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依赖视角下大学生使用耳机的行为与心态研究

2021-07-06郭静

新媒体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行为心态大学生

郭静

摘 要 从媒介依赖的理论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当代大学生群体在使用耳机方面的行为特征与心态状况。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的耳机使用行为与普通用户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拥有多个耳机,在购买耳机的花费上明显高于普通消费者,他们每日佩戴耳机的时长较长,当出现孤单情绪时,他们最有可能选择戴上耳机。不过,佩戴耳机行为并不能显著对大学生群体产生心理安慰,在更大程度上,他们将佩戴耳机视为一种文明行为和年轻人的文化符号。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尚未发现大规模的耳机依赖现象,但仍有至少三成大学生,已经对耳机产生依赖,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现象。

关键词 耳机使用;行为;心态;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3-0023-03

1 研究缘起与研究方法

2020年1月9日,新浪微博出现一个热搜话题#耳机对当代人有多重要#仅一天时间,该话题引发了1.8亿次浏览量,讨论次数1.6万次,4 719人发布了相关话题的原创微博。这个现象引起了本研究小组的关注,“我戴着耳机,就是不想跟你说话”“如果人海太拥挤,就让我用耳机与世界对抗,在自己的BGM(注:背景音乐)里掌控全场”“耳机是我的避风港、防空洞”“出门没有带耳机有时候会焦躁”……在大量阅读了网友们的“心声”后,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人们戴耳机的行为进行一次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当代人在公共场所文明行为的表现,它更能折射出当代人的心理状况。

关于人与媒介技术间的关系,早在20世纪70年代学者桑德拉·洛基奇和德弗勒便提出了“媒介依赖理论”[1],该理论主要针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而提出。两位学者认为媒介与个体、群体、组织和其他社会系统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现代社会结构并发挥着重要功能。媒介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的传播对个人、组织及其他社会系统产生作用,形成媒介依赖关系。其中,个人与媒介的依赖关系是研究的重点。随着媒介系统中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渐融合和集成,媒介依赖的相关研究也日渐丰富。尤其是关于手机依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被称为美国“后麦克卢汉主义”的学者莱文森在《手机:挡不住的呼唤》[2]一书中对以移动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手机媒体使用进行了深刻分析。國内一些研究者致力于对手机依赖进行测量,编制了手机问题使用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用以对各种人群进行手机依赖程度的评估。总之,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已经成果颇丰。

然而,耳机依赖的现象目前尚未引起人文社科学术界的重视。大多数关于耳机使用行为的研究集中在医学方面,一般采用临床诊断、听力计测试等方法评估大学生的听力状况。极少有学者从媒介依赖的角度分析大学生使用耳机背后的心理原因及社会动因。这是因为:第一,相较于广泛的手机依赖现象,耳机依赖只小范围的存在于年轻人中间。第二,耳机体积非常小,戴耳机不像看手机有着明显的视觉表现,不容易引起关注。第三,相当多的年轻人之所以戴耳机其实是一种“抵抗”行为,是一种拒绝沟通、自我隐匿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外界的确忽略了这种现象,更难以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因此,本研究组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对年轻人的耳机使用行为和心态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真正了解新时代的年轻人,因此本研究将研究对象框定为大学生群体。

本次研究针对江苏地区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完成的问卷733份,经人工排查,将答题时间小于1分钟的问卷进行剔除后,获得70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6%。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1所示。

2 大学生使用耳机的行为分析

2.1 数量多、消费高,入耳式耳机最受大学生欢迎

根据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大学生普遍拥有多个耳机,38.7%的学生有2个耳机,39.5%的学生有3个及以上的耳机。有49.7%的大学生表示会追随耳机的流行款式。这些耳机中最多的是手机标配的耳机,其次是无线入耳式耳机和有线入耳式耳机(详见表2)。然而,从医学角度来看,入耳式耳机的声音接触面积少,对耳蜗内部压强较大;头戴式耳机接触面积大,压强较小,相对更加安全。也就是说,大学生们普遍使用的耳机是更容易损伤听力的入耳式耳机。

大学生在耳机消费方面,花费较高。只有28.8%的受访者表示耳机开销在200元以内,53%的受访者在购买耳机上花费了201元至2 000元,另有18.2%的受访者的耳机消费在2 000元以上。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耳机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耳机产品整体预算不高,在200元以下价位的用户占到总数的54.52%以上。关注1 000~2 000元价位的消费者只占到10%左右的人群数量[3]。相比之下,大学生群体在耳机消费的金额上明显高于普通消费者。这和他们对耳机音质有着较高要求有关,在本次调查中,69.6%的大学生表示在意或非常在意耳机的音质。

2.2 佩戴耳机时长较长,佩戴行为与孤单情绪相关

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88.9%的大学生都有佩戴耳机的习惯。69.5%的受访者每日佩戴耳机的时长超过1小时,其中,有10.4%的受访者每日佩戴耳机时长超过4小时(详见表3)。医学界普遍认为,为预防听力损伤,耳机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戴耳机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很明显,大学生群体每日佩戴耳机的时长已经超出安全时长。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提醒,超过10亿的年轻人可能会因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其他音频设备而损害他们的听力。

本次问卷中设置了十三个不同的场景选项,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最常佩戴耳机的三个场景依次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出行”以及“和舍友们在宿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情绪状态会影响大学生们是否佩戴耳机的行为。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测量受访者选择佩戴耳机的概率,每一题项都有“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五种回答,依次记为1、2、3、4、5分,得分均值在1到2.5之间表示反对,2.5至3.5之间表示中立,3.5至5之间表示赞同。只有当孤单情绪时,均分超过3.5分,其他情绪时,选择戴耳机的概率均分在2.5~3.5分之间(详见表4)。

3 大学生使用耳机的心态分析

本次研究除了调查大学生群体的耳机使用行为外,还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大学生使用耳机过程中的心态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3.1 认为戴耳机是文明的体现,是年轻人的文化符号

“你觉得在公共场合戴耳机是一种文明行为”“你戴耳机是为了不打扰别人”这两个题项得到了本次调查量表中最高均值,分别为4.14分和4.01分,各有75%和73%的受访者同意甚至非常同意上述观点,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将佩戴耳机行为上升为社会公德。并且,他们相信耳机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文化符号,是年轻人的必备品,74%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多数同龄人都喜欢戴耳机。

3.2 使用耳机能带来一般程度的心理安慰

尽管在微博上,#耳机对当代人有多重要#這一话题,强调的是使用耳机能够给人们带来相当程度上的心理安慰,但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所有涉及使用耳机与心理安慰的题项,如“戴耳机能给你安全感”“戴耳机能让你感受自由”“你曾用戴耳机的行为表达抗抵”等,均值都没有超过3.5分,而是集中在2.5~3.5分之间。根据李克特量表的均值含义,这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使用耳机获得心理安慰的现象只是一般性的存在,并不是十分普遍和显著的。从具体的选择频率上看,同意和非常同意“戴耳机能给你安全感”的受访者占总人数的51.2%,同意和非常同意“戴耳机能让你感受自由”的受访者比例为51.8%(详见表5)。

3.3 至少三成大学生对耳机产生依赖

在本次量表中有三个题项与耳机依赖直接相关,分别是“你认为自己有耳机依赖症”“如果外出没有戴耳机,你会感到焦虑或烦躁”“你身边有过分依赖耳机的人”,均值分别为2.8分、2.92分、3.60分。可以看出:首先,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群体只在一般程度上对耳机具有依赖性;其次,在是否对耳机产生依赖的判断上,具有鲜明的第三人效应。所谓第三人效应,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戴维森教授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在判断负面影响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对其他人的影响与对我的影响大相径庭,前者的影响要比后者大[4]。就本次调查而言,大多数人认为,耳机依赖的情况较为普遍的发生在周围人身上,而对自己的影响较小。从调查数据来看,有54%的学生认为自己身边有过分依赖耳机的人,然而只有30%的人认为自己有耳机依赖。结合19.5%的受访者同意和14.3%的受访者非常同意“如果外出没有戴耳机,你会感到焦虑或烦躁”的选择比例,可以确定,至少三成大学生存在耳机依赖现象。

4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的耳机使用行为与普通用户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拥有多个耳机,在购买耳机的花费上明显高于普通消费者,他们每日佩戴耳机的时长较长,当出现孤单情绪时,他们最有可能选择戴上耳机。不过,佩戴耳机行为并不能显著对大学生群体产生心理安慰,在更大程度上,他们将佩戴耳机视为一种文明行为和年轻人的文化符号。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尚未发现大规模的耳机依赖现象,但仍有至少三成大学生已经对耳机产生依赖,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梅尔文·德弗勒,桑德拉·鲍尔.大众传播学诸论[M].杜力平,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2]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耳机市场调研报告[EB/OL].(2018-10-25)[2021-01-13].http:// headphone.zol.com.cn/701/7011924.html.

[4]禹卫华,岳媛.戴维森与第三人效果:一种舆论学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09(10):11.

猜你喜欢

行为心态大学生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