适的桌子或轮椅上,以预防水肿、腕关节屈曲;立位时,避免牵拉患侧肩关节,并使用护肩带;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手指分开,掌心向上;轮椅坐位时在扶手上加软枕支撑,患者坐床时,以床栏上床板或棉被支撑患手,患侧手腕部掌心向上,不可背屈;仰卧位时,患肩下面垫软枕,头部偏向患侧,保持患侧、健侧肩关节位于同一水平,掌心向上,手指分开,患侧肘腕自然伸直;健侧卧位时,胸前放软枕,患侧上肢置于软枕上,手指伸展,手心向下;从床转移到轮椅时,健侧放置轮椅,指导患者双手交叉放于护士双肩上,护理人员双手通过患者腋下放在肩胛骨部位,双脚顶住患者足部、膝部,充分向前牵拉躯干,指导患者站起,再与患者身体重力相抵抗,轻轻旋转病人躯干,让其坐下。(2)中期:以促进患侧手、腕恢复为目标。①手背、手指肿胀者采用冷水浸泡,再改为热水浸泡,时间与温度以患者肿胀程度、可耐受为准,3 次/d。②采用揉、扣、推等手法,按照上下、远近顺序对患处进行按摩,30 min/次,2 次/d。③平卧位状态,指导患者用健侧手将患侧上肢上举过头,以减轻或预防水肿。坐位状态下,指导患者用健侧手拇指、食指从患侧手指远端向近端挤压,至近端后,稍停留20 s,各患指均重复进行,每手指重复5 次为1 个周期,6 个周期/d。(3)后期:以促进患侧肩功能恢复为目标。①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患侧腕关节、肩关节进行小范围被动活动,手法轻柔,并做肩关节内收、前伸、外展运动,轻轻拍打患肢伸肌,30 min/次,2 次/d。②仰卧位,上肢保持直肘上举,用手掌稍施力,轻拍刺激伸肘肌,肩关节松动后,做被动与主动上举运动,30 min/次,2 次/d。③辅助光滑小木棒,锻炼患者手握、上举功能,并指导患者做床上起坐运动,6 次/d。④嘱患者每日尽可能独立完成拧毛巾、洗脸等日常生活活动。以上干预过程中,对表现优异的患者进行表扬,嘱其持续坚持,对锻炼完成难度较大患者进行鼓励,嘱其循序渐进。两组干预周期均为4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侧Fugl-Meyer评定法(FMA)[4]-上肢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5]评分:FMA上肢评估项目共33 项,分值范围0~66 分,分值与生活能力呈正比;ADL 量表包括修饰、进食等项目,满分100 分,分值与生活能力呈正比。(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SDS)、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分:SDS、SAS 满分100 分,对应评分与抑郁、焦虑倾向呈正比。(3)比较两组康复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为干预过程中无不依从性行为发生;部分依从为干预过程中有<5 次的不依从行为;不符合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者为不依从。康复治疗依从性取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后观察组FMA-上肢、ADL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s)分
表1 比较两组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s)分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ADL评分干预前30.66±12.49 32.04±10.81 0.508 0.613 FMA-上肢干预前27.06±9.66 25.87±10.01 0.52 0.604 tP干预后54.12±6.03 47.59±11.45 3.069 0.003干预后60.04±8.52 51.78±13.15 3.207 0.002
2.2 心理状态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SDS、SAS 评分较低(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s)分
表2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s)分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P SDS评分干预前58.25±10.01 56.89±9.74 0.592 0.556干预后40.01±6.31 46.46±5.27 4.772<0.001 SAS评分干预前54.78±12.66 56.19±10.74 0.517 0.607干预后43.49±7.44 47.15±8.02 2.035 0.046
2.3 康复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完全依从20 例,部分依从14 例,不依从3 例;对照组完全依从11 例,部分依从13 例,不依从13 例。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64.86%(24/37)(χ2=7.974,P=0.011)。
3 讨论
中风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缺失,康复训练难度大、时间长,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甚至产生消极抗拒现实的心理,不仅影响患者心理健康,亦降低了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积极性[7-8]。预防跌倒或坠床、嘱患者遵医用药、病情观察、协助患者翻身等常规护理干预能预防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等,但未重视或忽视了患者心理状态,不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可改善中风后SHS 患者心理状态。且干预后观察组FMA-上肢、ADL 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还可提高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包括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其中前期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等为目标,通过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掌握引起不良心理的原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疏导与开解,有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对家属进行干预,嘱其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同时告知患者SHS 是可康复的,可提高康复治疗信心,因此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中期、后期以促进患侧手、腕、肩关节功能恢复为目标,采用冷水、热水交替浸泡手背手指肿胀患者、对患处进行手法按摩、指导患者对手指进行锻炼、协助患者进行患侧腕关节、肩关节小范围被动活动等干预措施,可增加手指灵活度,松解肩部肌肉,提高活动度,故能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本研究还发现,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高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可改善中风后SHS 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