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2021-07-07梁冰莲黄小清谭艳云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吸入性研究组康复

梁冰莲,张 敏,黄小清,谭艳云

阳江市中医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咀嚼费力、吞咽困难等,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会增加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与控制吞咽功能的脑神经损害相关,伴随唇舌、颊或咽喉处肌肉无力。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中意义重大。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以康复护理为框架,集合多学科专业人员参与护理,能够满足患者多方面的康复需求[3]。基于此,本研究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采取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旨在探讨其对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2例。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 例。对照组女19 例,男22 例;年龄46~74 岁,平均年龄(61.08±5.15)岁;卒中类型:出血性11 例,缺血性30例;GUSS 分级:Ⅰ级12 例,Ⅱ级26 例,Ⅲ级3 例。研究组女18 例,男23 例;年龄47~73 岁,平均年龄(60.33±5.06)岁;卒中类型:出血性10 例,缺血性31 例;Gug⁃ging 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分级:Ⅰ级13 例,Ⅱ级25例,Ⅲ级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4]中脑卒中吞咽障碍诊断标准;(2)认知、精神正常,病情稳定;(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为其他类型脑部疾病者;(2)其他原因引起的吞咽异常者;(3)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者;(4)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鼻饲护理、健康宣教、进食指导、口腔护理、吞咽训练等,出院前制定居家护理计划,定期微信随访,持续观察3 个月。研究组采取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1)建立多学科康复小组。组建以神经内科护理部为主导,由神经内科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参与的多学科康复小组,共同负责患者康复护理。神经内科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共同负责评估患者病情、吞咽功能、心理状况,制定全面的康复护理方案,给予专业培训、指导,护理人员负责资料收集,并在专业指导下执行护理方案。(2)具体措施:①健康指导。专业医生进行指导,针对吞咽障碍原因、口腔护理、进食注意事项、吞咽训练方法等进行详细讲解,一对一指导具体训练方法,并将其制作成动作分解图册,以便随时学习。②吞咽功能训练。由康复治疗师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指导进行吞咽训练:嘴唇运动操:分别做闭紧上下唇、笑的形状、圆的形状等动作,之后口部张到最大,将下颌分别移至右/左边,每个动作持续5 s 后放松,快速轮转进行,做3~5组;舌头训练:伸出舌头,分别做伸出、缩入、向上伸、向下伸、向左伸、向右伸等动作,每个动作持续5 s,之后放松,快速轮转进行,做3~5 组;声带训练:深呼吸,双手于胸前对掌或按压桌子,用力推压,憋气5 s,每日共做20~30次;屏气吞咽训练:鼻腔深吸气,之后屏住呼吸行空吞咽,吞咽之后立即咳嗽,使声门闭锁,增加声门气压,清除滞留食物残渣,每日共做20~30次。③心理康复护理。与患者交流,列举与患者情况相似、预后良好的真实病例,增强患者信心;注意观察患者表情、行为,对于情绪不佳者及时给予语言安抚,要求患者家属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并告知积极配合护理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3)质量反馈及评估。每2周评估一次患者恢复情况及康复理论、技能掌握情况,出院后通过微信进行指导、随访、信息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康复计划,给予专业指导。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1)应用Gugging 吞咽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吞咽功能,包括间接吞咽测试、直接吞咽测试,满分20 分。0~9 分(Ⅰ级):严重吞咽困难;10~14 分(Ⅱ级):中度吞咽困难;15~19 分(Ⅲ级):轻微吞咽困难;20 分(Ⅳ级):吞咽正常[5]。(2)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期间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发生率。(3)生活质量应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6],共计49 项,包括精力、角色、思维、语言、情绪、个性、活动能力、上肢功能、自理能力、劳动或工作等方面,采用Liket5 级评分法(1~5 分)计分,评分高则生活质量好。量表由护理人员指导填写,核对无多选或漏选后录入数据,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

研究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例(%)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SS-QOL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h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h

组别研究组(n=41)对照组(n=41)P护理前138.55±19.24 137.62±20.07 0.214 0.831护理后201.47±17.65 182.03±17.39 5.024 0.000 t 15.431 10.708 0.000 0.000 tP

3 讨论

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后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程度改善功能障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7]。但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日常进食,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增加进食过程中误吸风险,易引起吸入性肺炎[8]。吞咽障碍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影响患者情感交流、行为等各个方面,不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常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护理干预工作主要由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负责,因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在护理时专业性、灵活性不足,影响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可提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是根据患者康复需求,集合多学科专业人员参与康复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多方位的护理服务[9-10]。本研究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采取康复护理,由神经内科医生、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共同负责患者巡房、综合情况评估及专业护理指导,可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及全面性,提升患者身心多方面康复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日常吞咽功能训练及进食训练能够在反复训练过程中锻炼唇舌、颊、咽喉处肌肉,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吞咽功能恢复,避免进食过程中分误吸,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心理康复护理及健康指导,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护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利于吞咽功能训练的长期坚持,增强康复效果,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注重护理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评估及调整,还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可促使护理服务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更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 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的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吸入性研究组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